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教案
最新圓的周長教案(集合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圓的周長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的周長教案 篇1
在《圓的周長》教學設計中,通過課件出示情境導入,生動有趣的動畫激起了學生探索的欲望。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習的內容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
首先,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測量一元硬幣來探索出用線繞,在直尺上滾等直接測量圓的周長后,我又引出新的問題:那我們能不能用這些方法測量出圓形跑道的周長是多少?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小圓如何測出它的周長?使學生自己切實體會到有些圓的周長沒辦法用繞線和滾動的方法測量出來,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欲望,再去探索新的求的方法,這使得下面的學習有了驅動力。
其次,在測量周長與計算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這一環節中,我明確的提出了提出活動要求,同時出示學習指南:小組合作,測量三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的周長和直徑,由組長分工(有的測量,有的記錄,有的計算)。把數據填在學習卡片上。讓學生在具體實驗中,體會圓的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從而導入圓周率的教學,知道圓周率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推導出c=πd,c=2πr。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突破難點的效果,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可以得到發展。
總之,讓學生再熟悉的、感興趣的數學活動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真正體驗和理解數學,讓他們知道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
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導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崩冒嗌系目側藬怠⒛?、女生人數,來說說比的知識,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際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這種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問題中,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就在身邊。
二、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探究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嘗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
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又不是簡單的解題訓練。在練習的設計上,采用多種形式步步提高,通過有層次和有坡度的一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讓學生明白比不但與生活有關,和自己也有關系,更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五、不足與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點這一環節花了較多時間,所以練習的量相對少了一些。
圓的周長教案 篇2
一、 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而且在對圓周長有關知識的推導論證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雖然有計算直線圖形周長的基礎,但第一次接觸曲線圖形,概念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理解圓周率的含義會有一定的困難。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②領會事物之間是聯系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思維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學生能理解“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問題,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歸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的平臺。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中學生的層次不同,并要求學生配備直尺、繩等學具,讓每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繩測法、滾動法測量周長,依所測數據找出直徑與周長的倍數關系,推導圓的周長公式三個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在教學中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交互運用,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實際操作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三、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我所準備的教具有直尺、圓形硬紙板、繩子、剪刀,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的學具有直尺、圓形硬紙板(大中小各一個)、繩子、剪刀。
四、課堂結構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這樣設計課堂結構:先讓學生回憶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用什么計量單位?再啟發學生說出圓周長的含義,然后組織學生通過三個活動理解圓周長的含義、認識圓周率、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接著安排練習鞏固知識并引導學生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最后進行評價,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
我的設計意圖是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學生易于接受,并通過親身實踐掌握知識加深理解,隨后安排的基礎題和實踐題,及時地鞏固新知識,有利于學生形成技能。
五、 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中,我用生動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既復習了舊知,又自然引出課題?!?/p>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歸納測量圓周長的方法教師先拿出教具——圓,啟發學生進行觀察,然后,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敘述出圓周長的含義;最后,讓學生合作交流,用學具試一試量出圓的周長,教師引導總結測量圓周長的基本方法:繩測法和滾動法
2、 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疑問一:用滾動法幫小兔出跑道的長嗎?那繩測法呢?
疑問二: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關系,那圓的周長我什么有關系呢?
層層設疑,利用學具(大、中、小三個圓)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將課本63頁的表格填完整。圓的周長(cm)圓的直徑(cm)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cm)通過認真觀察,學生不難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并且是直徑越長,周長越長。通過計算、匯報,討論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3倍多一些”。最后利用課件演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比較數據,學生就會自主發現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倍感合作探究的樂趣
3、自學圓周率,引導推理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在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我順便升華本課的教學難點,利用課件介紹圓周率,并利用匯報的形式得出本課的重、難點:圓周率的概念和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等活動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加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實三個教學目標?!?/p>
(三)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依據本節知識特點,我設計了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第一層次:基礎題幫助小兔計算直徑是100米的圓形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米?
2、第二層次:判斷題地球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繞赤道走一圈大約是多少千米?(得數保留整數)
3、第三層次:拓展題老師想知道文峰中路那棵老槐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形成一條較完整的知識鏈,同時又能把課堂的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p>
(四)歸納總結,共同提高老師問:能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答:我知道了……我學會了……
六、說板書:
設計意圖:我的板書簡單明了,這樣突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七、設計理念:
課前,我用一個生動的故事貫穿始終,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為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筆。課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習的多樣化 郭沫若曾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p>
圓的周長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圓的周長。
2、理解并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測量幾組圓的直徑和周長,自主發現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值,從而引出圓周率的概念,并總結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 對圓周率的認識。
【知識回顧】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有何關系?
【新知探究】
例1、一輛自行車的'輪子半徑大約是33厘米,它轉動一同,大約可以走多遠?(結果保留整米數)小明家離學校1KM,輪子大約轉了多少圈?
C=2 r
2×3.14×33=2.7.24≈2(m)
1km=1000m
1000÷2=500(圈)
答:………
【知識梳理】
本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隨堂練習】
1、一張圓桌面的直徑是0.95米,求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花瓶最大處的半徑是15厘米,求這一周的長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徑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長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徑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3、鐘面直徑40厘米,鐘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4、鐘面分針長10厘米,它旋轉一周針尖走過多少厘米?
5、噴水池的直徑是10米,要在噴水池周圍圍上不銹鋼欄桿2圈,求兩圈不銹鋼總長多少米?
圓的周長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繞一繞、滾一滾等活動,自主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知道圓周率的含義,并能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學會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求圓周長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3、結合圓周率的教學,使學生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操作導入
談話引入,并指名說說怎樣測量圓的直徑。
每個同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三個圓形物體(圓形鐵環、一元硬幣、塑料膠帶或其他任意一個圓)。
學生獨立測量圓的直徑,比一比誰量得最精確。
組織交流。
[思考:量直徑是上一節課的內容。在教學新知之前進行復習,意圖有兩點:一是因為直徑與周長的關系是本節課的主要研究內容,量直徑能為研究圓周率和推導圓的周長公式服務;二是讓學生練習比較精確地測量直徑,為接下來比較精確地測量圓的周長做必要的準備。]
二、揭示課題
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三、自主探索
1、出示圓形鐵環。
談話:這是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誰上來指一指這個圓的周長?(學生指出圓的周長)同桌討論一下,什么是圓的周長?(引導學生概括圓的周長的含義)
提問:你能量出這個鐵絲圍成的圓的周長嗎?
學生動手嘗試測量。(可能會想到把鐵絲剪開、拉直,再測量鐵絲的長。)
指名介紹方法,并上臺進行測量演示。
2、出示一元硬幣。
提問:你能測量這枚硬幣的周長嗎?
指名說說方法,學生動手測量。
3、猜測聯系。
提問:對于剛才這幾種測量圓周長的方法,你有何評價?
談話: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怎樣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
引導:是啊,用繞線法和滾圓法測量圓的周長比較麻煩,測量的結果也不夠準確,我們應該尋找更簡便的計算圓周長的方法。那么,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與直徑的長短有關)
追問: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可能有怎樣的關系呢?(學生提出各種猜想,也可能會提出圓的周長等于直徑的3、14倍)
談話:大家能提出不同的猜想,這很好!不過猜想只是猜想,圓的周長與直徑到底有什么關系,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與驗證。
4、研究驗證。
出示活動要求:
(1)每個同學選擇一個圓形物體,分別測量它的直徑和周長,并計算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2)把你們小組測量與計算的'結果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略)。
學生活動后,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匯報。
提問: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其實,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而且這個倍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把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稱為圓周率。一般情況下,人們用字母π表示圓周率。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值等于3.1415926……為了計算方便,我們取它的近似值3.14。(板書:圓周率π)
談話:關于圓周率還有一段值得我們驕傲的歷史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讀一讀第120頁下面的“你知道嗎”。
提問:讀了這段介紹,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還想知道些什么?
提問:為什么我們研究的結果和圓周率的實際值有一定的誤差?
[思考:量鐵絲圍成的圓、一元硬幣、塑料膠帶等圓形物體的周長,是看似簡單、重復的操作,但實際上不斷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第一次量鐵絲圍成的圓的周長,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想到將鐵絲圍成的圓剪開、拉直成一條線段再測量,在操作中充分感受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量一元硬幣的周長,則不能直接剪開、拉直,而必須采用繞線法或滾圓法,這在引導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實際測量得到周長的方法并不方便,從而產生探究圓周長計算公式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分組自由選擇圓形物體測量周長,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5、推導公式。
提問:根據圓周率的意義,怎樣求圓的周長?(板書: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提問: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怎樣用字母表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呢?(板書:C=πd)
談話:你能運用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嗎?
出示“試一試”。
學生獨立解決后,組織反饋。
四、練習鞏固
1、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
(1)圓周率等于3.14。
(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
(3)一個半圓形的周長是這個圓周長的一半。
學生判斷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一個圓形木桶的外直徑是4.8分米,在它的外面加一道鐵箍,這道鐵箍長多少米?(接頭處忽略不計)
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再獨立解答。
3、地球赤道的半徑約是6278千米,繞赤道走一圈有多少千米?
先讓學生估計地球赤道的周長,再獨立計算。
五、課堂總結(略)。
圓的周長教案 篇5
在《圓的周長》教學過程中,我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整個過程學生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設疑、觀察、猜想、驗證、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圓的周長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注重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標準》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內容;在“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專門把“重視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一個問題進行論述,要求教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開放教學過程,體現學生主體。
在圓的周長這節課中,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數學現實”理解情景,發現數學,打破封閉式的`教學過程,構建“問題—探究—應用—反思”的開放式學習過程,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2)引導學生探索,開發創造潛能。
教師巧妙地利用生活原型,激活與新知學習有關的舊知,引導學生從原來的知識庫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過觀察、猜想、驗證、交流,逐步得出大量的可信度較高的素材,然后抽象概括、形成結論,并進行應用。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學生探索與創造、觀察與分析、歸納與驗證等一系列數學活動,自主發現、合作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并從中認識到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3)反思探索過程,體驗成功情感。
問題解決后,引導學生對探究學習的活動過程進行反思:面對一個實際問題,我們是怎樣來解決的?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獲得新知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并自覺地將思維指向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習策略上,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總之,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知識的系統性,學生的親歷性,盡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能力,問題讓學生自己和同學之間的合作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課堂上給學生以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同時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合作能力,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圓的周長教案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圓的周長。這是《實驗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一個課時的內容。下面,我來談談如何教學這一課。
一、理解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以前已經學過直線圖形,上節課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為本課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通過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從而為下節課學習利用圓的周長公式,反求圓的直徑或半徑,作好了理論上的準備。
二、把握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及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難點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關鍵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三、確立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
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及圓的周長的含義,掌握圓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過2道例題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當時低劣的條件下,準確計算出圓周率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準備本課的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一根一米長的直尺,一根6米長的皮尺,幾個大小不同的用硬紙板剪成的圓,一個用硬紙板剪成的長方形。學生每人準備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裝帶,幾個大小不同的硬紙板剪成的圓(瓶蓋、算珠等圓形物體更好)。
五、采用實踐感悟、協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與學法,讓學生享受成功
1、實踐感悟。
上課開始時,教師拿出長方形硬紙板,讓學生通過口述,手摸重新認識一次長方形的周長。再拿出圓形硬紙板借助長方形周長的引渡,讓學生用皮尺圍測、用圓在皮尺上滾測、用手在圓周上滑摸等方式認識并理解圓的周長。
2、協同探索。
當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初步認識后,教師隨即把學生以6人一個小組分開圍座在一起,然后讓他們分別量出大小不同的圓的周長和直徑,并由小組長記錄下每個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度數據,再分別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保留兩位小數),最后比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點。
教師要求各小組匯報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并逐一把這些商寫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抽象出一個結論:不論多大的圓,它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
就此機會,教師向學生計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用算籌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總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個偉大的發現,比歐州人早了500年。
教師指出:由于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就把這個數叫做圓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在計算時,一般取近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那么,根據被除數、除數與商的關系,已知直徑求周長應是: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為了方便,我們用字母C表示圓的周長,用字母d表示圓的直徑,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Лd。因為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即d=2r,那么圓的周長=2×圓的半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根據圓的直徑求圓的周長和根據圓的半徑求圓的周長的兩個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醒地認識,對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也有了理論上的把握。但是,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學習課本第101頁例1,并要求學完后自己試做第103頁試做題第1題。估計大部分學生做完后,教師又從平時成績好、中、差三類學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體評論。我們一方面表揚和鼓勵做得正確的學生,另一方面糾正板演中出現的錯誤。
就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教師再次要求學生自學例2,并用解決試做題第1題的同樣方法,解決試做題第2題。
最后,教師根據板書,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作一次系統的口頭歸納。
圓的周長教案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圓的周長。這是《實驗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一個課時的內容。下面,我來談談如何教學這一課。
一、理解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以前已經學過直線圖形,上節課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為本課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通過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從而為下節課學習利用圓的周長公式,反求圓的直徑或半徑,作好了理論上的準備。
二、把握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及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難點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關鍵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三、確立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
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及圓的周長的含義,掌握圓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過2道例題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當時低劣的條件下,準確計算出圓周率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準備本課的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一根一米長的直尺,一根6米長的皮尺,幾個大小不同的用硬紙板剪成的圓,一個用硬紙板剪成的長方形。學生每人準備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裝帶,幾個大小不同的硬紙板剪成的圓(瓶蓋、算珠等圓形物體更好)。
五、采用實踐感悟、協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與學法,讓學生享受成功
1、實踐感悟。
上課開始時,教師拿出長方形硬紙板,讓學生通過口述,手摸重新認識一次長方形的周長。再拿出圓形硬紙板借助長方形周長的引渡,讓學生用皮尺圍測、用圓在皮尺上滾測、用手在圓周上滑摸等方式認識并理解圓的周長。
2、協同探索。
當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初步認識后,教師隨即把學生以6人一個小組分開圍座在一起,然后讓他們分別量出大小不同的圓的周長和直徑,并由小組長記錄下每個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度數據,再分別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保留兩位小數),最后比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點。
教師要求各小組匯報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并逐一把這些商寫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抽象出一個結論:不論多大的圓,它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
就此機會,教師向學生計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用算籌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總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個偉大的發現,比歐州人早了500年。
教師指出:由于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就把這個數叫做圓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在計算時,一般取近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那么,根據被除數、除數與商的關系,已知直徑求周長應是: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為了方便,我們用字母C表示圓的周長,用字母d表示圓的直徑,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Лd。因為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即d=2r,那么圓的周長=2×圓的半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根據圓的直徑求圓的周長和根據圓的半徑求圓的周長的兩個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醒地認識,對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也有了理論上的把握。但是,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學習課本第101頁例1,并要求學完后自己試做第103頁試做題第1題。估計大部分學生做完后,教師又從平時成績好、中、差三類學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體評論。我們一方面表揚和鼓勵做得正確的學生,另一方面糾正板演中出現的錯誤。
就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教師再次要求學生自學例2,并用解決試做題第1題的同樣方法,解決試做題第2題。
最后,教師根據板書,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作一次系統的口頭歸納。
附: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
即C÷d=Л
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
即C=Лd
又因為d=2r
圓的周長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能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的計算圓的周長。
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主動研究、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思想方法。
4.結合圓周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套、系繩的小球。
學具準備:
塑料圓片、正方形紙板、圓規、剪子、直尺、細繩。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導入新課
1.復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我們學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叵胍幌拢鼈兊闹荛L各指的是什么?
2.揭示圓的周長。
(1)同學們都有一張正方形紙板,請你們用圓規在這張正方形紙板上畫一個最大的圓。然后用鋼筆或圓珠筆描出圓的周長,并且沿著圓的周長將圓剪下來。
(2)誰能指出這個圓的周長?誰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圓的周長?
二、動手操作,引導探索
1.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1)提問:你知道了什么是圓的周長,還想知道什么?
我們先研究怎樣測量圓的周長,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
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向大家匯報一下?學生邊回答邊演示。
(2)教師甩動繩子系的小球,形成一個圓。
提問:小球的運動形成一個圓。你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2.認識圓周率。
(1)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①用繩測和滾動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太麻煩,有時也做不到,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既簡便又準確計算圓周長的方法。研究圓的周長計算方法首先考慮圓周長跟什么有關系。
請同學們看屏幕,認真觀察比較一下,想一想圓的周長跟什么有關系?
課件演示圓的周長跟直徑有關系。(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向前滾動一周,留下的線段長就是圓的周長。)
提問: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圓周長跟直徑有關系?
②學生測量圓周長,并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圓的周長跟直徑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呢?圓的周長跟直徑是不是存在著固定的倍數關系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用你喜歡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并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得數保留兩位小數,將結果記錄在表中。
生測量、計算、填表。在黑板上出示一組結果。
請同學們看黑板,從這些測量的計算的數據中你發現了什么?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什么特點?
③課件演示,證明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繼續演示上面三個圓,直徑與周長進行比較,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這些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那么屏幕上這三個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多少倍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仔細觀察。(這三個圓的周長也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2)揭示圓周率的概念。
通過以上的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任何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那也就是任何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他為圓周率。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圓周率?圓周率一般用π表示。(指導讀寫π。)
(3)了解讓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圓周率的歷史。
關于圓周率還有一段歷史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111頁方框中的方字,想:通過看書你知道了什么?
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研究圓周率到底等于多少。后來數學家們逐漸發現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現在人們已經能用計算機算出它的小數點后面上億位。π=3.141592653……
3.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根據剛才的探索,你能總結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嗎?
學生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c=πd;c=2πr。
要求圓的周長,你必須知道什么?(直徑或半徑)
4.運用公式計算。
(1)求下面各圓的周長,只列式不計算。
課件演示:由第一個圓逐漸變大,分別出示第二個、第三個,提問:怎樣求這個圓的周長?(生答需測量出這個圓的直徑或半徑,師給出直徑0.8分米,學生計算它的周長。)
(2)出示例1。
①在學生讀題后提問:求這張圓桌面的周長是多少米,實際上就是求什么?計算這道題應注意什么?
②學生嘗試練習,反饋評價。
③提問:如果告訴你的不是這張圓桌面的直徑而是半徑,該怎樣解答?不計算,誰知道結果是多少嗎?
(3)完成第112頁“做一做”。
(4)看書質疑。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下面的說法對嗎?并說明理由。
(1)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π倍。
(2)大圓的圓周率大于小圓的圓周率。
(3)π=3.14
2.測量一圓形實物直徑,計算它的周長。
3.有一奶牛場準備用粗鐵絲圍成一個半徑是12米的圓形牛欄(如圖),請同學們幫忙算一算,至少需要買多少鐵絲才能把牛欄圍3圈?(接頭處忽略不計。)yS575.coM
四、總結全課,儲存新知。
這節課你自己運用了哪些學習方法,學到了哪些知識?
五、思考題。
課件演示:大圓的周長和兩個小圓的周長之和同樣長嗎?
相關推薦
更多>- 飯店經理實習總結(模板九篇)02-22
- 圓的周長教案推薦02-22
- 2025貨柜返還申請書02-22
- 社區文體聯誼活動總結(精華九篇)02-22
- 教編考試文案(推薦87句)02-22
- 圓的周長教案匯集02-22
- 標志設計教案(錦集二篇)02-22
- 如果不曾遇見你作文(分享8篇)02-22
- 企業生產領導個人述職報告(精選十一篇)02-22
- 2025祝朋友店大賣開業的句子(必備57句)02-22
- 2025少兒漫畫圖書編輯工作總結02-22
- 1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2025-02-21 - 2第一哲學沉思錄讀后感02-20
- 3彩超助理試用期總結02-18
- 4少兒口語交際教學計劃02-17
- 5裝修合同3000字02-16
- 6視力矯正手術教學計劃02-15
- 7中班6的認識教案02-13
- 8朱自清的作品詩文集摘抄02-12
- 最新圓的周長教案(集合8篇)02-22
- 數學圓的面積教案(精華15篇)01-03
- 愛的力量教案01-24
- 小班我的家庭教案01-03
- 感知覺的幼兒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