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精華9篇)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發表時間:2025-03-08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精華9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1

      1、描述大氣與地面的熱量傳遞過程(圖)

      2、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

      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和地面輻射(大氣的直接熱源)。

      大氣的削弱作用:吸收和反射;晚上的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

      3、高低緯度間的溫度差異(根本原因)——水平氣壓差——水平氣壓梯度力(直接原因)——大氣運動

      4、熱力環流:熱低冷高(高低壓是相對水平方向而言的);畫圖(海陸風)

      注意:實驗及步驟

      5、三圈環流:(重點是氣壓帶與風帶)

      季節移動:7月北移、1月南移。

      6、東亞季風環流:

      (1)成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2)陸地:1月是亞洲高壓,天氣:寒冷干燥;

      7月是亞洲低壓,天氣:高溫多雨

      7、亞歐大陸兩岸氣候差異:會考綱要

      8、熱帶雨林:受赤道低壓控制(上升氣流),

      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盛行西風則終年濕潤

      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壓帶與西風帶的交替控制,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

      過境時天氣

      過境后

      冷鋒

      冷空氣強大

      大風、下雨、降溫(鋒后下雨)

      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曖鋒

      曖空氣強大

      連續性降水(鋒前下雨)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準靜止鋒

      冷暖氣團相當

      如5、6月份長江:梅雨天氣

      10、氣旋(低壓):氣流輻合上升,陰雨天氣;

      反氣旋(高壓):氣流下沉輻散,天氣晴朗

      11、臺風(熱帶氣旋):西北太平洋頻率強度;災害由狂風、暴雨和風暴潮造成。

      寒潮:冬半年,尤其是秋末和春初農作物易遭凍害

      12、全球氣候:歷史時期(1萬年)氣溫是波動上升,近代時期氣溫升高(近50年來主要是人為造成的)。影響:海平面上升;低緯農業減產,高緯農業增產;影響水循環過程。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2

      世界各大區域沙漠分布:

      一、東亞:

      中國西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

      二、南亞:

      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處:印度沙漠(塔爾沙漠);

      三、中亞:

      1、土庫曼斯坦境內的卡拉庫姆沙漠;

      2、烏茲別克斯坦境內中部地區;

      3、哈薩克斯坦西部與俄羅斯交界處和中東部一小部分;

      四、西亞:

      1、西亞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內大部分地區:北部內夫得沙漠、南部魯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

      六、大洋洲:

      澳大利亞西部維多利亞大沙漠;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3

      1、月相: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

      2、月相變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發光,只是反射太陽光

      由于日、地、月的相對運動而造成三者位置的變化

      3、月相變化的規律: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滿月(十五、十六)

      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線,月居中

      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變化時日地月的位置關系滿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線,地居中

      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與農歷:春節、端午、重陽和中秋等節日

      (1)上弦月出現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現在西邊的天空,且月亮的西側(即右)半邊明亮。

      (2)下弦月出現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現在東邊的天空,且月亮的東側(即左)半邊明亮。

      可以簡記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

      月相名稱新月(朔)上弦月滿月(望)下弦月

      出現的時間(農歷)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

      月出清晨正午黃昏(傍晚)半夜

      月落黃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

      同太陽升落比較同升同落遲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

      夜晚見月情況徹底不見半月,上半夜西天,

      西半邊(右邊)亮一輪明月,

      通宵可見半月,下半夜東天,

      東半邊(左邊)亮

      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處在一條直線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處在一條直線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

      4.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是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一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我國的農歷月份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每月的朔為農歷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響地球的表現——潮汐

      在向著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兩者之間即為低潮。

      6.寫出與下列詩句相應的月相

      (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枝頭,人約黃昏后。(滿月)

      (3)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鶻。(新月)

      (4)采蓮去,月沒春江曙。(滿月)

      (5)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滿月)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滿月)

      (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滿月)

      7.一嫌疑犯,被證人指證在農歷初八晚上12點在草垛東側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見疑犯的臉。你如何推測?

      答:上弦月晚12點,月已落山,或正懸于西方近地平線,由東往西看正是對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月在日地間。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朝西面。

      滿月出在十五六,通宵達旦都可見。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4

      1、意大利工業小區模式:

      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有比較穩固的協作關系和產供銷體系。它的基本特點:

      ①以中小企業為主;

      ②以輕工業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類或相關企業;

      ④生產高度專業化;

      ⑤企業分布于小城市甚至農村,實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產過程分散。

      2、傳統工業區當前發展狀況:

      (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

      (2)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衰落,急需改造。

      3、德國魯爾工業區:

      (1)主要區位條件: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鐵礦較少,需由法國和瑞典進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廣闊的市場。

      (2)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過于單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3)整治措施:

      ①調整產業結構;

      ②發展第三產業;

      ③調整工業布局;

      ④完善交通網絡;

      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4、新工業區基本特征:

      (1)時間新:出現于二戰后;

      (2)地區新:形成于無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

      (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業為主;

      (4)部門新:以出口型輕工業或高科技電子工業為主。新工業區主要包括兩種類型:

      ①以新興工業即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工業區,如美國硅谷、德國慕尼黑、日本九州島、英國蘇格蘭地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

      ②以出口型輕工業為主的出口型工業區,如意大利薩索洛、普拉托。

      5、德國魯爾工業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工業區(五大湖工業區)、中國遼中南工業區等都屬于傳統工業區,它們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豐富的煤炭、鐵礦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

      (2)以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工業為主;

      (3)以大型企業為核心。

      6、美國硅谷電子工業區:

      (1)主導區位:科技、環境、交通。

      (2)主要優勢:

      ①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②氣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發達,人才集中;

      ④便捷的交通;

      ⑤穩定的市場(美國國防部的軍事定貨);

      ⑥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3)主要特點:

      ①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

      ②增長速度較傳統工業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

      ③研究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占比例高;

      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5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與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實質是一種土地退化。

      2、表現: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

      二、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區的范圍:大致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加上山嶺重重阻隔,水汽難以到達。

      3、西北地區以賀蘭山為界,形成東、西兩大區。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貧乏,河流欠發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質沉積物;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節。

      三、荒漠化的.人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壓力加大;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為因素的表現: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歷史時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墾耕,大部分古綠洲相繼被迫放棄;近代北方農牧過渡地帶大規模移民開墾,人口劇增,迫于生計,農墾規模擴大,直接加劇荒漠化;現代由于人口壓力和管理失誤,荒漠化越來越嚴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內容

      (1)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2)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2、防治原則:堅持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堿、治沙相結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資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體系。

      (3)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

      (4)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控制人口增長。

      【問題思考】

      1、議一議:沙漠化與荒漠化有何區別?

      沙漠化與荒漠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屬于荒漠化的一種形式,它是指單純在風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質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濕潤地區,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后造成土地生產力衰退或喪失而形成荒漠或類似于荒漠景觀的過程。

      2、想一想: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內陸地區東部有大興安嶺、賀蘭山、秦嶺,南部有青藏高原,這樣來自東南和西南的夏季風濕潤氣流對本區來講,或是強弩之末,或受阻擋難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爾泰山則將已經長途跋涉的西風氣流阻擋在外。

      (3)本區的北部地形比較開闊,無高大山地作為屏障,就使得冬季來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亞的干冷氣流長驅直入,導致氣候異常干燥寒冷。

      這樣,西北地區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極端干燥的情況下,荒漠廣布。強大的風力作用吹蝕地表,沙土不斷移動、堆積,并發展擴大,廣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國西北干旱地區的典型景觀。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區的人們利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扎設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6

      ⑴按能源開發利用的狀況分類:

      ①常規能源:大規模廣泛應用,利用技術比較成熟的能源資源,如:礦物能

      (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等。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占主要地位。

      ②新能源:目前技術水平所限,未被廣泛應用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核能等。

      ⑵按能源的形成和來源分類:Ys575.cOm

      ①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氣、生物能、水能、風能等。

      ②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球內能):地熱能、核能。

      ③來自天體引力的能量(日、月對地):潮汐能。

      ⑶按資源性質分類:

      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種礦物燃料、核燃料?!鄳摴澕s使用、綜合利用

      ②可再生資源:生物能、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續利用?!鄳摵侠砝?,保護和促進更新,最充分利用。

      ⑷能量是否轉換分類:

      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種分類中除沼氣外的各種能源。從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②二次能源:如:電能、煤氣、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熱水、沼氣、液化石油氣、激光等。

      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環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風能、潮汐能、氫能、沼氣等。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7

      1、我國典型地區:西北;華北地區(世界分布:中亞、美國、北非)

      2、自然原因:

      ①氣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鋒天氣影響,春季大風日數多;③地表植被稀少

      3、人為原因:

      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破壞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

      ③開礦。

      5、治理措施:

      ①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

      ②控制載畜量;

      ③營造“三北防護林;

      ④退耕還林、還牧;

      ⑤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⑥禁止采挖發菜等。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8

      1、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機械增長(人口遷移)和人口自然增長。

      2、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生產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發展模式:

      人口發展模式人口特點:原始型(“高高低”)極高的死亡率,平均壽命短,極低的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慢。

      傳統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代表:尼日利亞)

      過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開始下降,人口壓力大(代表:巴西)

      現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人口老齡化(代表:德國)

      4、人口發展模式地區分布:

      全世界屬于“過渡型”,正處向“現代型”轉變的階段發達國家“現代型”德國、匈牙利等負增長,美、加、澳、新西蘭等國自然增長率稍高,日本等大多發達國家自然增長率接近零增長發展中國家多為“過渡型”,但韓國、新加坡、古巴、烏拉圭、中國已進入或正要進入“現代型”。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9

      一、東亞:

      1、總括:

      (1)東部沿海: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p>

      (2)西部內陸:高原山地為主;

      2、山脈:阿爾泰山(蒙古),昆侖山(中國),喜馬拉雅山(中國);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國);

      二、東南亞:

      1、總括: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北高南低;

      (2)馬來群島: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三、南亞:

      1、總括:

      (1)北:喜馬拉雅山南部;

      (2)中:兩大沖積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亞洲的高原);

      2、山脈:西高止山(印度西部),東高止山(印度東部)

      四、中亞:

      1、總括:以丘陵平原為主;

      2、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羅斯),圖蘭平原(烏茲別克斯坦);

      3、丘陵:哈薩克丘陵(哈薩克斯坦);

      五、西亞和北非:

      1、總括:以高原為主,平原狹小

      2、山脈: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爾及利亞),大高加索山脈(西亞,為亞洲和歐洲分界線),格羅斯山(西亞,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達米亞高原,

      4、平原:尼羅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總括:

      (1)以高原為主,東南向西北傾斜;

      (2)第二大熱帶雨林分布區;

      2、山脈:東非大裂谷,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

      3、盆地:剛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歐:

      1、總括:

      (1)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

      (2)以平原山地為主,南北分布,東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峽灣海峽;

      2、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阿爾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平原: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總括:地勢平坦,以平原高山為主,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脈:烏拉爾山(亞洲、歐洲分界線);

      3、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

      九、北美:

      1、總括:縱列分布,山脈與海平行;

      (1)東部:高原山區;

      (2)中部:平原區(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區;

      2、山脈: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總括:

      (1)北部:以高原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為主;

      (3)東部以平原、高原為主(相間分布);

      2、山脈:安第斯山脈,迪勒拉山系;

      3、平原:奧里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高原:圭亞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十一、大洋洲:

      1、總括:

      (1)東部:山地(大分水嶺)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亞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亞面積一半);

      十二、南極:

      1、總括: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2350m);

      (2)90%大陸冰川;

      (3)淡水水庫;

      更多精彩的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歡迎繼續瀏覽: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