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述職報告之家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蘆花蕩的教案(系列八篇)

      蘆花蕩的教案

      發表時間:2025-01-03

      蘆花蕩的教案(系列八篇)。

      《蘆花蕩》被稱為“白洋淀紀事之二”,創作于1944年。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蘆花蕩》教案(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蘆花蕩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之情,老當益壯的氣概。

      2、體會孫犁小說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3、掌握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合作 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老英雄的愛與恨,智與勇。

      2、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小說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環境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疑點:

      戰爭是殘酷的,作者為什么寫得如此具有詩情畫意?

      教學媒體:

      投影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了解小說的特征和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之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這里水光天色,四季競秀;這里蘆芽競出,滿淀碧翠;這里蒲綠荷紅,岸柳如煙;這里蘆花飛絮,稻谷飄香;這里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里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但六十多年前,這里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千里白洋淀,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短J花蕩》的故事就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淀里。

      二、課前預習

      1.走近作者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小說與散文集《白洋淀紀事》,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孫梨的小說被稱為“詩化小說”。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淀》。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葦塘(wěi)  寒噤(jìn) 瘧子(yào) 舀水(yo) 提防(dī)

      3.解釋下列詞語。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B仄歪:傾斜,歪斜。 C張皇失措:慌慌張張

      D轉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這篇小說主要刻畫了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他像青壯年人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自由出沒葦塘。他愛憎分明,對同胞對抗日隊伍充滿深情,對侵略者充滿刻骨仇恨。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種非常強烈的責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表現了他的智勇雙全。

      從葦塘的歌聲中還可以想見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樂觀豪邁和昂揚斗志。這一切都能使我們感受到: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本文的文體是什么?閱讀時要把握哪些要素?

      小說。閱讀時要把握小說的三要素,即人物、情節、環境。

      3.梳理情節的具體發展層次。

      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二)合作探究

      1.小說主要通過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請速讀課文,理解情節,全班交流。

      全文可分為三個片斷:概述老英雄形象;護送兩個女孩到葦塘里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2.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 人物的?

      主人公: 老頭子

      刻畫手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3.老英雄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表現出他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4.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他的這種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2)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

      作用:“過于”有非常和過分雙重意思。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說明他既非常自信自尊,又過分自信自尊。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5.這篇小說是怎樣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

      一方面寫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非常自信,他在蘆花蕩里來去自由,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使自己富有傳奇色彩。

      6.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四、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這篇小說的人物形象鮮明,很有點傳奇色彩,如文章開頭部分先寫環境的險惡,再寫老頭子的業績,結尾部分先把老頭子的決心寫成難以置信的“大話”,再寫他出奇制勝的英雄行為,富有傳奇的情趣。

      2.方法歸納

      情節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梢酝ㄟ^理清情節來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五、布置作業

      1.鏈接生活

      在你周圍,有沒有像“老頭子”那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選擇其中的一位作一次采訪,把他或她的傳奇生活告訴你的同學和老師。

      2.課后練習1、2。

      六、板書設計

      蘆花蕩

      孫犁

      小說三要素

      人物 老頭子 過于自尊自信(刻畫手法)

      情節 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環境 景物描寫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環境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體會孫犁小說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3、能有層次地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生動地刻畫人物。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著重學習了小說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認識了老英雄“老頭子”。這節課,我們再來看看小說中環境描寫與刻畫人物有什么關系。

      二、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悠閑(yōu) 寒噤(jìn) 瘧子(yào) 仄歪(zè) 陰慘(cn)

      3.選詞填空。

      ① 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 A (A、鉆 B、竄),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② 人們的眼再 B (A、銳利 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

      三、合作探究

      1.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嗎?

      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2.找出文中描寫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心理的文字,體味這段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這段文字是:“一聲一聲像連珠箭……這老臉呀!”這段心理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筆,突出了老頭子“過于自責”的內疚和痛苦,表現了他強烈的責任心和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擊鬼子的情景,請想像并寫出此時二菱的心理活動。

      可從欽佩老英雄足智多謀、看鬼子挨打心里痛快

      這是景物描寫的特寫鏡頭,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等方面想象,合乎情理即可。

      4.孫犁的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找出文中你喜歡的景物描寫句子,為大家讀一讀,讀出感情來。文中有多處景物描寫,學生可任選一處或幾處朗讀。

      5.細細揣摩一兩處景物描寫的句子,領悟這種描寫的妙處。

      (1)渲染氣氛

      (2)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3)襯托人物心情

      (4)點明背景

      6.“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在天上?!币痪渲?,為什么要寫蘆葦長得高?怎么形容蘆葦長得高?

      這是景物描寫的特寫鏡頭,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

      用“鉆”“天上”來形容蘆葦長得高。

      7.通過文中的景物描寫,你對孫犁小說中的語言特色有什么認識?

      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諧一致,渲染了氣氛,增添了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小說結尾部分的那段關于蘆花的描寫,寫出了老人“狠狠地敲打”掛上了鉤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時的那種輕松愉快的、報了仇解了恨的心情。四、課堂訓練內容

      1.選詞填空

      (1)半夜以后,小船又 A(A、飄 B、搖)回來,船艙里裝滿了柴米油鹽。

      (2)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 B (A、飄搖 B、飄撒)。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老頭子”的人物形象。

      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充滿活力、無所畏懼、愛憎分明、智勇雙全、過于自信和自尊。

      五、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還表現在他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和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上。

      2.方法歸納

      這篇小說的環境描寫很有特色,富有詩情畫意,充滿水鄉的氣息,雅致雋永,應細細品味。

      六、布置作業

      1.實踐探索

      課外閱讀孫梨的《白洋淀記事》,進一步感受他的富有詩情畫意的創作風格。

      2.仿照課文第62段的寫法,寫一段描寫你家鄉景物的文字(或者課后練習3)。

      蘆花蕩的教案 篇2

      【教材解讀】

      《蘆花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課文都與戰爭這一主題相聯,了解歷史,可以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本課就是一篇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里的故事,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里,穿梭著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老頭子,正是因為有了他,敵人對葦塘里部隊的封鎖不起絲毫作用。孫犁用他清新流暢的筆墨勾勒出了他自信、自尊、愛憎分明的鮮明性格。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于中國抗日戰爭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學習這樣一篇文章就能結合歷史知識,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是一篇小說,故事情節很吸引人,而且富有一定的傳奇色彩,學生極為感興趣,再加上本篇小說的三要素很突出,對于學生掌握小說這種文體很有幫助。所以學生學習這篇小說比較輕松。

      【設計理念】

      此教案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突出了三個特點:

      1、能力的培養:

      這篇講讀課文,我所設計的這一課時的目的在于鍛煉學生概括、復述故事的能力。

      2、強化速讀法的運用:

      故事比較長,讓學生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進行精讀、詳讀。

      3、強化學科鏈接:

      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課文內容并運用自己所學的美術知識,畫一畫感興趣的情節或老頭子的人物素描。

      4、強化合作探究精神:

      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和同學們一起合作探討、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復述故事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2、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3、了解小說的特征;

      4、能動手畫一幅有關課文的素描。

      【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內容,了解人物鮮明的個性;

      2、掌握小說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課前準備】

      1、教師:

      準備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多媒體輔助教學。

      2、學生:

      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大屏幕播放《小兵張嘎》影片中,他跳進一片長滿蘆葦的河塘中的片斷。

      同學們,當你看到上面這幅熟悉的畫面時,你是否想起了你所熟悉的抗日英雄呢?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類似的傳奇故事數也數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上,就有這么一個老頭子,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他仍像年輕人一樣,毅然投入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訓了敵人。今天,我們來學習著名作家孫犁的一篇小說──《蘆花蕩》。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二、課前熱身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自己清出生疏的字詞,并弄懂它。

      2、讓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走近作者。

      (可讓幾位學生上講臺寫出自己已經弄懂了的字詞或說出有關作者的介紹。)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他愛憎分明,對同胞、對抗日隊伍充滿深情,對侵略者充滿仇恨。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包含了一種強烈的責任心,還有葦塘里的歌聲,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受到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雙邊互動:

      互動1:學生閱讀本文后,說出應把握哪些要素。(即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互動2:學生速讀課文,理清情節,全班交流。(小說主要通過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

      三個情節:概述老英雄形象;護送兩女孩到葦塘;第二天痛打日本兵。

      互動3:請同學復述最喜歡的情節,師生共同點評。

      互動4:說一說老英雄具有哪些性格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師生共同評議。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表現在:⑴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⑵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⑶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⑷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上。

      互動5:你喜歡這個老頭子嗎?用自己的手來素描老頭子的形象,也可以素描文中所喜歡的情節。

      3、學習小結: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用了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封鎖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不帶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自信,業績突出。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這種寫法在同學們的作文中也可應用。

      四、延伸作業

      在我們周圍有沒有像老頭子那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把你了解到的故事告訴你的同學和老師。

      【教后記】

      講完本節課后,感覺到學生對于這樣的人物具有極大的興趣,帶著濃濃的興趣來學習,課堂氛圍很積極,愛國熱情高漲,民族精神得到了張揚!作業的完成比較出色,同學們了解到的本地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的故事也有豐富,例如聞一多、李時珍、陳細怪學生的素描也很不錯。(附學生素描作品一張。)

      蘆花蕩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學習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

      3、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

      教學重點: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義。

      2、學習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學習難點:

      對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課前準備:

      1、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

      (1)蘆(w i)( )(2)冀( )(3)y o( )子(4)寒(j n)( )(5)(l ng)( )角(6)清(shu ng)( )(7)仄( )歪(8)躥( )(9)蓮(p ng)( )(10)絲(r ng)( )(11)穿(su )( )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綱

      (2)瘧:瘧( )子 瘧(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3、詞語積累:

      (1)詩情畫意:富有詩和畫的意境。(2)自如:活動或操作不受阻礙。(3)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4)膽寒:害怕。(5)陰森:陰沉,害怕。(6)提防:小心防備。(7)尖利:尖銳;銳利。(8)能耐:技能,本領。(9)悠閑:閑適自得。(10)央告:央求。(11)陰慘:陰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體上水往下滴的樣子。(13)轉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14)抱怨: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埋怨。(15)歇涼:乘涼。(16)吆喝:大聲喊叫。(17)遮掩:遮蔽,遮蓋。(18)現眼:方言,出丑丟臉的意思。(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丟臉的意思。

      3、作者簡介

      孫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F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谷諔馉幈l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發表《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后,他寫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記紀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夠代表其風格的一部作品。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想:本文在教學上將重點抓住人物來進行分析,通過閱讀引導,使學生能夠比較準確的把握老頭子的性格特點,從而進一步掌握人物塑造與分析的方法,在人物分析的同時,對環境描寫,氛圍營造等進行一定程度分析。教學時要牢牢的把握老頭子這一主線。

      教學過程:

      導入: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為了保衛祖國,優秀的華夏兒女奮起抵抗,沉重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黨領導下抗日根據地人民的對敵斗爭的生活,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贊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全篇洋溢著戰斗的樂觀主義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真摯的熱愛。

      在教學之前,我們首先來復習一下與小說有關的知識:

      小說的三要素:

      (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因此比現實中的原型更為典型。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度進行側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面,還要在情節的發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發展和變化。

      (二)情節要素:

      小說的情節一般比較完整,往往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展過程。情節的巧妙安排對于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著重要意義。

      (三)環境要素:

      小說中要具體描寫環境。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兩類。環境描寫是為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服務的。自然環境描寫在小說中表現較多,主要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

      (講授時可以用《最后一課》為參考)。

      二、分析課文:

      (一)整體把握:

      1、人物要素:

      主要人物:老頭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2、環境:抗日戰爭中我軍抗日根據地的蘆花蕩。

      3、情節: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

      4、主旨:贊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二)把握文章的結構:

      主人公是一位擔負著重要交通任務的老艄公,他活動的背景是蘆花蕩。根據文章內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敵人發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及人物介紹。(1~8段)

      這是在敵人炮樓監視下的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只有到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而白天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環境寫到社會背景。敵人嚴密地監視著葦塘,提防有人給葦塘里的抗日隊伍送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隊伍會跑出來。

      然后介紹了主人公——負責“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的年近六十歲的老艄公。在簡潔地描寫他的衣著、外貌時,著重點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這是他完成任務特別重要的條件之一;介紹他的任務和工作范圍時,特別強調他“不帶一支槍”就能“一切保險”地完成任務。這給故事的曲折發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畫埋下了伏筆。

      第二部分從“一天夜里”至結尾,具體講述故事的過程。這一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從“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這是故事的開端——護送。

      這一層講述老艄公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老艄公說:“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眱蓚€孩子睡不著,小女孩趴在船邊淘水玩,洗臉、洗頭。這里埋下伏筆,舀動水的聲音會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呢?

      第二層是從“遠遠有一片陰慘的黃色的光”到“有熱鬧哩”,這是故事的發展——受傷。

      果然,敵人的探照燈照到了兩個女孩子的臉上,緊接著就是一陣掃射,大女孩子負了傷。老艄公知道后“頓時失去了力量”,表現了他的內疚心情,他覺得沒有完成好任務,而無顏見他人了,萬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以充滿自信的復仇誓言來安慰女孩們,也安慰自己“受了輕視”的心。

      第三層是從“第二天”至文章結尾,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復仇。

      這一層講述老艄公元把鬼子引進蘆花蕩的木樁圈里,讓一只只復仇的鉤子穿透敵人的腿;他舉起篙“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場不用槍的戰斗,充分表現了老艄公巧妙的戰術、高超的本領和機智勇敢、自尊自信、樂觀豪邁的性格。

      板書:《蘆花蕩》——孫犁

      一:環境: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根據地的蘆花蕩

      人物:老頭子(年近六十,神出鬼沒)

      二:介紹故事

      開端:(9 ~ 19段) “護送”

      發展:(20~54段) “受傷”

      高潮與結局(55~63段):“復仇”

      (三)小結課文: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導入:小結上文,轉入新課。

      一、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一)分析地一段:

      1、第一段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抗日戰爭時期敵人對我軍根據地的嚴密封鎖。表現出戰爭的殘酷性。

      2、分析下列語句的含義:

      (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薄按敉蹦懿荒芨某伞斑h望”,為什么?

      答:不可以,呆望表現了敵人拿游擊隊沒有辦法的怯懦心理。反襯了我軍的神勇,同時也表達了對敵人藐視的態度。

      (2)“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作者抓住“水鳥飛動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義?“才”字有什么表現力?

      答:這是自由的生靈,含蓄地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現了戰爭的殘酷,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

      (3)“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p>

      答.表現了葦子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二)分析老頭子形象:

      1、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之下,我們的軍隊是否被困死了?從文章里找出相關的語句。

      答:沒有,“半夜以后,小船又飄了回來?!?“飄”字的運用有何巧妙之處,請你簡單的加以分析。(飄這個字眼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小船的輕快,表現老頭子在敵人嚴密的封鎖小神出鬼沒的特點。)

      2、文章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頭子,這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大家一起來加以分析:

      (1)肖像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墒悄菚竦酶珊诘哪?,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一方面表現老人常年穿梭在蘆花花蕩里,辛苦勞作;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老人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鑠。

      (2)為什么要交代老頭子的年紀?

      答:一方面更能夠表現老頭子的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據地,從老到小個廣大人民都被發動起來,投入偉大的抗日戰爭中。(60歲的年紀在今天應該是要安渡晚年,但他卻像青年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成為一名出色的交通員。)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3)他的工作范圍廣得很: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槍。(渲染了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4)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語言描寫,表現了老人過于自信的性格特點。

      (5)“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币痪渲?,過于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節表現了他這一性格特點?

      答:“過于”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系的。小女孩子洗臉,大女孩子還警惕一些,老頭子卻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為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見他們,事實上探照燈把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于自信以致有點麻痹表現?!斑^于自信和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發。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現在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

      (6)“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獨自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边@句話說明了什么?

      答: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二、分析文章的主體部分:

      (一)分析第一部分:“護送”

      1、這一層講述老艄公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老艄公說:“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眱蓚€孩子睡不著,小女孩趴在船邊淘水玩,洗臉、洗頭。這里埋下伏筆,舀動水的聲音會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呢?

      (環境描寫:小女孩趴在船邊戲水,使情節有張有弛,時見波瀾)

      2、大些的輕聲吆喝她:“看你,這時洗臉干什么?什么時候啊,還這么愛干凈!”大女孩為什么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臉?

      答:現在正要通過敵人的封鎖線,應該提高警惕,避免驚動敵人。

      3、你是如何認識大菱和二菱這兩個女兵的?

      答:年紀小,天真活潑,又相互關愛,而且還很勇敢。

      4、老頭子對小孩子的態度:喜愛。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二)分析第二層:“受傷”

      果然,敵人的探照燈照到了兩個女孩子的臉上,緊接著就是一陣掃射,大女孩子負了傷。老艄公知道后“頓時失去了力量”,表現了他的內疚心情,他覺得沒有完成好任務,而無顏見他人了,萬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以充滿自信的復仇誓言來安慰女孩們,也安慰自己“受了輕視”的心。

      1、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老頭子過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答:“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p>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2、找出老頭子的動作描寫:

      老頭子叫了一聲“趴下”,一抽身就跳進水里去,踏著水用兩手推著小船前進。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懷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蓋了她。

      “誰?”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著,那小船很厲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著船尾,跟著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動作描寫,真實的表現了老頭子內疚的心情。)

      3、大女孩子負了傷,雖說她沒有叫一聲也沒有哼一聲,可是胳膊沒有了力量,再也摟不住那個小的,她翻了下去。

      大女孩子微微睜了一下眼,吃力地說:

      “我不要緊??彀盐覀兯瓦M葦塘里去吧!”

      (表現出女孩的勇敢。)

      4、在大女孩受傷之后,作者是如何來刻畫老頭子的形象的?

      (1)老頭子無力地坐下來,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老頭子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說: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p>

      (寫月落之后葦塘的颯颯風響,襯托了老艄公沮喪的心情,語言描寫表現老人極度沮喪的心情。從一個側面表現了老人的自尊的性格。)

      (2)老頭子直直地望著前面說:

      “我沒臉見人?!?過于自尊的特點。)

      (3)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他叫著大菱說:

      “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心理描寫,形象的表現了老頭子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4)兩個孩子全沒有答言,老頭子覺得受了輕視。他說:

      “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5)老頭子狠狠地說:

      “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哩!”(過于自信的特點)

      (神態、語言描寫。表現了老人對敵人充滿了仇恨;也表現了老人自信、勇敢的特點。)

      對于老頭子的刻畫,無論是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還是心理,都充分的體現了老頭子自尊自信的這一核心性格特點。

      5、為什么要寫“女孩的懷疑”?

      答:反襯老頭子的英雄行為之奇。

      (三)小結課文:布置作業。

      思考:如果在護送的過程中,兩個小女孩沒有受傷,第二天老頭子還會不會象文中那樣智斗日本鬼子。

      (考查點 這是一道開放題,旨在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突破點 抓住點出老英雄性格核心的那句話:“過于自信和自尊”來分析、探究。

      技巧點 從四個方面分析。一是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損傷了;二是自信和自尊沒有損傷;三是自信受到損傷而自尊沒有損傷;四是自尊受到損傷而自信沒有損傷。

      易錯點 容易在思考中走向極端從而超越人物的個性特點。

      答案 也可能要顯示自己的本領,這時還會像文中寫的那樣智斗日本鬼子,也可能因自信和自尊保存完好而暫時沒有激起對日本鬼子的痛恨,不會像文中寫的那樣智斗日本鬼子。這里的答案允許多種多樣,只要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第三課時

      (一)導入:簡單探討上節課布置的作業,轉入新課。

      從上節課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這個老頭子是一個非常自尊自信的人,而現在,他護送的人卻受了傷,我們今天繼續來看看老頭子是如何對敵人進行復仇的。

      (二)分析新課:復仇部分。

      1、幾筆繪出“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空無人影,渲染出了戰斗前平靜中的緊張。

      2、老頭子的船頭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蓮蓬?

      答:為了引誘鬼子上當。

      2、他是如何一步步引誘鬼子上當的,填寫下列表格。

      3、“老頭子把船稱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鬼子們的腦袋,像敲頑固的老玉米一樣?!边@句話的修辭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 形象生動地描寫了老頭子對敵人的無比的恨,他要叫敵人償還血債。

      4、“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薄巴弊直憩F了老頭子什么樣的心理?你能夠寫出老頭子當時的心理活動嗎?

      答:怎么樣,我沒有夸??诎?,小鬼子傷了人,我一定要叫他們付出代價。

      6、第62段(倒數第2段)中景物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這一段景物描寫,用了一系列形象、優美、富有感染力的詞語?!磅r嫩”“紫色的絲絨”“迎風飄撒”,營造出一幅充滿旺盛的生命力而又高貴典雅的畫面。實際上寓示著以大菱、二菱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光明美好幸福的未來,這是老一輩革命家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因此這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對老頭子英雄行為的贊美。(寫老艄公眼中所見“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這一筆使老艄公鎮定、樂觀、充滿自信的性格躍然紙上。)

      小結景物描寫的特點:在作者的筆下,環境是美的,人物是美的,嚴酷的戰斗也是美的,字里行境自然地流露出對祖國、對人民的由衷的熱愛,這正是作者獨特風格之所在。

      思考:在這個高潮部分,作者并沒有交代老頭子是如何事先設置埋伏的,如果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事先先加以交代,可以嗎?效果如何》

      本題開放性,只要能夠言之成理即可。

      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去回味出其所以然,使傳奇的色彩更加的濃郁。

      (三)小結:作者是如何來塑造老頭子的傳奇色彩的?

      傳奇是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越尋常的故事。本文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艄公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而老艄公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又不帶一支槍。另一方面,寫老艄公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這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艄公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特別是結尾部分老艄公與鬼子的沖突,尤其表現了這一傳奇性。

      文中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老頭子的傳奇色彩。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次,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去回味出其所以然,使傳奇的色彩更加的濃郁。文中寫老艄公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把鬼子引進蘆花蕩的木樁圈里。`是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艄公的船圍著鬼子轉圈,其用意是讓鬼子上鉤。果然鬼子被鉤子咬住了,這復仇的鉤子穿透敵人的腿;老艄公舉起篙“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場不用槍的戰斗,很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卻置十幾個鬼子于死地,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板書設計:

      老頭子:——富有傳奇色彩的老英雄形象。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現在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上。

      人物塑造方法:

      ☆強烈反差進行渲染

      ☆用反襯來進行突出

      ☆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自行回味

      蘆花蕩的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許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的故事。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股掌之間,置他們于死地,可謂智勇雙全,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見識這位傳奇老人。

      二、整體感知全文

      1.師:《蘆花蕩》講述的就是一個老英雄的傳奇故事。速讀全文,概括這個故事。

      2.師生交流文章記敘的要素,小結:文章記敘了一個無名老英雄智殲鬼子為負傷的大菱報仇的故事。

      3.師:文中的無名老英雄充滿了傳奇色彩,讀課文,說說他“奇”在何處。

      教師示例:他“奇”在“將近六十歲”卻不在家休息。

      4.學生活動,交流:

      “奇”在他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奇”在他手無寸鐵,卻神通廣大: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樣樣都行。

      “奇”在敵人封鎖嚴密,他卻來去自如。

      “奇”在他穿行在槍林彈雨中,卻一點兒也不害怕。

      “奇”在他一支槍也沒有,卻讓十幾個鬼子送了命。

      “奇”在他工作那么繁忙危險,他卻始終是那么樂觀和自信。

      “奇”在他那么“好面子”,工作出了一點差錯,就覺得“沒臉見人”……

      5.教師小結:“老頭子”“奇”,就“奇”在他神通廣大的本領,“奇”在他自信而又自尊的性格。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師:對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傾注了滿腔熱情來刻畫他,比如概括介紹、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等。請你選擇一個角度,用和“老頭子”對話的方式在課文旁寫批注。

      教師示例:

      我喜歡“老頭子”身上那種自信,請看他的語言

      (1)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到葦塘里,咱們還有大米和魚吃。

      (2)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

      (3)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4)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批注:每一次你都說:“不怕”,難道你刀槍不入嗎?不,只是因為你熟悉蘆花蕩,對自己“水上的能耐”非常自信;同時,你有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這種信念使你藐視一切敵人,所以,你無所畏懼。

      2.學生活動,如:

      (1)我喜歡“老頭子”的自尊,你看他得知大菱負傷后的心理感受--

      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批注:敵人封鎖得那么嚴,槍林彈雨中,誰又能擔保萬無一失呢?你對自己要求太嚴格了,出了一點差錯你就自責成這樣。

      (2)我喜歡“老頭子”的智勇雙全,你看他的行為--

      一個干瘦的老頭子,只穿著一條破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兩只手卻忙著剝那又肥又大的蓮蓬,一個一個投進嘴里去。

      批注:我真佩服你的膽量,在敵人的眼皮底下還如此悠閑;我也佩服你的智謀,這“一個一個”投進嘴里的“又肥又大”的蓮蓬果然讓鬼子饞得上了鉤。

      3.師: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正是“老頭子”堅定信念和高度責任心的表現。

      四、語言積累

      1.師:孫犁筆下的戰爭不是彌漫著血腥味,而是籠罩著詩情畫意,因為他要用美的環境來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靈。用波浪線畫出文中寫景的句子,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說說它是怎樣表現“老頭子”的英雄形象的?

      示例: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把小船比喻成一片葦葉,既表現了水鄉的特色,又寫出了小船的輕快敏捷,烘托出撐船者的高超技藝。

      2.學生活動。

      3.全課小結。

      蘆花蕩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把握故事情節,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2.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點。

      3.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在閱讀賞析中,品味語句的優美,把握作用;著眼于文本,在熟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四、教學重點:把握故事情節,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學難點: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六、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內容,查找資料。一些影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創設問題,2分鐘

      電影《小兵張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們知道電影中的小男孩是誰嗎?(小兵張嘎)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河北白洋淀)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大片的蘆葦、美麗的荷花還有一望無際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獨有的.水上生活、斗爭情景。這部電影中小英雄嘎子機智勇敢,智斗鬼子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洋淀優美奇特的水上風光也令我們心生向往。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講述的也是抗戰時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過,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讓我們一起走近課文《蘆花蕩》。

      二、作者簡介學生補充,板書鞏固。3分鐘

      孫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F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蘆花蕩》《白洋淀記事》等。

      三、閱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梗概:

      1、邊閱讀邊標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詞和詞語解釋閱讀感悟,自主研討。15分鐘

      提防瘧子寒噤吆喝躥仄颯颯泅水

      2、解釋詞語:

      轉彎抹角:悠閑:

      張皇失措:月明風清:

      3、復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讀課文,理清記敘要素。(學生口述,教師引導。5分鐘)

      時間:地點:人物:

      事件:

      復述故事情節: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突出故事的主要內容。

      示例: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四、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行文思路。

      反復閱讀感悟,理清思路。13分鐘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和主要人物。(為情節展開作鋪墊)

      第二部分:(9-54)在一次護送兩個女孩進蘆花蕩的看病途中,由于老頭子過分的自信,導致大女孩受傷,老頭子感到丟人,決定當著小女孩的面教訓敵人,挽回面子。(開端、發展)

      一層:寫老頭子載了兩個女孩回葦塘找隊伍。

      二層:由于老頭子的過分的自信和自尊,導致大女孩受傷。

      三層:老頭子為沒能完成護送任務而內疚,發誓要為女孩報仇。

      第三部分:(55-末尾)寫老頭子用計謀通達了幾十個日本鬼子,為大女孩報了仇,找回了自己的自尊。(高潮、結局)

      五、課堂小結:

      學生梳理本節課的收獲。學生口述,2分鐘)

      六、布置作業:

      A組(學優生):完成練習冊,將故事內容復述整理在筆記上。

      B組(中等生):將故事內容復述整理在筆記上,字詞小楷。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楷,識記文學常識。

      蘆花蕩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把握故事情節,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2.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點。

      3.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教學重難點:

      1. 把握故事情節,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2.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寫。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但在這個世界上,戰爭卻時有發生。于是,熱愛和平的人民積極投身戰斗,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樂章。電視劇《小兵張嘎》就是一例。在嘎子的故鄉--白洋淀,這樣的人物更是層出不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神奇的老英雄。(幻燈①顯示課題、作者)

      二、作者、作品簡介

      1. 學生根據預習情況介紹

      2. 讀幻燈②作者介紹: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栋籽蟮砑o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共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

      三、介紹小說的基本常識。

      幻燈③小說的定義及三要素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樣式。

      三要素:人物、環境、故事情節。

      四、通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知故事情節

      1. 文章題為“蘆花蕩”,前八自然段交代了與蘆花蕩有關的哪些內容? (學生通讀前八段后回答,不清楚時教師做引導分析)

      明確: ⑴環境:敵人包圍的葦塘。

      幻燈④社會環境描寫,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抗日戰爭(從敵人、炮樓、躲避戰火等分析)

      ⑵人物:①老頭子:神奇的老英雄(從年齡、任務分析)

      ②戰士:情緒樂觀、信心十足(從“響”字分析)③敵人:監視葦塘(從兩個“提防”分析)

      2. 在這樣的環境中,“蘆花蕩”內發生了什么事情?(學生速讀后文簡述故事,教師引導總結)

      幻燈⑤ 開端--護送,發展--受傷,高潮、結局--復仇

      五、本文所講述的故事極富有傳奇色彩,你能說說它奇在那里嗎?

      明確:幻燈⑥(1)用強烈的反差渲染。一方面寫敵人的監視封鎖極其嚴密,老英雄已年近六十;另一方面寫老英雄老當益壯的精神氣概與光輝的業績

      (2)用赤手空拳誘殺鬼子的英雄行為來渲染

      第二課時

      一、分析老頭子的形象

      1、文中刻畫老頭子都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請舉例說明。

      2、從這些描寫中可知老頭子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幻燈⑦(1)具有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和愛國抗日的熱情;

      (2)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3)過于自信與自尊;

      (4)智勇雙全。

      3、小說中著意突出的是哪一性格特征?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這些特征,試從這些內容揣摩這一特征的含義及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幻燈⑧性格核心:過于自信和自尊

      含義:1非常自信自尊2過分自信自尊

      作用:全文的情節,老頭子的功和過皆由此引發

      二、分析文中環境描寫

      1、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要求學生從文中劃出,仔細體味寫景的妙處。

      2、引導學生分析開頭的社會環境描寫及結尾的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幻燈⑨顯示)

      三、把握文章主題

      本文寫的是殘酷戰爭環境里的人和事,卻沒有“凄凄、慘慘、戚戚”的描繪。作者仍以沉靜從容的姿態書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細心鐫刻白洋淀的英雄代表老頭子。設想你就是孫犁,能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嗎?幻燈⑩表現家鄉祖國的美以及人們為此作出的努力,老頭子身上所展現的是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

      四、延伸:

      愛國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新時期濤主席在講話中再次明確提出:“以熱愛祖國為榮,以背離祖國為恥”。愛我們美麗的祖國,你有哪些具體的行動。

      自由作答示例:珍惜在校的每一刻,努力學習,為將來能報效祖國奠定基礎;與一切不法分子做斗爭,維護祖國的利益……

      五、小結:

      真正的愛國情感,是從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開始,從你接觸的每一位憑著誠實勞動養活全家的人開始,從平凡的生活中解讀人的情感開始,從逐步了解用血汗寫就的幾千年文明開始,而不是空喊。

      六、板書

      蘆花蕩

      孫犁

      人物--真實

      環境--詩情畫意

      情節--傳奇色彩

      蘆花蕩的教案 篇7

      【實用教案】

      〖創意說明

      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人物形象到故事情節到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步驟

      觀看《鐵道游擊隊》導入:

      在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打擊了敵人,收獲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讓我們──

      一、走進蘆花蕩

      1、聽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將感受用“這是一片_____”的蘆花蕩說出來。

      2、將《蘆花蕩》中寫景物的句子找出來,并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二、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

      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2、重點探究:

      ⑴ 用“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__________”說話,重點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可以有如下結論: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過于自信自尊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⑵ 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_____________”“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重點探究事件發生的過程與意義。

      可以有如下結論: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路途的危險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⑶ 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在________”“屈辱的亡國痛表現在________”的句式發現說話。

      三、探究詩性美

      《蘆花蕩》是孫犁“詩體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讀之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文章的“詩性美”。

      討論交流,明確:

      1、輕緩的節奏:

      孫犁的小說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他著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圖以情節取勝。《蘆花蕩》就是這樣,講的是一位老人護送兩個小女“戰士”,又為她們負傷報仇的故事,全文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節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蘆花蕩里緩緩的進行,就像那脈脈的流水一樣。

      2、白描的手法:

      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處,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有特征性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他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畫主人公──協助我軍的“老頭子”就體現出了這點。他“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緊接著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在氣質。在戰斗中,又以“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嘆了一口氣”,“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等幾處心理描寫,展現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幾句精簡的語言描寫,如“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們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強、愛憎分明的性格表現得生動而深刻。著墨不多卻直指人物的靈魂精神,卻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靈魂美。

      3、詩意的意境:

      作者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詩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月明風清”、“一片葦葉”、“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就連寫戰斗,也不忘那“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情感的,即古人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而使作品的情與景都飽含著詩意,展現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優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對罪惡、丑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4、清新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特色是凝煉、含蓄、優美、生動、富于色彩美和音響效果。課文的第一段,寫葦塘、星光和水鳥,都是那么的輕婉柔美,把讀者帶到一個清新的語境中?!坝朴啤薄皬潖潯薄帮S颯”“溜溜”等疊音詞的運用,給人以輕緩的節奏美感?!帮L清月明”“清爽”“悠閑”“絲絨”“清香”等詞語也給人以舒適、光亮的情感體驗,使文章清麗自然,含蓄雋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蘆花蕩的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復述故事情節。

      3.學習抓住人物性格特征進行描寫的寫法并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2.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領會文章謳歌抗日軍民的戰斗精神的主題。

      教學重點:

      1.抓住人物特征進行描寫。

      2.體會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探究: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文字資料

      預習提綱: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感知課文內容,復述故事情節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那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么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二、作者介紹: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況見教師用書P15-16頁適當介紹)

      三、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1.明確目標

      2.檢查生字詞情況。

      3.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幾句話進行概括。

      (2)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

      四、復述故事情節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

      1.識記字詞。2.進一步閱讀課文,分析老頭子的性格特征。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分析人物性格,體會景物描寫作用。

      教學過程:

      一、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速讀課文,概括老頭子的性格特征,說說文章是怎樣來突出這一特征的?

      四人小組討論,舉手回答,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過于自信和自尊: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了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

      愛憎分明:他對于同胞姐妹充滿的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并付諸行動。

      有高漲的愛國熱情: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為葦塘里的部隊輸送糧食等。

      智勇雙全:他為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后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景物描寫。

      二、體會景物描寫作用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非常的凄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的很優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益于作者對白洋淀美麗的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于環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作用。

      速讀課文,畫出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談感受。

      三、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