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述職報告之家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2024五柳先生傳原文(經典4篇)

      五柳先生傳原文

      發表時間:2024-12-31

      2024五柳先生傳原文(經典4篇)。

      五柳先生傳原文 篇1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1)人也,亦不詳(2)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3)。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4);每有會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飲輒(zhé)盡(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環堵蕭然(13),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14),簞(dān)瓢(piáo)屢(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17)示己志。忘懷得失(18),以此自終(19)。

      贊(20)曰:黔婁(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22)其言茲(zī)若人之儔(chóu)乎(23)?銜(xián)觴(shāng)賦

      (24),以樂(25)其志(26)。無懷氏(27).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注音

      嗜 shì 輒 zhé 吝 lìn 褐 hè 簞 dān 黔 qián 儔 chóu 賦 fù

      瓢 piáo 蔽bì 屢 lǚ 晏yàn 戚 qī 茲 zī 歟 yú 觴 shāng 汲 jí

      頗 pō

      注釋

      ⒈【何許】何處,哪里。許,處所

      ⒉【不詳】不知道。 詳,詳細地知道

      ⒊【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因此,就。以,把,用。為,作為。焉,語氣助詞

      ⒋【不求甚解】這里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甚,深入,過分。

      ⒌【會意】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會,體會,領會

      ⒍【嗜】喜好。

      ⒎【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

      ⒏【或】有時。

      ⒐【造】往,到。

      10.【輒(zhé)盡】就喝個盡興。輒,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沒有舍不得離開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3.【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環堵,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蕭然,空寂的樣子。

      14.【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

      15.【簞(dān)瓢(piáo)屢空】簞和瓢時常是空的(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晏:安然 如:……的樣子

      17.【頗】"稍微",或“十分"

      18.【忘懷】忘記。

      19.【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20.【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義稱贊、贊美。

      21.【黔(qián)婁】戰國時齊國的隱士。

      22.【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戚戚,憂慮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于,介詞,由于、因為,的意思

      23.【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儔,輩,同類。

      24.【銜(xián)觴(shāng)賦詩】一邊喝酒一邊作詩。觴,酒杯。 銜,含著

      25.【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樂。

      26.【志】:心志。

      27.【無懷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邊種著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愛好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天性喜歡喝酒,但家境貧寒而不能常喝。親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沒有舍不得離開。 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蔽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經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經常以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是能表達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或葛天氏的時候的百姓吧?

      五柳先生傳原文 篇2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ēng)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yǘ)?'

      譯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閑適沉靜,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只求領會書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他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特別喜歡喝酒,但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席請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他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從不客氣。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擋狂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平時難以吃飽,可是他卻總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樣子。常以寫文章自娛自樂,用文章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這樣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

      評價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 喝酒作詩,以此來抒發自己的志向。這是上古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遠古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

      賞析(工作總結之家 DG15.coM)

      陶淵明歷來都被稱為“田園詩人”,因為他的很多杰出詩篇都是歸隱田園以后所作。他贊美勞動的生活與大自然的優美閑靜,幻想出現沒有貧困與壓榨的理想社會。語言樸素,自然優美,一反六朝時代追求華麗堆砌的文風,無論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都對后代文學有很大影響。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傳》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傳。蕭統在《陶淵明傳》中說:“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淵明的自畫像。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他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他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他是一位隱士?!罢呌形辶鴺?,因以為號焉,”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他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說,“名者,實之賓也,”本就無關緊要。但為什么看中五柳樹呢?也許他宅邊并無桃李,只有這么幾棵柳樹,這與后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為號也就顯示了他的志趣。

      對他的名字作了介紹之后,接著寫他的`生活、性格?!伴e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閑靜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才是他的真實面貌。因為不追求榮利,他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閑,也就靜,用不著喋喋不休。但這種閑靜少言,并不等于他沒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一是飲酒,一是寫文章,可見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雖然隱姓埋名,但與道家說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樣。不過,他“好讀書,不求甚解”,為什么不求甚解?這就與他的“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會意”呢?沒寫。我們從陶淵明所寫的《讀山海經》、《詠荊軻》等詩作中可以想見。他從書中得到哲理,得到啟示,對當時的混亂、丑惡的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人生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但只能“會意”,不能言傳,因而“閑靜少言”,只是不說,不是不知。這使我們隱隱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也隱隱地感到那個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個志趣——飲酒。五柳先生“閑靜少言”,但讀書時“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說明他內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瀾的。內心的波瀾沒有表現出來,卻找到了一個使波瀾平靜的方法,這就是嗜酒?!笆取弊终f明不是一般的小飲,而是“期在必醉”。盡管“家貧”,也沒有改變這一嗜好,就因為在醉鄉中可以使心靈的波瀾得到平靜。這是他在那種環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第三個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娛”,不是要給別人看,更不是要獻給統治者,去求官得祿。這一點也說明了他內心的確有“會意”,有話要說的,只是不愿對別人說,寫文章給自己看?!伴e靜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娛”,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他實際上是有痛苦的,但能從讀書、飲酒、寫文章當中得到解脫。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敘述以后,文章結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贊語。這個贊語的實質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边@兩句話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作者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兩句設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表明作者也很欣賞道家所鼓吹的無為而治的古代社會,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獨善其身”。全文二百多字,語言洗練,于平淡之中表現深刻的內容,這就是陶淵明詩文的一大特色。

      五柳先生傳原文 篇3

      一、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壓?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二、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了。(五柳先生)安閑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五柳先生)喜歡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五柳先生)生性喜歡喝酒,因為家里貧窮不能經常得到酒喝。

      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離開,從來不會留戀著而不肯離開。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不住寒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常是空的,而他卻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寫詩作文章當娛樂,很顯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這種心態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感到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边@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趣而快樂,不知道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三、注釋

      1、選自《陶淵明集》

      2、何許:何處,哪里。許、處所

      3、不詳:不知道。詳:清楚地知道。

      〔4)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所以,就。以,用。為,作為。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相當于“唉”,號,別號。

      5、不慕榮利:不愛慕功名利祿(慕,羨慕;榮利,功名利祿)

      6、不求甚解:古指對所讀的書只求理解含義,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這里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求,追求。甚,過分。解,了解。

      7、會意:指對書中的意義有所領會。會,體會、領會。意:書中的旨意。

      8、性:生性,生來就。

      9、嗜:特別喜歡,酷愛。

      10、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老朋友。

      11、如此:這樣。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12、或:有時。

      13、置酒:置辦酒席。

      14、招之:招待他。

      15、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就;盡,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9、環堵(dǔ)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環堵,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蕭然:空寂的樣子。

      20、短(duǎn)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同豎、裋。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穿、洞。結、補丁。(無二音)

      21、簞(dān)瓢屢空:簞:盛飯竹器;瓢:舀水器。屢空:時常是空的。屢:經常。簞和瓢時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22、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樣子。晏,平靜,安逸。如,……的樣子。

      23、自娛:自娛自樂娛:使…歡娛。(意動用法)

      24、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25、以:憑借。

      26、自終:過完了自己的一生。終,終了,結束。

      27、頗:稍微、一點。

      28、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29、黔婁(qiánlóu):戰國時齊國的隱士。他死后,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30、戚戚:憂愁的樣子。

      31、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32、其:大概,表推測。

      33、茲:代詞,這、此人。

      34、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5、儔(chóu):輩,同類。

      36、銜觴(shāng):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飲酒而樂,觴,酒杯。一說作“銜觴”,一說作“酣觴自得,賦詩樂志”。賦,創作。

      37、以樂其志: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樂,意動用法,以...為樂、對...感到快樂。志,心意,志向。

      38、無懷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

      39、歟:表疑問,相當于“嗎”

      四、賞析

      陶淵明歷來都被稱為“田園詩人”,因為他的很多杰出詩篇都是歸隱田園以后所作。他贊美勞動的生活與大自然的優美嫻靜,幻想出現沒有貧困與壓榨的理想社會。語言樸素,自然優美,一反六朝時代追求華麗堆砌的文風,無論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都對后代文學有很大影響。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傳》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傳。蕭統在《陶淵明傳》中說:“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蔽辶壬男蜗螅翘諟Y明的自畫像。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他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他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他是一位隱士?!罢呌形辶鴺洌蛞詾樘栄伞?,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他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說,“名者,實之賓也”,本就無關緊要。但為什么看中五柳樹呢?也許他宅邊并無桃李,只有這么幾棵柳樹,這與后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為號也就顯示了他的性格。

      對他的名字作了介紹之后,接著寫他的生活、性格?!伴e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閑靜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才是他的真實面貌。因為不追求榮利,他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閑,也就靜,用不著喋喋不休。但這種閑靜少言,并不等于他沒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一是飲酒,一是寫文章,可見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雖然隱姓埋名,但與道家說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樣。不過,他“好讀書,不求甚解”,為什么不求甚解?這就與他的“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會意”呢?沒寫。我們從陶淵明所寫的《讀山海經》《詠荊軻》等詩作中可以想見。他從書中得到哲理,得到啟示,對當時的混亂、丑惡的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人生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但只能“會意”,不能言傳,因而“閑靜少言”,只是不說,不是不知。這使我們隱隱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也隱隱地感到那個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個志趣——飲酒。五柳先生“閑靜少言”,但讀書時“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說明他內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瀾的。內心的波瀾沒有表現出來,卻找到了一個使波瀾平靜的方法,這就是嗜酒。“嗜”字說明不是一般的小飲,而是“期在必醉”。盡管“家貧”,也沒有改變這一嗜好,就因為在醉鄉中可以使心靈的波瀾得到平靜。這是他在那種環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第三個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娛”,不是要給別人看,更不是要獻給統治者,去求官得祿。這一點也說明了他內心的確有“會意”,有話要說的,只是不愿對別人說,寫文章給自己看。“閑靜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娛”,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敘述以后,文章結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贊語。這個贊語的實質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边@兩句話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作者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兩句設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表明作者也很欣賞道家所鼓吹的無為而治的古代社會,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獨善其身”。全文不足二百字,語言洗練,于平淡之中表現深刻的內容,這就是陶淵明詩文的一大特色。

      五柳先生傳原文 篇4

      五柳先生傳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壓酰裤曈x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