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匯總10篇)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發表時間:2025-04-10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匯總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5以內加減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表象進行5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并能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2、發展表象思維。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2、難點: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材料及環境創設

      1、材料: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數字卡。加減法圖意的圖片卡。印章。

      2、環境創設:在數學區放置以上材料,讓幼兒操作擺弄,進行探索和復習鞏固活動。

      設計思路

      口頭加減法是幼兒學習加減運算的開始,活動的重點讓幼兒認識加減法的意義。教學中要避免使幼兒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即題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還剩”就是減法。設計時可以通過圖示或直接演示讓幼兒接觸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種是把兩個部分數“合并起來”,另一種是在一個部分數的基礎上“增加幾個”。又如減法,一種是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種是已知總數和剩余的部分,求減少的部分。用具體形象的方法幫助幼兒把合或分的心理運算活動與加減運算相結合,使幼兒真正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本活動的另一個目標是發展幼兒的表象思維。因為,表象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中介,幼兒掌握加減法要經過操作擺弄、運用表象進行計算。最后才能達到對抽象數字的計算。所以,設計時首先要讓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然后通過解答口頭應用題促使幼兒運用表象進行運算。此外,要求幼兒將計算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也是提高幼兒表象思維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但開始時幼兒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可以適當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清思路。

      活動流程

      操作體驗—>討論理解—>復習鞏固

      1、操作。

      (1)實物操作。讓幼兒用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進行加減運算,并用相應的數字卡表示計算結果。如計算三只小白兔與二只小灰兔合起來是幾只小兔?

      (2)看圖計算。讓幼兒根據圖意進行加減運算。要求幼兒先講述圖意,然后再計算結果。

      注意:提供的圖意要有不同的加減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計算兩個盤子里的水果合起來是幾個。有的是幾個小孩在玩,又走來了幾個,……

      2、討論。

      (1)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教師口編應用題,幼兒用表象計算,并說出計算過程。

      (3)幼兒口頭編應用題。

      3、復習。

      幼兒用動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減法的圖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減題。

      活動反思

      “5以內的加法”是在學生認識了5以內的數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稑藴省氛J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彼愿鶕W生特點,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復習鋪墊。讓學生擺學具,先擺3個,擺5個,再把3個分兩堆,把5個分兩堆,分別說說怎么分的。讓學生回憶學過的5以內的組成,為5以內的加法做準備。

      2、探究新知。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感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讓學生說出圖意后,讓學生拿出小棒代替氣球擺一擺,讓學生知道把小丑兩只手上的氣球合起來要用加法,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學生很想表現自己會了,爭著要邊說邊做“合起來”,這時多讓一些學生說一說,加深印象。再請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導學生認識加號。算式列出后,再請學生說說算式中每個數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為學習解決問題作準備。在計算出結果時,問問學生是怎么算的。學生有的說想的分合式,有的說數數算出來的,對此不強調某一種想法,對每一種都表示肯定,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進行大一些數的加法時再由學生自己選擇最方便、最合適的方法,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

      3、分層練習。先讓學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問合起來一共有幾根,體驗把兩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這樣的游戲進行幾次后,讓學生看書p24“做一做”,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對于第三幅圖,有的學生會從圖上的人物來說算式的意思,有的會從桌上的紙鶴來說算式意思,都給予肯定。

      本節課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樂趣。同時教學后覺得在練習多樣性、趣味性上還需要再改進。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來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掌握5的加減法。

      2.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5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

      蘋果卡片4個、動物卡片:獅子、老虎、大象、斑馬各5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孩子的興趣。

      ①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什么來了?(出示3個蘋果)

      ②再出示一個蘋果問:3個添上1個,一共是幾個?3個減去一個,又是多少?

      ③引導幼兒說出加減法的含義以及3以內的加減法算式

      二、復習5的組成

      ①讓幼兒回憶5可以分成幾和幾

      ②幼兒邊說教師邊往黑板上寫

      三、出示直觀教具

      獅子王要給所有的獅子開會,先來了3個獅子(出示1個獅子圖片) 過了一會又來了2頭獅子(出示4個獅子圖片)問

      (1)3頭獅子再添上2頭獅子是幾頭?

      (2)為什么3+2=5?寫出算式3+2=5

      (3)可是開舞會的時候有2只先回家了,那么還剩幾只?為什么5-2=3?寫算式5-2=3?

      (4)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馬表示加減法算式(方法同上)

      五、引導幼兒口述5的加減法應用題

      1.教師舉例,講清口述加減法應用題的要求

      2.讓幼兒任意選一道5的加減法進行口述應用題

      3.教師進行表揚和鼓勵,對有錯誤的幼兒給予啟發和幫助

      六、玩"誰最快"游戲

      1.每組做一道必答題(5的加減法)

      2.教師出示加減法算式卡片每組進行搶答,哪組最快哪組勝利

      七、書寫算式

      1.讓幼兒書寫加減法算式

      2.教師檢查,對書寫有錯誤的幼兒給予幫助

      八、教師進行小結

      教學反思:

      通過復習5以內數的加減法,學生的口算能力、計算能力都有所提高,學生初步學會看圖列式,跟著老師的引導理解圖意。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繼續學習加減法算式。

      2、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買面包圈。

      1、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面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面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小老鼠買了1個面包圈;第2幅圖——小老鼠又買了4個面包圈;第3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5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面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與符號的意思,判斷算式是否正確。

      二、大老虎吃點心。

      1、老師:大老虎可喜歡這個點心啦,瞧它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5個面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面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4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和符號的意思。

      三、小組操作活動。

      1、看圖列5的加減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操作紙上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一共”和“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3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含義列出5的加減算式。

      2、看圖形記錄圖形特征。看算式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3、看算式寫得數。讀一讀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

      活動反思:

      要使幼兒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幼兒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幼兒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算法都是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性思維訓練。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4

      目標:

      1、理解減法的含義,認識減號,會讀減法算式。

      2、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減法的含義,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很多的減法

      教學過程

      一、導人

      師兜一兜蘋果,露出一個,讓生猜猜有幾個蘋果。出示4個蘋果,獎給坐的最好的小朋友,讓他拿走。其他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師: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還剩3個蘋果,是怎樣算的?生試說師板書:4-1=3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減法。板書:減法

      二、學新知

      1、介紹“—”

      2、讀算式:4減1等于3

      3、說說4、1、3分別表示什么?

      說說出示船圖

      4、觀察圖,同桌說說圖意,你想提出怎樣的`問題?

      三、還剩幾條船怎樣列式?

      四、師板書3-2=1

      說說3、2、1各表示什么?

      五、擺擺

      1、擺5只蝴蝶,劃去3只,怎樣列式?

      2、5個蘋果,用手圈起兩個,怎樣列式?

      六、試試

      1、看圖列式P33S,說說為什么這樣列?

      2、游戲

      3、練習

      P33T1在老師的指導下做

      看圖列式P33T2,生獨立做

      4、指導寫法

      5、:

      減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要想發現它,就要留心生活。

      6、作業

      七、必做題:P33T4

      1、興趣題:回家搜集生活中的減法問題。

      2、板書

      減法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培養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

      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教學難點:

      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學情分析:

      雖然在1年級教學中,已經進行了有關“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計的初步滲透,但是在本課時教學前,學生接觸的`都是口算和筆算,不僅習慣于精確計算,而且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已經達到了比較熟練的程度。因此,當面對現實的估算問題時,學生首先就會調用精確計算的經驗來解決問題。另外,學生在這之前沒有接觸過“近似數”,同時還未形成“整十數相加比較簡便”的認識,這也影響了學生對估算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去過超市嗎?我們在買東西時有時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確,你只需要算出一個大概的數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4。

      想一想,說一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況不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只要計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題圖。媽媽帶了100元錢夠不夠,需要精確計算嗎?

      (2)、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算,并交流。學生匯報估算方法。觀察、比較這些估算方法,再交流發現。學生匯報,歸納。

      (3)、精確計算一下這三樣東西一共要花多少錢,還剩多少錢,來檢驗一下自己的估算結果是否合理。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檢驗以后學生匯報想法。

      2、完成P31頁做一做。仔細看圖,理解題意,然后交流估算方法。

      [設計意圖]: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可有不同的方法。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增加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三、鞏固練習,檢驗效果

      1、完成P32練習六第1題。學生討論完成。學生匯報,并說明是怎樣進行判斷。

      2、完成練習六第2題。看圖理解題意,思考解題方法。學生匯報,并說明估算方法。

      3、完成練習六第3題。教師指導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加減法估算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講述自己的購物過程,學習用數字和符號記錄。

      2、學習用類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活動準備

      1、超市場景及貼有1—4元價格標簽的商品若干。

      2、幼兒人手一張5元面值的人民幣,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幣若干。

      3、超市貨架圖一張(如圖5-8)。

      活動過程

      1、開展購物活動,學習5以內的加減。

      (1)教師提出購物要求:每位小朋友用5元錢買一樣物品,如果需要找零錢,請在旁邊的簍子里按數目取出零錢,再說說你的5元錢是怎么用的?!澳阌袔自X,用了幾元錢,還剩幾元錢。”并用一道算式記錄下來。

      (2)鼓勵幼兒在購物過程中邊購物邊講述。(如:我用5元錢,買了4元錢的牙膏,還剩1元錢。用一道算式記錄。)并和同伴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

      (3)請個別幼兒根據所列的算式講述自己的購物情況。

      2、帶領幼兒進行購物猜測活動,學習用推類的方法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引導幼兒觀察貨架圖,知道實物圖上數字的含義,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猜測:

      “我用5元錢,買了貨架圖上的兩樣食品,你們猜猜我買的是哪樣食品?”

      (1)當幼兒說出兩樣食品后,教師可請大家判斷對錯并說出理由,再肯定其中的一樣食品,讓幼兒重新猜另一樣食品。(如:幼兒猜出的是4元錢的`可樂和1元錢的糖,因為這兩樣食品合起來是5元錢。教師就可以肯定他們猜對的一樣,即:4元錢的可樂猜對了,而1元錢的糖不對,幼兒則需重新猜另一樣,他們就會猜是4元錢的可樂和1元錢的餅干。)

      (2)當幼兒說出兩樣食品后,教師可肯定其中的一樣但不告訴幼兒是哪一樣,讓幼兒通過類推的方法去猜測。如:幼兒猜出的是4元錢的可樂和1元錢的糖,教師可表示有一樣猜對了,一樣猜錯了,請幼兒再猜。幼兒說是4元錢的可樂和1元錢的冰棒,教師表示還不對,幼兒又猜是4元錢的××和1元錢的糖,老師表示:這次你猜對了。

      3、老師總結,布置作業。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5的減法,理解每幅圖之間的數量關系,體驗“走掉”“還?!钡暮x。

      2、學習運用簡明的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述的圖意。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兩組圖片。

      2、幼兒每人一套數字列式操作卡。

      3、幼兒用書《數學》第19頁。

      教學過程:

      1、做游戲“碰球”,復習5的組成。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和你們來玩一玩“碰球”的游戲。

      講解游戲規則:幼兒說出的球的數量和老師的球的數量合起來是5個。如:教師說“我的一球碰幾球?”幼兒回答“你的1球碰4球”。幼兒可集體回答,也可個別練習。

      2、導入課題,學習5的減法。

      教師(出示圖片):樹上有幾只蝴蝶?用數字寶寶幾表示?(幼兒可集體回答。)

      飛走了幾只蝴蝶?用數字寶寶幾表示?還剩下幾只蝴蝶?

      教師(出示“—”):這個符號表示什么?(引導幼兒發現“減號”的含義。)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板書:5-1=4(大家一起讀讀這道算式。)

      教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可引導幼兒理解算式的含義。)

      教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看圖講述算式的含義,并擺一擺算式。

      教師(出示第二組圖片):海里有5條鯨魚,游走了2條鯨魚,還剩下幾條鯨魚?請你用算式來表示。

      ——請幾位小朋友講述圖意,其他小朋友擺一擺算式。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你的算式是怎么擺放的?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個別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板書:5—2=3

      3、列式計算,進一步掌握5以內的減法。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大家喜歡吃的開心果,每人5顆開心果,請小朋友吃掉3顆開心果,還剩下幾顆?請你用算式來表示。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你是怎么擺放的?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板書,集體驗證。)

      4、活動延伸,小動物吃東西。

      教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把幼兒用書翻到第19頁,看看小動物們喜歡吃什么?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說說圖意,其他小朋友邊聽邊寫算式。(小猴家有幾根香蕉?小猴吃了幾根香蕉?還剩下幾根香蕉?)

      個別幼兒回答,集體驗證。

      教師:誰的算式不一樣?表示什么意思?(不同算式的交流與驗證。)

      ——同樣方法引導幼兒驗證其他幾個算式。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8

      活動設計背景

      5以內的加減法是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學生由幼兒園學習的基礎,計算除去個別學生有難度,大多數學生掌握較好,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在具體的情景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這個內容上面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來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

      2、讓幼兒掌握5的加減法。

      3、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分析 問題的能力。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

      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分析 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孩子的興趣。

      2、復習5的組成

      3、出示直觀教具

      4、引導幼兒口述5的加減法應用題

      5、玩“誰最快”游戲

      6、書寫算式

      7、教師進行小結

      教學反思

      1、 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就在我們的身邊。

      2、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就在我們的身邊。

      3、要使學生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算法都是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性思維訓練。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9

      一、教學內容

      5以內的減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減法的含義;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正確讀出減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減法來解決。

      2、通過對比練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差和減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3、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下限:知道減法的含義;認識“—”,能正確地讀出減法算式。初步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可以用減法來解決。

      上限:能熟練正確地讀出減法算式,并能獨立列出算式。明確減法意義。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減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磁力板、5個圓片、5根小棒等。

      三、教學過程:

      (一)感知減法的含義

      1、課件演示:3名同學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紙鶴,1名同學把1只紙鶴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紙鶴放在一塊兒。

      2、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教師說明:3名同學中走掉1名同學,3只紙鶴拿走1只紙鶴就是從3里面去掉1,求還剩幾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去掉《一課四練P16 1)

      (二)教減法算式

      1、由人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數字3和1。

      2、教師說明:從3里面去掉一個,用減法計算就要從3里面減去l個,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去掉1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2。

      4、教師進一步說明:從3里面減去l個,用減法計算。(板書:減法)

      5、讀減法算式。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3—1=2

      6、出示圖片:從4個氣球里拿走2個

      讓學生說說圖畫的意思。問:要求還剩幾個氣球怎么列算式?

      板書:4—2=2

      (三)獨立操作鞏固

      1、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減法算式。

      2、學生操作。

      3、匯報交流

      5—1 5—2 5—3 5—4 5—5 5—0

      你們是怎么想出得數?

      看圖擺一擺數出來的、用數的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幾……

      (四)鞏固提高

      1、動手操作,體驗減法含義。

      (1)做一做:先擺,再說出算式。

      教師示范第一小題:邊操作邊說明含義。

      學生操作,表述含義。 3—2=1

      說明圖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虛線、劃線)

      (2)獨立完成:第二、三小題

      匯報:2—1=1 5—3=2

      2、《一課四練》P17 6、7

      幼兒5以內的減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加深對數字的了解,提高運算及自編應用題的能力。

      2、通過操作“加法、減法板”,了解加減法的意義。

      3、積極參加游戲,開動腦筋思考,體會數學活動的趣味性。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加法、減法板;盒子一個;

      2、學具準備:加法、減法板;寫有5以內加法、減法的算式題信封若干個;寫有算式題的動物頭飾若干個。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碰球游戲:(復習5以內數的分解)老師出示一個寶盒,請幼兒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數字卡片2-5。)老師伸手進去摸一張,然后問幼兒是多少?幼兒回答以后,老師說:"我們來玩總數是5的碰球游戲。"小朋友,我問你,我的2球碰幾球?"婷婷老師,告訴你,你的2球碰3球"。連續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

      挑戰游戲:完成信封的算式題。請幼兒幫老師把信封上的算式題算出得數,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一個小朋友操作加法、減法板,兩外一個幼兒負責記錄得數,哪組小朋友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師的獎勵笑臉。

      3、結束部分

      游戲:小動物找家。請幼兒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每只小動物身上都有算式題,算出得數是多少,就找到相應的門牌號碼。老師事先在教室畫上5個有號碼的圈,(幼兒交換頭飾,游戲可玩兩次,根據時間而定)。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復習了5以內的加法、減法。小朋友們的表現都很不錯,回家可以考考爸爸、媽媽。今天的課就到這里,請幼兒輕輕的把頭飾放到籃子?!?/p>

      【教學反思】

      要使學生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算法都是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性思維訓練。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