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6篇)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發表時間:2025-06-07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6篇)。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

      第一章有理數

      1、大于0的數是正數。

      2、有理數分類:正有理數、0、負有理數。

      3、有理數分類: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分數(正分數、負分數)

      4、規定了原點,單位長度,正方向的直線稱為數軸。

      5、數的大小比較:

      ①正數大于0,0大于負數,正數大于負數。

      ②兩個負數比較,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6、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稱互為相反數。

      7、若a+b=0,則a,b互為相反數

      8、表示數a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稱為數a的絕對值

      9、絕對值的三句: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10、有理數的計算:先算符號、再算數值。

      11、加減: ①正+正 ②大-小 ③小-大=-(大-小) ④-☆-О=-(☆+О)

      12、乘除:同號得正,異號的負

      13、乘方:表示n個相同因數的乘積。

      14、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15、混合運算:先乘方,再乘除,后加減,同級運算從左到右,有括號的先算括號。

      16、科學計數法:用ax10n 表示一個數。(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

      17、左邊第一個非零的數字起,所有的數字都是有效數字。

      【知識梳理】

      1.數軸:數軸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數軸上的點與實數是一一對應的。

      2.相反數實數a的相反數是-a;若a與b互為相反數,則有a+b=0,反之亦然;幾何意義:在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于原點的兩側,并且到原點的距離相等。

      3.倒數:若兩個數的積等于1,則這兩個數互為倒數。

      4.絕對值:代數意義: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幾何意義:一個數的絕對值,就是在數軸上表示這個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

      5.科學記數法:,其中。

      6.實數大小的比較:利用法則比較大小;利用數軸比較大小。

      7.在實數范圍內,加、減、乘、除、乘方運算都可以進行,但開方運算不一定能行,如負數不能開偶次方。實數的運算基礎是有理數運算,有理數的一切運算性質和運算律都適用于實數運算。正確的確定運算結果的符號和靈活的使用運算律是掌握好實數運算的關鍵。

      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

      知識點1:等式的概念:用等號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知識點2: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方程中一定含有未知數,而且必須是等式,二者缺一不可.

      說明:代數式不含等號,方程是用等號把代數式連接而成的式子,且其中一定要含有未知數.

      知識點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任何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經變形后,總能變成形為ax=b(a≠0,a、b為已知數)的形式,這種形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注意a≠0這個重要條件,它也是判斷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依據.

      例2:如果(a+1) +45=0是一元一次方程,則a________,b________.

      分析: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滿足的條件:未知數系數不等于0,次數為1. ∴a+1≠0,2b-1=1.∴a≠-1,b=1.

      知識點4:等式的基本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代數式,所得的結果仍是等式.即若a=b,則a±m=b±m.

      (2) 等式兩邊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或代數式, 所得的結果仍是等式.

      即若a=b,則am=bm.或. 此外等式還有其它性質: 若a=b,則b=a.若a=b,b=c,則a=c.

      說明:等式的性質是解方程的重要依據.

      例3:下列變形正確的是( )

      A.如果ax=bx,那么a=b B.如果(a+1)x=a+1, 那么x=1

      C.如果x=y,則x-5=5-y D.如果則

      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質解題.應選D.

      說明:等式兩邊不可能同時除以為零的數或式,這一點務必要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

      知識點5:方程的解與解方程:使方程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過程叫解方程.

      知識點6:關于移項:⑴移項實質是等式的基本性質1的運用.

      ⑵移項時,一定記住要改變所移項的符號.

      知識點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具體解題時,有些步驟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驟可以顛倒順序,有些步驟可以合寫,以簡化運算,要根據方程的特點靈活運用.

      例4:解方程 .

      分析:靈活運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解答本題.

      解答:去分母,得9x-6=2x,移項,得9x-2x=6,合并同類項,得7x=6,系數化為1,得x=.

      說明:去分母時,易漏乘方程左、右兩邊代數式中的某些項,如本題易錯解為:去分母得9x-1=2x,漏乘了常數項.

      知識點8:方程的檢驗

      檢驗某數是否為原方程的解,應將該數分別代入原方程左邊和右邊,看兩邊的值是否相等.

      注意:應代入原方程的左、右兩邊分別計算,不能代入變形后的方程的'左邊和右邊.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一元一次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多同學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過程中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下面是對一元一次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一個專題介紹,希望能為同學們的學習提供幫助.

      一、行程問題

      行程問題的基本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時間=.

      1.相遇問題: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和

      例1甲、乙二人分別從A、B兩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0米/分鐘,乙的速度是300米/分鐘,已知A、B兩地相距1000米,問甲、乙二人經過多長時間能相遇?

      解:設甲、乙二人t分鐘后能相遇,則

      (200+300)× t =1000,

      t=2.

      答:甲、乙二人2鐘后能相遇.

      2.追趕問題:速度差×追趕時間=追趕距離

      例2甲、乙二人分別從A、B兩地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0米/分鐘,乙的速度是300米/分鐘,已知A、B兩地相距1000米,問幾分鐘后乙能追上甲? 解:設t分鐘后,乙能追上甲,則

      (300-200)t=1000,

      t=10.

      答:10分鐘后乙能追上甲.

      3. 航行問題: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3甲乘小船從A地順流到B地用了3小時,已知A、B兩地相距90千米.水流速度是20千米/小時,求小船在靜水中的速度.

      解:設小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v,則有

      (v+20)×3=90,

      v=10(千米/小時).

      答:小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10千米/小時.

      二、工程問題

      工程問題的基本關系:①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時間=;②常把工作量看作單位1.

      例4已知甲、乙二人合作一項工程,甲25天獨立完成,乙20天獨立完成,甲、乙二人合作5天后,甲另有事,乙再單獨做幾天才能完成?

      解:設甲再單獨做x天才能完成,有

      (+)×5+=1,

      x=11.

      答:乙再單獨做11天才能完成.

      三、環行問題

      環行問題的基本關系:同時同地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快者路程-慢者路程=環行周長.同時同地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甲路程+乙路程=環形周長.

      例5王叢和張蘭繞環行跑道行走,跑道長400米,王叢的速度是200米/分鐘,張蘭的速度是300米/分鐘,二人如從同地同時同向而行,經過幾分鐘二人相遇?

      解:設經過t分鐘二人相遇,則

      (300-200)t=400,

      t=4.

      答:經過4分鐘二人相遇.

      四、數字問題

      數字問題的基本關系:數字和數是不同的,同一個數字在不同數位上,表示的數值不同.

      例6一個兩位數,個位數字比十位數字小1,這個兩位數的個位十位互換后,它們的和是33,求這個兩位數.

      解:設原兩位數的個位數字是x,則十位數字為x+1,根據題意,得

      [10(x-1)+x]+[10x+(x+1)]=33,

      x=1,則x+1=2.

      ∴這個數是21.

      答:這個兩位數是21.

      五、利潤問題

      利潤問題的基本關系:①獲利=售價-進價②打幾折就是原價的十分之幾 例7某商場按定價銷售某種電器時,每臺獲利48元,按定價的9折銷售該電器6臺與將定價降低30元銷售該電器9臺所獲得的利潤相等,該電器每臺進價、定價各是多少元?

      解:設該電器每臺的進價為x元,則定價為(48+x)元,根據題意,得 6[0.9(48+x)-x]=9[(48+x)-30-x] ,

      x=162.

      48+x=48+162=210.

      答:該電器每臺進價、定價各分別是162元、210元.

      六、濃度問題

      濃度問題的基本關系:溶液濃度=,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液濃度

      例8用“84”消毒液配制藥液對白色衣物進行消毒,要求按1∶200的比例進行稀釋.現要配制此種藥液4020克,則需要“84”消毒液多少克?

      解:設需要“84”消毒液x克,根據題意得

      =,

      x=20.

      答:需要“84”消毒液20克.

      七、等積變形問題

      例1用直徑為90mm的圓柱形玻璃杯(已裝滿水,且水足夠多)向一個內底面積為131×131mm2,內高為81mm的長方體鐵盒倒水,當鐵盒裝滿水時,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多少?(結果保留π)

      第9 / 11頁

      分析:玻璃杯里倒掉的水的體積和長方體鐵盒里所裝的水的體積相等,所以等量關系為:

      玻璃杯里倒掉的水的體積=長方體鐵盒的容積.

      解:設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xmm,根據題意,得經檢驗,它符合題意.

      八、利息問題

      例2儲戶到銀行存款,一段時間后,銀行要向儲戶支付存款利息,同時銀行還將代扣由儲戶向國家繳納的利息稅,稅率為利息的20%.

      (1)將8500元錢以一年期的定期儲蓄存入銀行,年利率為2.2%,到期支取時可得到利息________元.扣除利息稅后實得________元.

      (2)小明的父親將一筆資金按一年期的定期儲蓄存入銀行,年利率為2.2%,到期支取時,扣除所得稅后得本金和利息共計71232元,問這筆資金是多少元?

      (3)王紅的爸爸把一筆錢按三年期的定期儲蓄存入銀行,假設年利率為3%,到期支取時扣除所得稅后實得利息為432元,問王紅的爸爸存入銀行的本金是多少?

      分析:利息=本金×利率×期數,存幾年,期數就是幾,另外,還要注意,實得利息=利息-利息稅.

      解:(1)利息=本金×利率×期數=8500×2.2%×1=187元.

      實得利息 =利息×(1-20%)=187×0.8=149.6元.

      (2)設這筆資金為x元,依題意,有x(1+2.2%×0.8)=71232.

      解方程,得x=70000.

      經檢驗,符合題意.

      答:這筆資金為70000元.

      (3)設這筆資金為x元,依題意,得x×3×3%×(1-20%)=432.

      解方程,得x=6000.

      經檢驗,符合題意.

      答:這筆資金為6000元.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2

      1、菱形的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質:⑴矩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

      ⑵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⑶菱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⑷菱形是軸對稱圖形。

      提示:利用菱形的性質可證得線段相等、角相等,它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又可與勾股定理聯系,可得對角線與邊之間的關系,即邊長的平方等于對角線一半的平方和。

      3、因式分解定義: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的變形叫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

      4、因式分解要素:①結果必須是整式②結果必須是積的形式③結果是等式④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系:m(a+b+c)

      5、公因式:一個多項式每項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這個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6、公因式確定方法:①系數是整數時取各項最大公約數。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冪③系數最大公約數與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冪的積就是這個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7、提取公因式步驟:①確定公因式。②確定商式③公因式與商式寫成積的形式。

      8、平方根表示法:一個非負數a的平方根記作,讀作正負根號a。a叫被開方數。

      9、中被開方數的取值范圍:被開方數a≥0

      10、平方根性質:①一個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③負數沒有平方根開平方;求一個數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11、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區別:定義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個數不同、取值范圍不同。

      12、聯系:二者之間存在著從屬關系;存在條件相同;0的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根都是0

      13、含根號式子的意義: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表示a的負的平方根。

      14、求正數a的算術平方根的方法;

      完全平方數類型:①想誰的平方是數a。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③用式子表示。

      求正數a的算術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后等于a的正數。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3

      一、平移變換:

      1、概念: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著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平移。

      2、性質:(1)平移前后圖形全等;

      (2)對應點連線平行或在同一直線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圖步驟和方法:

      (1)分清題目要求,確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

      (2)分析所作的圖形,找出構成圖形的關健點;

      (3)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離平移各個關健點;

      (4)連接所作的各個關鍵點,并標上相應的字母;

      (5)寫出結論。

      二、旋轉變換:

      1、概念: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旋轉。

      說明:

      (1)圖形的旋轉是由旋轉中心和旋轉的角度所決定的;

      (2)旋轉過程中旋轉中心始終保持不動。

      (3)旋轉過程中旋轉的方向是相同的。

      (4)旋轉過程靜止時,圖形上一個點的旋轉角度是一樣的。⑤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

      2、性質:

      (1)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2)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3)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

      3、旋轉作圖的步驟和方法:

      (1)確定旋轉中心及旋轉方向、旋轉角;

      (2)找出圖形的關鍵點;

      (3)將圖形的關鍵點和旋轉中心連接起來,然后按旋轉方向分別將它們旋轉一個旋轉角度數,得到這些關鍵點的對應點;

      (4)按原圖形順次連接這些對應點,所得到的圖形就是旋轉后的圖形。

      說明:在旋轉作圖時,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夾角即為旋轉角。

      常見考法

      (1)把平移旋轉結合起來證明三角形全等;

      (2)利用平移變換與旋轉變換的性質,設計一些題目。

      誤區提醒

      (1)弄反了坐標平移的上加下減,左減右加的規律;

      (2)平移與旋轉的性質沒有掌握。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4

      點的坐標的性質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后,對于坐標系平面內的任何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它的坐標。反過來,對于任何一個坐標,我們可以在坐標平面內確定它所表示的一個點。

      對于平面內任意一點C,過點C分別向X軸、Y軸作垂線,垂足在X軸、Y軸上的對應點a,b分別叫做點C的橫坐標、縱坐標,有序實數對(a,b)叫做點C的坐標。

      一個點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標軸上,點的坐標不一樣。

      希望上面對點的坐標的性質知識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

      初中數學知識點: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關于數學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內容學習,我們做下面的知識講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如果多項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沒有公因式的多項式就考慮運用公式法;若是四項或四項以上的多項式,

      通常采用分組分解法,最后運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為:“一提”、“二套”、“三分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個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否則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題目沒有明確指出在哪個范圍內因式分解,應該是指在有理數范圍內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結果,必須是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

      相信上面對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會考出好成績。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5

      一、正數和負數

      1、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

      2、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3、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零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

      4、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

      二、有理數

      1、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

      2、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

      3、把一個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

      三、數軸

      1、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2、數軸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達。

      3、注意事項:⑴數軸的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數軸,單位長度不能改變。

      4、性質:(1)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2)正數都大于零,負數都小于零,正數大于負數。

      四、相反數

      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2、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于原點對稱。

      3、零的相反數是零。

      五、絕對值

      1、一般地,在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做|a|。

      2、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六、有理數的大小比較

      1、正數大于0,0大于負數,正數大于負數。

      2、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七、有理數的加法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零。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即a+b=b+a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即(a+b)+c=a+(b+c)

      八、有理數的減法

      1、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于加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九、有理數的乘法

      1、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1)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

      (2)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3)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4)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

      (5)幾個數相乘,有一個因數為零,積就為零。

      2、有理數的乘法的運算律

      (1)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即ab=ba

      (2)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相等。即(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于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即a(b+c)=ab+ac

      十、有理數的除法

      1、有理數除法法則

      (1)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

      (2)零不能作除數。

      (3)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

      (4)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于0的數,都得0。

      十一、有理數的乘方

      1、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an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當an看作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

      2、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3、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十二、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

      2、同極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有括號,先做括號內的運算,按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依次進行

      十三、科學記數法

      1、把一個大于10的數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是正整數),使用的是科學記數法。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個n位整數,其中10的指數是n—1。

      十四、近似數和有效數字

      1、接近實際數目,但與實際數目還有差別的數叫做近似數。

      2、精確度:一個近似數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說精確到哪一位。

      3、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4、對于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a10n,規定它的有效數字就是a中的有效數字。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6

      1.直線與圓有唯一公共點時,叫做直線與圓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心角。

      4.三角形的內切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內心。

      5.垂直于半徑的直線必為圓的切線。

      6.過半徑的外端點并且垂直于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7.垂直于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8.圓的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7

      1、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1)配方法:(X±a)2=b(b≥0)注:二次項系數必須化為1

      (2)公式法:aX2+bX+C=0(a≠0)確定a,b,c的值,計算b2-4ac≥0

      若b2-4ac>0則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若b2-4ac=0則有兩個相等的實根,若b2-4ac<0則無解

      若b2-4ac≥0則用公式X=-b±√b2-4ac/2a注:必須化為一般形式

      (3)分解因式法

      ①提公因式法:ma+mb=0→m(a+b)=0

      平方差公式:a2-b2=0→(a+b)(a-b)=0

      ②運用公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0→(a±b)2=0

      ③十字相乘法

      2、銳角三角函數定義

      銳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銳角三角函數。

      正弦(sin):對邊比斜邊,即sinA=a/c;

      余弦(cos):鄰邊比斜邊,即cosA=b/c;

      正切(tan):對邊比鄰邊,即tanA=a/b;

      余切(cot):鄰邊比對邊,即cotA=b/a;

      3、積的關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4、倒數關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5、兩角和差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8

      一.行程問題

      行程問題要點解析

      基本概念:行程問題是研究物體運動的,它研究的是物體速度、時間、行程三者之間的關系。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關鍵問題:確定行程過程中的位置相遇問題:速度和×相遇時間=相遇路程(請寫出其他公式)追擊問題:追擊時間=路程差÷速度差(寫出其他公式)流水問題:順水行程=(船速+水速)×順水時間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時間

      順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靜水速度=(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基本題型:已知路程(相遇問題、追擊問題)、時間(相遇時間、追擊時間)、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兩個量,求出第三個量。

      二、利潤問題

      每件商品的利潤=售價-進貨價毛利潤=銷售額-費用

      利潤率=(售價--進價)/進價*100%

      三、計算利息的基本公式

      儲蓄存款利息計算的基本公式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利率的換算: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換算關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使用利率要注意與存期相一致。利潤與折扣問題的公式利潤=售出價-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時間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四、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五、增長率問題

      若平均增長(下降)數百分率為x,增長(或下降)前的是a,增長(或下降)n次后的量是b,則它們的數量關系可表示為:a(1x)b或a(1x)b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9

      九年級四班共42人,參加期中考試人數41人,及格5人,平均分59分,數學及格5人,分數基本上都是在90到110中間,成績很差,這讓我很擔憂,雖然全級平均成績和幾個兄弟學校相比不算很差,但是我和平行班級相比還有5分之差,目前提高數學成績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為了進一步搞好教學工作,現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部分學生畢業意識差,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態度和端正的學習態度;

      二、基礎知識薄弱;具體表現為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時,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學習的學習與訓練。課堂上只是寫下了應該學習的內容,但并沒有理解,更談不上運用,并且覺得自己這樣做了,成績沒有提高是自己太笨,或者把原因推到老師或家長身上。

      三、不會主動學學習,找不到學習上的動力;上課不能做到專心聽講、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而且,對待布置的作業,馬虎了事、字跡潦草、解題思路混亂。對于不懂的問題不鉆不問,學習被動,整體在學習策略和方法上還有很大欠缺。不會安排自己的學習,更不會主動地學習是目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更談不上什么學習策略和方法!學習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單純地、機械性地重復并不能真正地學好。如何能讓學生獨立地思考并認真完成是當前教學亟需突破的難點。

      四、學習能力差,缺乏合作意識;上課期間,有些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思維呆板、缺乏聯想,不能抓住問題的裨與要害,在問題面前往往顯得無所適從,從而有了問題又不愿與別人合作交流。在學習過種中只會簡單識記,機械模仿,學習知識不會靈活運用,往往只注重問題的結論,而不重視問題的形成過程,造成同樣的問題一旦題目要求有所變動,就無從下手。

      為了解決好以上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準備采取以下措施:

      一、抓班風

      1、堅持“三到位”,做好學生的督促工作,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樹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關心學困生,貧困生,讓他們有“在校如家”的感覺。

      二、抓學風

      1、學習目的的培養。讓學生們知道學習是為了干什么。解決了思想的問題,才能在實踐中付出實際行動。

      2、學習目標的設立。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幫他們樹立長期目標,明確階段目標,制訂近期目標。長期目標,讓學生們知道明年中考在即,一定要增強緊迫感;階段目標,力爭在本學期末每個人都較現在有一定進步;近期目標,設置為學生稍做努力就可以實現的,讓學生增強成就感,樹立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也可以完成一定的學習目標,從而進一步努力完成下一個目標,進而實現階段目標、長期目標。

      3、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4、期中考試后,設立“學習大擂臺”,讓學生自己下戰書,挑戰自己的學習對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剩下的僅有1個月的時間里,我們師生一定要金誠合作,爭取在中考中取得可人的成績。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0

      1、代數式:用運算符號“+ — × ÷ …… ”連接數及表示數的字母的式子稱為代數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數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數應保證它所在的式子有意義,其次字母所取得數還應使實際生活或生產有意義;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2、列代數式的幾個注意事項:

      (1)數與字母相乘,或字母與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寫;

      (2)數與數相乘,仍應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號;

      (3)數與字母相乘時,一般在結果中把數寫在字母前面,如a×5應寫成5a;

      (4)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要把帶分數改成假分數形式,如a×應寫成a;

      (5)在代數式中出現除法運算時,一般用分數線將被除式和除式聯系,如3÷a寫成的形式;

      (6)a與b的差寫作a—b,要注意字母順序;若只說兩數的差,當分別設兩數為a、b時,則應分類,寫做a—b和b—a 、

      3、幾個重要的代數式:(m、n表示整數)

      (1)a與b的平方差是:a2—b2;a與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數,則兩位整數是:10a+b,則三位整數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數,則被5除商m余n的數是:5m+n;偶數是:2n,奇數是:2n+1;三個連續整數是:n—1、n、n+1;

      (4)若b>0,則正數是:a2+b,負數是:—a2—b,非負數是:a2,非正數是:—a2 、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1

      第一章實數

      一、重要概念1.數的分類及概念數系表:

      說明:“分類”的原則:1)相稱(不重、不漏)2)有標準

      2.非負數:正實數與零的統稱。(表為:x≥0)

      性質:若干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每個非負數均為0。

      3.倒數:①定義及表示法

      ②性質:A.a≠1/a(a≠±1);B.1/a中,a≠0;C.01時,1/a0時,>0;②a0(n是偶數),0)(正用、逆用)

      10.根式運算法則:⑴加法法則(合并同類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則;⑶分母有理化:A.;B.;C..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2

      其實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決定于角的兩條邊張開的程度。

      角的靜態定義

      具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angle)。這個公共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

      角的動態定義

      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所旋轉射線的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開始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始邊,終止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終邊

      角的符號

      角的符號:∠

      角的種類

      在動態定義中,取決于旋轉的方向與角度。角可以分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負角、正角、優角、劣角、0角這10種。以度、分、秒為單位的角的度量制稱為角度制。此外,還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銳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銳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鈍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鈍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優角:大于180°小于360°叫優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銳角、直角、鈍角都是劣角。

      角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負角: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而成的角叫做負角。

      正角:逆時針旋轉的角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特殊角

      余角和補角:兩角之和為90°則兩角互為余角,兩角之和為180°則兩角互為補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補角相等。

      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個公共頂點且兩個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互為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構成兩對對頂角?;閷斀堑膬蓚€角相等。

      鄰補角:兩個角有一條公共邊,它們的另一條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具有這種關系的兩個角,互為鄰補角。

      內錯角: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兩個角都在兩條直線的

      內側,并且在第三條直線的兩側,那么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內錯角(alternateinteriorangle)。如:∠1和∠6,∠2和∠5

      同旁內角:兩個角都在截線的同一側,且在兩條被截線之間,具有這樣位置關系的一對角互為同旁內角。如:∠1和∠5,∠2和∠6

      同位角:兩個角都在截線的同旁,又分別處在被截的兩條直線同側,具有這樣位置關系的一對角叫做同位角(correspondingangles):∠1和∠8,∠2和∠7

      外錯角: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構成了八個角。如果兩個角都在兩條被截線的外側,并且在截線的兩側,那么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外錯角。例如:∠4與∠7,∠3與∠8。

      同旁外角:兩個角都在截線的同一側,且在兩條被截線之外,具有這樣位置關系的一對角互為同旁外角。如:∠4和∠8,∠3和∠7

      終邊相同的角:具有共同始邊和終邊的角叫終邊相同的角。與角a終邊相同的角屬于集合:

      A{bb=k_360+a,k∈Z}表示角度制;

      B{bb=2kπ+a,k∈Z}表示弧度制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3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義: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的變形叫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

      ①結果必須是整式

      ②結果必須是積的形式

      ③結果是等式

      ④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系:m(a+b+c)

      公因式:一個多項式每項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這個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公因式確定方法

      ①系數是整數時取各項最大公約數。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冪

      ③系數最大公約數與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冪的積就是這個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驟:

      ①確定公因式。

      ②確定商式

      ③公因式與商式寫成積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準丟字母

      ②不準丟常數項注意查項數

      ③雙重括號化成單括號

      ④結果按數單字母單項式多項式順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寫成冪的形式

      ⑥首項負號放括號外

      ⑦括號內同類項合并。

      通過上面對因式分解內容知識的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內容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4

      1、多項式

      有有限個單項式的代數和組成的式子,叫做多項式。

      多項式里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單項式可以看作是多項式的特例

      把同類單項式的系數相加或相減,而單項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數不變。

      在多項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數的個數,稱做這個多項式的元數經過合并同類項后,多項式所含單項式的個數,稱為這個多項式的項數所含個單項式中次項的次數,就稱為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2、多項式的值

      任何一個多項式,就是一個用加、減、乘、乘方運算把已知數和未知數連接起來的式子。

      3、多項式的恒等

      對于兩個一元多項式fx、gx來說,當未知數x同取任一個數值a時,如果它們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這兩個多項式就稱為是恒等的記為fx==gx,或簡記為fx=gx。

      性質1如果fx==gx,那么,對于任一個數值a,都有fa=ga。

      性質2如果fx==gx,那么,這兩個多項式的個同類項系數就一定對應相等。

      4、一元多項式的根

      一般地,能夠使多項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數x的值,叫做多項式fx的根。

      多項式的加、減法,乘法

      1、多項式的加、減法

      2、多項式的乘法

      單項式相乘,用它們系數作為積的系數,對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3、多項式的乘法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等每一項乘以另一個多項式的各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等于這兩個數的平方差。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5

      一、方程的有關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x,未知數x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x=1800, 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實質上是求得的結果,它是一個數值(或幾個數值),而解方程的含義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斷方程無解的過程. ⑵ 方程的解的檢驗方法,首先把未知數的值分別代入方程的左、右兩邊計算它們的值,其次比較兩邊的值是否相等從而得出結論.

      二、等式的性質

      等式的性質(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質(1)用式子形式表示為: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質(2)用式子形式表示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ca=cb

      三、移項法則: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四、去括號法則

      1. 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后各項的符號與原括號內相應各項的符號相同.

      2. 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后各項的符號與原括號內相應各項的符號改變.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驟

      1. 去分母(方程兩邊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2. 去括號(按去括號法則和分配律)

      3. 移項(把含有未知數的項移到方程一邊,其他項都移到方程的另一邊,移項要變號)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系數化為1(在方程兩邊都除以未知數的系數a,得到方程的解x=a(b).

      六、用方程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1. 審:審題,分析題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確各數量之間的關系.

      2. 設:設未知數(可分直接設法,間接設法)

      3. 列:根據題意列方程.

      4. 解:解出所列方程.

      5. 檢:檢驗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題意.

      6. 答:寫出答案(有單位要注明答案)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6

      一學期就這樣匆忙的過去了,在繁忙中,不斷的進步著,不斷的努力著。在本學期中,我針對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得與失,現總結如下

      一、在備課方面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課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好教學總結,寫好教學反思,并認真按收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認識時間》的時候,這課的教學難度比較大。一年級兒童的年齡小,不是很明白。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教材,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的講。我在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為了讓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大量的教具,授課是就胸有成竹了。形象生動的教具讓學生能夠更容易接受。

      二、在教學方面

      我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課前,認真的鉆研教材,對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組的老師共同探討教材中出現的難點,共同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教學問題。在教學中,每一節課,給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增強上課的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煉,在課堂上老師盡量講得少,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都普遍反應喜歡上數學課,就連剛開始討厭數學的學生現在也樂于學數學了。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中,我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習習慣。針對部分學生作業懶散,我通過同桌和小組之間作業的完成情況,讓他們形成競爭,不做學習的懶人,對激發學生學習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后進生輔導方面

      在對后進生的輔導中,我每天輔導兩個,實行輪流制,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讓他們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敢于回答問題,樂于思考。并在學習中,開展互相幫助,組長帶頭負責的方法,組與組之間進行競爭,看哪個組進步最快,不但組長得到獎勵,其他組員也要獎勵。

      五、提高自身學習方面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之余,我喜歡坐下來靜靜的思考,思考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思考學生的掌握情況問題,品味著工作中的苦與樂,記下每堂課的感受,用心體驗每一節課的感受,體驗生活與工作,感悟著其中的快樂。每一次的進步我都有著無比的興奮,使我有向前沖的勁頭。我知道,我要用心去品味。

      每一學期的結束,其實也是每一學期的起點,在這期間我不斷的思考,思考自己怎樣才能更有藝術去教育學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皼]有最好,只有更好?!蔽視^續努力,為了孩子,為了學校,把教學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