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職報告之家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
2025地球與地球儀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球與地球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的模仿能力。
2、讓幼兒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1、見過機器人嗎?見過機器人刷牙嗎?(老師示范)接著老師示范機器人洗臉的動作,幼兒一起跟著做。
2、師:有一個星球,住著一群機器人,可是這群機器人在星球上住的太無聊了,于是,他們決定乘坐飛船來地球,看看地球人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
飛船準備出發啦——嗖放音樂,幼兒跟隨老師一起做動作
3、請幼兒說一說機器人刷牙,洗臉,是什么程序?(老師引導幼兒做一遍),再次聽音樂做一遍。
三、機器人首領決定再去另一個地方——放音樂,做動作。
1、機器人看到一個地球人在釣魚,請一個幼兒模仿機器人怎么釣魚。(放音樂,讓一個幼兒模仿地球人釣魚,其他幼兒模仿機器人看地球人釣魚)
2、放音樂,讓一個幼兒模仿地球人劃船,機器人(其余幼兒)跟著學
3、請一個地球人(幼兒)把剛才的釣魚,劃船連起來聽音樂做一遍,其他機器人(幼兒)跟著一起做。
四、飛船降落在了體育館(讓幼兒站在小凳子后面)請幼兒說一說在體育館看到了什么(跑步,舉啞鈴)?讓幼兒用動作表示出來。
老師示范機器人做跑步,舉啞鈴的動作,聽音樂,老師,幼兒一起做跑步,舉啞鈴的動作
五、游戲——地球人找機器人做朋友
(1)放音樂,另一個老師做地球人,其余做機器人,聽音樂,做動作(地球人,機器人的動作不一樣),音樂一停,地球人去找一個機器人做朋友(找到朋友后要手對手)
(2)再請一個地球人(幼兒)教機器人兩個動作——游泳,射箭,放音樂,一起做動作,音樂一停,地球人去和一個機器人手對手,轉一圈交換能量,地球人就變成了機器人(機器人變成了地球人),游戲繼續進行
六、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大蛀牙》是一首音樂節奏簡明、語詞簡單有趣的歌曲。活動中,有趣的故事情節很好的吸引了幼兒的興趣,第一遍傾聽歌曲后,幼兒對語詞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二遍基本可以跟隨音樂念唱出來,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將大蛀牙出現的次數拍出來,很好的感受了音樂里的蛀牙次數。角色扮演“牙訪所"的游戲中,幼兒非常喜歡,但老師在組織中沒有注意到游戲的氛圍,沒有強調好規則,幼兒在角色分配上有了矛盾,出現了大家都想演醫生,而不想演病人的現象,倉促的結束了表演,多數幼兒沒有把角色扮演出來。認識鍵盤的游戲中幼兒興趣非常濃烈,因為在鋼琴鍵上玩游戲的情節非常吸引幼兒,幼兒對小山坡CDE,大山坡FGAB理解較好,能夠在琴鍵上找出來,并能正確的用相應的手指觸摸。不足之處就是此環節沒有加入音樂,游戲時略顯呆板。在造型記憶的環節中,幼兒能夠模仿出老師的動作,但在結合音樂做出模仿這塊幼兒還是把握不好音樂,需要老師提醒。有個別幼兒可以自己創編動作,隨音樂記憶表演。大多數幼兒還需要老師引導,只能模仿。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經緯線和經緯網的學習和掌握,是進行區域定位的基礎和依據,也是整個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一個基礎。但經線、經度、緯線、緯度等名詞多為空間概念,而七年級的學生因年齡較小,缺乏理性思維,同時其空間想象能力亦不夠,學生理解這些概念較為困難。因此本節的教學成為中學地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怎樣幫助學生對這些空間概念建立直觀的感知,了解這些名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是本節教學設計中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分析和研究,設計了提出問題→分組討論、探究→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點撥的教學思路,采?。?)利用地球儀、地圖等直觀教具;(2)小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3)教師精講、點撥,總結規律等措施,以達到教學目標和落實新課程的理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地球儀。了解赤道、緯線、經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它們。
2、明確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
能力目標
掌握經線、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培養分析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赤道、緯線、經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
2、掌握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教學難點
1、掌握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律。
2、東西半球的判定。
教學方法
討論法、歸納法等相結合。
教學媒體
地球儀、地圖
復習
1、描述地球的真實形狀。
2、說出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
思考、回答
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并引入新課。
導入新課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們無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來非常麻煩。于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提問:同學們注意觀察地球儀,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觀察地球儀、思考
引起學生對地球儀探索的興趣。
認識地球儀
展示并轉動地球儀,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討論。
1、地球儀的作用。
2、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極圈、回歸線、經線、緯線、經度、緯度。
3、南極和北極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師點撥:地軸只是一個假想的軸,和地球儀上的線和點一樣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觀察地球儀,小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認識、了解地球儀,直觀,印象深。
經線和緯線
組織學生觀察地球儀和地圖,思考、討論以下問題,并填寫表格:
①什么是緯線?緯線是什么形狀的?
②各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③找出最長的一條緯線,這條緯線把地球分為哪兩半球?
④經線在形狀、指示方向、長度的分布三個方面與緯線有什么不同?
⑤經度是以哪條經線為起點的?
⑥經度的標度范圍是多少度?
⑦對比緯度的變化規律,說明地球儀上經度的變化規律有什么特點?
⑧東西半球是如何劃分的?這樣劃分的意義是什么?
⑨在地球儀上找出主要位于東半球
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說出它們的名稱。
經線
緯線
定義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特殊經緯線
度數的變化規律
半球的劃分
小組交流、討論,對比分析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律,并填寫表格。
①通過對比分析,使學生對經線和緯線有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②通過交流、討論等方式的學習,使學生能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
鞏固
要求學生在地球儀找出赤道、160°E和20°W組成的經線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劃分》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使學生知道他們是重要的經緯線。
觀察地球儀,找出三條經緯線,說出它們的意義。
通過對比分析,加深學生對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經緯網定位
1、說出幾個地理事物的名稱,請同學們在圖上找出。
2、教師指出:地球儀上經緯線、經緯度的作用,就是為了確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圍等地理特征。
同學說出自己判斷的依據。
使學生明確經緯網的作用———定位。
鞏固與拓展
出示右圖,要求學生填表并尋求判斷的規律。
學生討論、研究,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尋找簡單、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②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點撥
以方格狀經緯網圖為例說明經緯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判定經線和緯線
根據經線和緯線的概念得知: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這樣我們就可以判斷出哪是經線、哪是緯線以及經度和緯度。
介紹東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說明判定方法:
2、解釋:在判定東西半球時,先看經度的度數,如果小于20,不管是東經還是西經,都在東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東經還是西經,都在西半球上;不在這一范圍的,東經的就在東半球,西經的就在西半球。
學生把自己總結的規律和判定方法與教師講的作比較,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過總結規律的方法達到分解難點,突破重點的目的。
②使學生掌握判斷經緯度和半球的方法。
鞏固
指導學生繪制經緯網,并繪出主要的經線、緯線。如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0度經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等。
繪圖
鞏固知識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內容
小組合作總結
培養學生歸納
能力
板書設計地球和地球儀(二)
一、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二、經線和緯線(列表)
東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三、經緯網——定位
教學反思
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缺點。通過采取小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探究中質疑,在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這樣,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成為學生學習交往和合作的過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得到極大的提高。
但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問題的提出應明確、有針對性,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是學生樂于思考和能夠解決的問題。
②學生的參與應采用思考、討論等簡單方式。這樣有利于絕大多數學生比較同步地進入學習,快速進入狀態,開展合作,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③學生的探究、合作,必須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學生的討論要有主題、有方向、有目標。
④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有待教師的精講和點撥,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 篇3
目的:
1.使學生學會觀察地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示意圖;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緯度的確定方法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記住南北半球的劃分,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南北半球。
4.通過講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自然界物質運動與變化的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和掌握的。
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緯度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3.南、北半球的劃分。
教學難點:緯度的劃分。
教具:地球儀、投影儀、自制投影片、經緯儀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和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過程:
(引言)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板書)
第一章 地 球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看圖)看地球衛星照片(課本封底彩頁)指出地球形狀是球體。
(出示投影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講述)眾所周知,地球是個球體,但是古代人卻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鍋,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后來人們逐漸發現,有很多自然現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圓的,特別是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狀。現在,人造衛星從宇宙空間拍攝到的球狀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現象證明地球是圓的?
(出示投影片:人們從海邊觀察船從遠處駛來或船離岸遠去的現象)
(板書)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個球體
(提問)地球是個球體,但它是不是絕對圓的圓球體呢?
(看圖)看《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示意圖》
(談話)地球半徑是否等長?(結論:不等長,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所以,地球不是絕對圓的圓球體。
(板書)
2.地球是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
(講述)由于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其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計算)根據地球平均半徑算出赤道周長: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萬千米
(講述)地球的體積非常龐大,人們難以真正觀察其全貌。為了便于學習和研究地球知識,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板書)
二、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儀)講述地球儀上各種顏色、符號和文字的含義。
(轉動地球儀)讓學生找出南北兩極。
(黑板繪圖)說明地球自轉時是繞著地軸旋轉的。
(板書)
三、地軸和兩極
(提問)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結論:沒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說明正確方法:面對地球儀,讓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東)作逆時針轉動。
(做一做)先后請幾位學生上臺演示地球自轉,并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講述)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板書)
四、緯線和緯度
(展示地球儀)說明緯線的概念
(展示經緯儀)讓學生觀察緯線的特點,師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結論:
(板書)
1.緯線的特點:是圓、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提問)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何規律?(結論:由赤道向兩極不斷縮短,赤道最長,兩極點為零。)
(講述)在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緯線。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這就是緯度。
(板書)
2.緯度
(展示經緯儀)讓學生觀察赤道,通過談話得出赤道的意義。
(板書)
(1)赤道的意義: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零度緯線、北緯(N)與南緯(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回答問題:亞洲大部分在哪個半球?南極洲呢?(結論: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板書)
(2)緯度的劃分
(黑板繪圖)說明緯度的劃分,并標注北緯和南緯。
(出示投影片:緯線和緯度)讓學生完成"想一想"。(見教材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緯的劃分)讓學生觀察低、中、高緯度各自所占的緯度范圍。
(提問)張家港市沙洲中學的緯度約為32°N,它位于哪個緯度帶?(結論:中緯度)進一步提問學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地球的形狀和必須記牢的兩個數據,(即: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儀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確了緯線的特點和赤道的意義,掌握了緯度的確定方法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對在地球儀上如何識別緯線、兩極和赤道以及識別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認識。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嘗試自主性填唱。
2、結合生活經驗創編歌詞“畫xx”,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3、激發幼兒熱愛地球的情感。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重難點:
能熟練的'演唱歌曲并嘗試自主性填唱。
結合生活經驗創編歌詞“畫xx”,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教學準備:
水彩筆、白紙若干,熟悉歌詞內容,教學碟片一張,鋼琴一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做端,準備上課。
2、教師談話,調動幼兒學習經驗,復習兒歌《畫地球》
3、發聲練習
1=C-D 4/4
1 2 3 2 1 5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太空有許多星球,他們都是朋友,如:太陽、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發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只,放大鏡一面,黑色紙片一張。
2、宇宙圖片一張。
活動重點:
讓幼兒知道太陽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活動難點:
知道地球、太陽、月亮之間運轉的形式: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活動流程:
出示宇宙圖 介紹 介紹 延伸
引起興趣-->太陽--> 月亮--> 活動
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兒這樣回答) [教師出示宇宙圖]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們之中誰是地球的好朋友呢?為什么?
小結:月亮離地球最近,一直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二、介紹太陽
1、實驗一:晝夜之分
師問:
1、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要多長時間?(一年)
2、你知道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師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實驗操作)
小結: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是,自己也在自轉,地球轉向太陽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2、實驗二: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
師問:
1、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
(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于手表、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電……)
2、我們現在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瞧瞧太陽光的威力吧!(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三、介紹月亮
師問: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轉,晚上,我們可以看到皎潔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發光嗎?(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四、延伸活動
師:在廣闊的宇宙中還有許多星球,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金星、水星、木星……)
它們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去探索。
活動反思:
這節課是觀察和實驗相結合的一堂課。通過觀察一些精彩的太陽圖片來討論認識太陽,這些圖片都來源于互聯網,正是利用了豐富的網絡資源才讓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為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自然教學中的實驗它是無法取代的。只有將信息科技與實驗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趣。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太空有許多星球,他們都是朋友,如:太陽、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發幼兒探索宇宙奧妙的愿望。
二、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只,放大鏡一面,黑色紙片一張。
2、宇宙圖片一張。
重點:讓幼兒知道太陽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難點:知道地球、太陽、月亮之間運轉的形式: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兒這樣回答)[教師出示宇宙圖]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們之中誰是地球的好朋友呢?為什么?
小結:月亮離地球最近,一直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二)介紹太陽
1、實驗一:晝夜之分
師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要多長時間?(一年)
你知道為什么會有白晝和黑夜之分?(教師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實驗操作)
小結: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是,自身也在自轉,地球轉向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2、實驗二: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
師問: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
(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于手表、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電……)
我們現在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瞧瞧太陽光的威力吧!
(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三)介紹月亮
師問: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轉,晚上,我們可以看到皎潔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發光嗎?
(月亮自身不會發光,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四、延伸活動
師:在廣闊的宇宙中還有許多星球,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金星、水星、木星……)
它們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去探索。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觀察和實驗相結合的一堂課。通過觀察一些精彩的太陽圖片來討論認識太陽,這些圖片都來源于互聯網,正是利用了豐富的網絡資源才讓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為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自然教學中的實驗它是無法取代的。只有將信息科技與實驗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趣。
相關推薦
更多>-
碰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運球》,歡迎閱讀與收藏。碰球教案 篇1活動目標: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取出瓶中乒乓球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
-
體育健康七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體育健康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七年級體育與健康教案 篇1一、導思想想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激...
- 辦事處主任試用期工作總結(收藏13篇)01-20
- 地球儀教案通用01-20
- 我的良師作文(實用14篇)01-20
- 大暑發朋友圈的句子(精品12句)01-20
- 恐龍環境創設發言稿(必備十二篇)01-20
- 哥哥生日經典祝福語(熱門60句)01-20
- 電話咨詢部工作總結(匯集10篇)01-20
-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01-20
- 國慶節快手祝福語(模板21句)01-20
- 旅游策劃工作總結(精品11篇)01-20
- 端午節的可愛祝福語(精選50句)01-20
- 2025地球與地球儀教案(精選6篇)01-20
- 愛護地球標語(必備76句)01-02
- 2024兒童故事課件12-28
- 小動物過冬課件01-20
- 計數原理課件(經典二篇)01-03
- 2025地球與地球儀教案(精選6篇)01-20
- 愛護地球標語(必備76句)01-02
- 優質總結:作文:軍訓小結作文07-04
- 今日總結:作文:學習小結作文范本06-29
- 大暑作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