于丹觀后感
發表時間:2025-04-28于丹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于丹講座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于丹觀后感 篇1
星期六早上我和媽媽一同觀看了江西三套于丹老師主講的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于丹老師是從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和自立、自強、自信三個方面來講解的。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小男孩和蘋果樹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樹上結滿了果子。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天天到蘋果樹下,他爬上去摘蘋果吃,在樹蔭下睡覺。他愛蘋果樹,蘋果樹也愛和他一起玩耍。后來,小男孩變成了個少年,不再天天來玩耍。一天他又來到樹下,很傷心的樣子。蘋果樹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說:“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想要玩具,可是沒錢買?!碧O果樹說:“很遺憾,我也沒錢,不過,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來賣掉,你不就有錢了?”男孩十分激動,他摘下所有的蘋果,一個也不留,高高興興地走了。然后,男孩好久都沒有來看過它。蘋果樹很傷心。有一天,男孩終于回來了,但他十分不開心。樹問他:“你怎么了?”男孩說:“我的朋友們都成家立室了,我卻連房子都沒有,新娘也不愿意嫁給我?!闭f完,就在樹蔭下哭起來?!氨?,我沒有房子,”蘋果樹說,“不過你看,我的樹枝又粗又大,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統統砍下來,拿去搭房子”。于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樹枝,高高興興地運走去蓋房子??吹侥泻⒏吲d起來,樹感到好快樂??墒?,男孩比以前更久不回來了。這棵蘋果樹再次陷入孤單和悲傷之中。一年夏天,男孩回來了,樹太快樂了:“來呀!孩子,來和我玩呀?!蹦泻s說:“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揚帆出海,輕松一下,你能給我一艘船嗎?”蘋果樹說:“把我的樹干砍去,拿去做船吧!”于是男孩砍下了它的樹干,造了條船,然后駕船走了,很久都沒有回來。樹好快樂,但不是真的。許多年過去,男孩終于回來,蘋果樹說:“對不起,孩子,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生不出果子來了?!蹦泻⒄f:“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蘋果了?!碧O果樹又說:“我再沒有樹干,讓你爬上來了?!蹦泻⒄f:“我太老了,爬不動了?!薄拔以僖矝]有什么給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樹流著淚說。男孩說:“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我感到累了,什么也不想要,只要一個休息的地方?!薄昂冒?老根是最適合坐下來休息的,來啊,坐下來和我一起休息吧!”男孩坐下來,蘋果樹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聽完這個故事讓我不禁想到我們的父母就像這棵蘋果樹一樣呵護著我們,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都費盡心血,可我們平時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呢?想到這些,臉上頓時覺得火辣辣的。
我想我們不僅僅要對父母感恩,也要對我們的教師感恩。老師每天早早到校,把知識傳授給我們,默默地奉獻著,為班里的事情操盡了心,多么的累啊!今后我們不能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期望,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老師。
通過這次聽了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讓我深刻地明白了要學會感恩,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們!
于丹觀后感 篇2
一直喜歡著于丹的書與講座,這周學校要求觀看于丹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講座,自然很是樂意。
長長的講座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一個小寓言。
用同樣一鍋沸騰的水,用同樣的時間去煮一個雞蛋,一個蘿卜,一把茶葉。當雞蛋再取出來的時候,蛋清蛋黃都變硬了;當蘿卜取出來時,變成了一灘軟綿綿的蘿卜泥;而茶葉卻舒展開了,變得飽滿充實,它使一鍋無味的水變成了香氣撲鼻的茶水。這正是三種人融入社會后的態度。沸騰的水是社會,雞蛋。蘿卜。茶葉是三種融入社會后的態度。第一種人在社會中熬得心如鐵石,忿世嫉俗;第二種人在社會中心軟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則;而第三種人完全融入了社會,他在社會中展現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變了環境。yS575.Com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小常識,當延伸了意義后,令我深思。社會,沸水。態度,茶葉。人的一生離不開社會,只有和社會融為一體才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創造美好的人生。融入社會,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又有誰能完全做到?這是一種展現自己的同時,影響周邊環境的高難度境界。難!但是這值得去奮斗,達到了這種境界,是一種別樣的成長,不同尋常的成功。我想,要成為茶葉,恐怕最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認識。社會需要我們去真正的認識理解,社會是供我們展示自己的平臺,是供我們鍛煉自我的地方。不能像第一二種人,沒有自己的認識,輕易被社會而改變。當正確的面對了社會,此時的社會就是一個助我們攀上巔峰的階梯。
如今的我仍是學子,未涉足真正的社會。但實際上班級正是一個小的社會。如何做好茶葉?我想,作為班長,要想成為好的茶葉,就是和同學、老師處理好關系,在學習上展現自己,和同學將我們班變為真正的集體,將我們這個小集體,又融入更大的集體——學校。
社會如沸水,態度決定成敗。我,決心做片茶葉!
于丹觀后感 篇3
這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之后,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都是盡心盡力的,不惜任何代價的??晌覀兪窃鯓訉Υ覀兊母改傅哪匚覀冎幻靼姿魅?,覺得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就應的,可我們又給了父母什么呢同學們,你為下了班的父母端過一杯熱茶,還是為父母洗過一次腳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得感恩的含義,何況我們呢我們不僅僅僅只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和幫忙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個性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一天都在默默的奉獻著,為班里的事情操心著,多累呀!您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我們還是總惹您生氣,不好好學習。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后會好好學習的,不會惹您生氣了。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感恩是沒有界限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于丹觀后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小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個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后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系,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里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币馑际钦f,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后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過于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啰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愿,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里,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后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優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觀后感 篇5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對他說:“你以后要是在發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現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發脾氣,過了一個月后,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后來,爸爸把他領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出許多小洞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后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發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 見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后我們應多聽于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于丹觀后感 篇6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于丹感恩教育講座》的視頻后,我和孩子學會了很多也看到自身的一些不足。
孩子說以后要學會關心別人、孝順長輩、樂于助人,不但要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學著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要懂得感恩。
我也體會到很多,對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僅限于書本上的,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要多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要讓孩子勇于面對挫折,奮勇自強。也要改掉自己對孩子的不忍心和不放心,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各類人群和大自然,開闊她的眼界,達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于丹觀后感 篇7
放假之前我們觀看了于丹為大學生進行得講座,于丹教授極富人生哲理的話語,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滌,使我深深感到,古人的一些行為準則和至理名言在這天依舊有著其獨特的魅力。
觀看于丹的講座,讓我領略到的是對自己的得失正確對待智慧,是一種用心的心態,一種融入此刻生活中的理性道德。在現實中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但我們能夠透過改變看待這些事實的態度,以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于丹告訴我們,做為個人要能夠正確地應對人生的遺憾不要一味的想不開,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要盡可能地用自己高興的事情去彌補遺憾。一個人的一生中難免有些缺憾,這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但是我們能夠改變的是對待他們的心態。糾纏于缺憾中的人將失去更多的東西。只有正確的對待這些缺憾才能有所得。一個人總是后悔昨日的事,殊不知明天又要后悔這天的事。正確應對現實中的不利方面,并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不利,這是對待生活的態度。于丹教授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挫折時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效果會更好一些。
于丹在講座中說出了一個故事:孔子課堂上的學生席間閑談理想!有的學生說要財富,有的說要做大將軍!也有的說要做隱士當學生問到孔子時:孔子說:老者安之,友者信之,少者懷子!意思就是說:能讓父母老者們身安心安!朋友都相信你,小孩子長大了都能想起你!意思是說:對父母孝順無非兩個是四個:順意,色難!順從父母之意,對父母和顏悅色!人一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朋友,朋友對你最好的評價是一個信字!如果你認識那么一個兩個知心的朋友對你的評價是如此的話!知足矣!每個人都會小的時候!孩子們
天真無邪!當孩子們都長大時,能想對某人在自個小時候對他的好時懷念之時!福也!以上就是孔子所說的三個愿望!透過這個小故事我感受到,古人的心其實與我們是相通的。對于前人的好東西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于丹教授的這些觀點,讓我們感到心靈的溫暖,能慰籍到人心靈的深處。
于丹觀后感 篇8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很受啟發。共分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三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四讓我們懂得感恩。于丹老師的話,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不但要努力學習,跟更讓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是盡心盡力的,可我們是怎樣對待父母的呢?我們只知道索取,可我們又給父母什么呢?我們有沒有給父母干活?有沒有給父母洗腳?動物上有小羊跪乳,烏鴉反哺之心,跟何況我們人呢?
同學們,從今天起,我們不僅要對父母感恩,還要對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感恩,特別是我們老師。老師天天為我們上課,還要批改作業,默默無聞,沒有一句怨言,在這里我由衷說聲“老師你辛苦了”!
同學們,讓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于丹觀后感 篇9
我看了于丹老師教育講座,受益匪淺。人要懂得孝順,還要仁愛。對于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知道父母與子女之間關系和人在社會、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準則。
我知道了,人從小到大,都要建立兩兩關系。多在人群中學習、娛樂,而不是信賴于網絡,老在家里上網,不出去與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動手,相信只要動手做,沒有不成功的。要信賴于用雙手實現夢想,實現未來。人從小要建立兩兩關系,多與同伴們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里。要與同伴互幫互助,經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從小有一個孩子,天天與大樹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臉,大樹問:“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高興了?”孩子說:“別的同學都有玩具,各式各樣。我也想要?!贝髽浯认榈卣f:“孩子,你別擔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賣錢。買你想要的東西?!焙⒆诱巳康墓?,買了想要的東西。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孩子仍舊愁眉苦臉。大樹問:“你怎么了?”孩子說:“我的同伴們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卻沒有?!贝髽湔f:“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樹根做成獨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焙⒆影褬涓龀瑟毮局邸:⒆雍髞砘貋砹?,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樹旁,與大樹一同看每天美麗的日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這個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小孩子就是我們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回報。
而且,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成長也有關系,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鼓勵。在人格中學會愛、學會尊敬。這樣一個孩子,不論在社會、在生活中,都有一個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著他的到來。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下,舒展個人的生命。這才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媽媽生病的情況下,送一杯溫水、一杯熱茶。足以表達女兒的孝心。其實,幫媽媽拿東西、洗幾次衣襪,就表現出來。不用做得那么重大,只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會非同尋常。
于丹老師講座點燃了我心靈的空間。讓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順。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不能低頭,要舒展個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謝于丹老師的精彩演講。
于丹觀后感 篇10
于丹教授關于中小學人格教育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很多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教育、人格、溝通、學習、健康成長的問題。
于丹教授演講的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正確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于丹教授的演講非常精彩并且運用小故事更形象具體:
1.父母應怎樣正確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于丹教授建議要關心的問題是今天的孩子快樂嗎?并運用了禪宗小故事,告訴我們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孩子的價值空間也是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怎樣讓孩子自己來認知。
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里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后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边@個男孩便照著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么自己一天中就發這么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毙∧泻⒕捅M力控制自己的脾氣,于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于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釘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對他說:“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這個故事深深震撼著我們家長的心靈,是啊,有時我們對于孩子過于情緒化,完全把他們當成私人物品,高興的時候能容忍孩子的一切錯誤缺點,不高興的時候卻會為一點小事對孩子大發雷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和要求孩子一樣要求自己不要亂發脾氣。
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這個主題于丹老師運用了孔子對于孝的解釋“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長輩一個好臉色看。孝敬老人,善待孩子,家長孩子要孝敬老人,態度要和顏悅色,一種好的表達有的時候跟溝通的內容同樣重要,不能過分溺愛孩子,讓孩子懂得感恩。而在這于丹老師又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話:一個人的成長入則孝,出則悌,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告訴我們家庭教育最為主要,然后是社會教育,最后才是書本教育,所以我們這些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是多么的重要。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運用陶罐的故事和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好的老師和好的父母不但要教育好孩子不能躲避挫折,更應教會孩子在挫折中修復生命。
總之,看了于丹教授的講座給人啟迪很大,希望我們的家長、老師、社會都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善于協調、融入群體、勇于承擔,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于丹觀后感 篇11
今天,我觀看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使我受益匪淺。
于丹老師用了生動的事例來教我們如何面對挫折,如何懂得感恩,字字珠璣,話語中有著發人深省的道理。其中于丹老師在講座中說道:“我們中國的教育缺失了小學的工藝教育、中學的.挫折教育、大學的職業教育”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挫折教育,這教會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困難,如果父母只教給孩子知識,而不教給他如何面對挫折,那么他(她)遇到什么困難都選擇放棄,最后甚至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這都是因為自己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太低。有很多孩子(包括我)會覺得父母給他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滿足他就是虧欠,所以我們的啟蒙老師,我們的父母不應該什么都滿足我們,要像外國的小孩一樣:如果想要錢就得自己賺。只要我們中國的小孩懂得這個道理,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變得更加富強。
這次的講座很有教學意義,不僅教給我們人格教育,還有如何做人。我很喜歡這個講座。
于丹觀后感 篇12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父親對他說:“你以后要是在發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現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發脾氣,過了一個月后,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后來,父親把他領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出許多小洞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后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發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爸爸媽媽,聽從爸爸媽媽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 見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后我們應多聽于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于丹觀后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北大于丹教授的感恩講座,看了這個講座我深受感觸,講座的主題是感恩教育。
于丹老師先講了孝道,說岳母刺字和周恩來敬母的故事,有一個人特別讓我感動,他為了救母親,偷偷給母親捐了一個腎?,F在的小孩天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卻只知道家長為自己付出一切,而不知道回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因為父母天天寵著慣著她,所以得了“公主病”,一次媽媽燒水時不小心把手燙傷了,此時小女孩正在看電視,媽媽就把燙傷的手伸到小女孩眼前,只聽小女孩嚴厲地哄到:“去、去、去,別擋著我看電視!”雖然這是一個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卻能反應一個孩子的孝心。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我特別關心我媽媽,她要是哪不舒服,我就會想一切辦法讓她好一些。
第二點,于丹老師講的是發現,她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有一個老師找來了10名同學,對同學說:“今天我們要走過一個小黑屋,一定要跟著我走,因為那里有許多機關?!闭f完就帶頭走進了小黑屋。進了黑屋,伸手不見五指,同學們都緊跟著老師一直走到了頭。同學們想:這也沒什么難的??!這時老師打開了燈,同學們嚇壞了。原來他們剛才走過的是一根獨木橋,獨木橋下竟是一個鱷魚池!老師讓同學們走回去,沒有一個人敢,在老師不斷催促下終于有兩個同學回去了。這時老師又打開四盞燈,同學們這才看清楚,原來鱷魚池上面有保護網。這時零零散散又過去幾個人可是最終還是有兩個同學沒過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要勇敢的面對,要去發現,只有不斷地發現才能看出生活中的另一面。有人說生活像一鍋燒開的水,每個人融入到生活時的態度都是不同的,有人會被生活給煮軟了,有人會被生活把內心煮硬了,而有些人會融到生活這鍋開水里,像茶一樣讓生活有滋有味。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為我們默默地付出了一切,我們應該孝敬父母,不要把父母的健康置之度外,做一個講孝道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長大后要主動尋找機會,而不是去等待機會。
于丹觀后感 篇14
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頻道播出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人格教育》節目,我們學校給每位家長都發了一張節目預知單,并發了短信告知。于是,爸爸和我準時坐在電視前進行收看。于丹老師認為,“中小學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
于丹老師的講述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迪、有古語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通過收看這欄節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很多快樂,比他掌握很多知識更重要。”;知道了“一個小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動讓別人感到幸福的時候,那么,他的收獲遠比他的付出多?!薄纱?,我更知道了老師和父母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薄?/p>
于丹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從中小學過來的,與大學相比,中小 學教育更重要。 “現在的大學生,專業知識確定很專業,但他們人格 的缺陷,卻是在大學里無法彌補的??鬃诱f:一個人‘十五至于學,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F在的孩子,四五歲就開始了學習,家長帶著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教會他們承受應試的壓力。今天該教孩子學什么?不是知識,不是技巧,而是樸素的人格和內心道德力量,這些勝過知識和技巧。 ”
節目結束了,留給我的卻是思考。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覺得學校作為一個專業教育機構更是責任重大,如何通過家長學校、教育博客、學校網站等途徑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于丹觀后感 篇15
星期六早上,作為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收看了于丹導師關于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專題講座.通過諦聽大師的足音,讓我們感受到了智者的心靈,也讓為人父母的我們更加明白:學習成績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講座中,于丹導師首先講了如何培養孝心,并舉了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捐腎救母這個事例,讓我們明白盡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種責任;緊接著,于丹導師又用一個“仁”字詮釋了如何為人處世,讓我們懂得孩子的成長除了學業,更需要閱歷和人格;最后,她寄語孩子們要象干茶葉一樣,尋找自己的方式升華自己,成全社會,創造未來.
觀看完講座,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何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師以她獨特的思維,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講課里,為我們娓娓道來,并一語中的.想到我們的孩子龔蔣昊,我們覺得很慚愧.孩子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用一種傳統的方式教育他.在我們的思維里,孩子只要把學習成績搞好就行了,別的事情我們可以代勞.于是,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一頭扎在書本里,由于我們的忽視,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更缺乏與小朋友們充分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這種過于簡單的培養方式只會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偏離軌道,不能達到于丹老師所要求的學業與人格共成長.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人格教育從孩子開始,是父母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有所學,有所思,有所行,在于丹導師的箴箴良言下,以創新的行動來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具體來說,我們第一要做榜樣給孩子看,以對父母長輩孝敬尊重來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為先”是一種責任.第二要在輔導孩子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識,讓孩子在知識不斷增長的同時,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強.第三要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善于協調、融入群體,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于丹觀后感 篇16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
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節目中主要講了四個方面:一、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和自信?
四、如何培養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說的話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精練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嘆為觀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無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讓我們做一個會孝的人吧!
愛心,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讓我們做一個會愛的人吧!自尊、自自強、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備,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荊棘時,揚起自尊、自立、自強、抗挫的風帆更加從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感恩,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總能引起人們的遐想,今天我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吧!
于丹觀后感 篇17
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打開電視機,收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于丹教授的講座??戳怂闹v座之后,我感受頗深。
今天早上7:40,于丹教授開始了她的講座。這次講座的三個主題是:第一講: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第二講: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第三講: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一開始,于丹教授講了一個寓言:很久以前,有一個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樹下去玩,樹非常喜歡這個孩子;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男孩長大了,他跑到樹底下,說他想要錢,樹把他的果子奉獻給了他,樹好快樂……一天,男孩又回來了,他想要一間屋子保暖,樹讓他把他把他的樹枝砍下來,樹好快樂……過了很久,男孩又回來了,他想要一艘船,環游世界。樹讓他把他的樹干砍掉,樹好快樂……最后,他們快快樂樂的.在一起。這件故事也許是虛構的吧,但是他給我們帶來的道理是十分的深刻:樹就是我們父母,我們就是那個男孩,小時候,我們離不開爸爸媽媽;長大后離開了父母,經常不回家看望他們,難得回去一次,卻是索取父母之時!難道我們就是應該向父母索取的嗎?所以我們應該記?。簮凼遣荒軣o限索取的,我們應該懂得孝敬父母。
過了一會,于丹教授又講到:“她上大學的時候,曾和他的同學一起爬泰山,從凌晨開始爬起,就是為了看日出。她不像其他同學呆在那里看日出,而是獨自一人走后山的小路去看日出。雖然上山的時候被密密麻麻的荊棘割出了許多道血口子。但終究還是看到了日出。于丹老師是想通過這個故事給我們闡述一個道理:首先,得學會讓孩子去融入社會;之后,的學會讓孩子自立、自強。這樣才能給孩子們帶來一個美好的人生,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于丹觀后感 篇18
今天早上的七點十分,我和媽媽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節目,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的講座主要講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責任心;二是怎樣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堅強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樣培養孩子抗擊壓力、面對挫折和防止被騙的能力;四是家長面對孩子叛逆、愛發脾氣不聽話、不愛學習等問題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
通過于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要做一個有孝心,孝敬長輩,尊重老師,關愛他人,對學習對社會有責任心。然后才是學會學習。
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表現,而且是其終身學習品質的不可或缺的組成。所以,從今天起,我會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講座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平時生活中能和父母建立起良好融洽的關系,那么他便容易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反之則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心里留下陰影?!?,這讓我意識到和父母之間存在的溝通問題,希望從現在開始,多和父母溝通,注意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便能促進之間的了解,增進感情。
觀看完于丹老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對自己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我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希望自己以后成為一個有孝心,有愛心,有責任心,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人!
-
想了解更多【于丹觀后感】網的資訊,請訪問:于丹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