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職報告之家
蒙古人歌詞
蒙古人歌詞(匯集十五篇)。
蒙古人歌詞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牧歌》及相關音樂文化,使學生了解我國北部邊疆草原的人文風情和音樂風格,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魅力,從而熱愛自然,親近自然。
2、通過歌唱和欣賞等綜合性音樂活動,感受蒙古民族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色及情緒的特點,能通過歌聲與形體動作,表現出自己的音樂感受。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有創造性的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能夠有感情的歌唱《牧歌》。
教學重點:
1、感受蒙古民族音樂的特點。
2、從音樂的角度領會蒙古民族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難點:
歌曲音樂節奏和音準的準確把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響、電子琴、口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相關文化(10分鐘)
1、提前播放歌曲《呼倫貝爾大草原》迎接學生進入教室。
2、通過歌曲把學生的思緒帶到美麗的大草原中。
師:剛才大家聽到的這首歌曲,是降央卓瑪演唱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接下來,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草原,去領略一下蒙古族的風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樂的魅力。
3、了解我國的草原分布情況
師:我國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在銀幕上顯示我國主要草原分布情況,教師用簡短的歌曲來表現各地草原歌曲特點。如:黑龍江的《烏蘇里船歌》、內蒙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4、通過詩歌了解草原
師:同學們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寫草原的詩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誦。
5、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會、樂器。
(展示舞蹈圖片)介紹舞蹈特點: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匯新穎,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P47)
請幾位同學上臺學習抖肩、騎馬兩個簡單的舞蹈動作。
(展示《那達慕》盛會圖片)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P46)
(展示馬頭琴圖片)介紹馬頭琴。(P45)
二、新課學習(30分鐘)
1、欣賞歌曲《牧歌》男高音歌唱家胡松華演唱(P48)
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描繪歌曲的意境。
(用5550|5550|5555|5550|的節奏來肯定回答問題的同學,
意思是:真不錯,真不錯,你的回答真不錯!)
2、配樂朗誦《牧歌》歌詞
老師彈琴,學生有感情地朗誦《牧歌》歌詞,注意朗誦的速度和節奏。
3、教師范唱,學生對照口型開口默唱,著重讓學生盡快把握音樂的節奏、音準和速度。
4、全體同學跟琴輕唱,學會歌曲。
5、全班合唱《牧歌》
把學生分成四組,一組用“n音”唱旋律,一組用“lu音”唱旋律,一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組唱歌詞,教師伴奏。
6、介紹無伴奏合唱
無伴奏合唱是指僅用人聲演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方式。
無伴奏合唱能充分發揮男女不同聲部、聲區、音色的表現力,并在整體上保持音質的協調和格調的統一。
7、欣賞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
說說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給人的不同感受。(充分發揮人聲特點,更加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三、拓展學習(4分鐘)
1、欣賞器樂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P45)
歌詞表達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畫卷,描繪了牧民安寧、舒暢、如意的生活美景。音樂以當民歌為素材,用柔和、安詳但又蘊含著飽滿激情的旋律,抒發草原牧民對新生活的贊美之情。婉如一位蒙古族婦女在草原上眺望,贊美之情油然而生。
通過教師現場口琴演奏《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蒙古族音樂的熱情和對美麗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四、小結(半分鐘)
本課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國美麗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風情、舞蹈、盛會、音樂風格。著重學習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五、布置作業(半分鐘)
請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一首自己特別喜歡的,學會有感情地演唱。
蒙古人歌詞 篇2
教學對象:七年級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地點:音樂教室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深沉真摯的戀情,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2、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3、欣賞《牧歌》感受無伴奏合唱人聲的藝術魅力,多聲部效果的美感和內蒙古民歌優美的
二、教學重難點
1、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把握《牧歌》的特點及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2、感受無伴奏合唱形式的人聲美與豐富的和聲效果。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國有多少個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個,漢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師:今天我帶領大家去一個民族,蒙古族,好嗎?(課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
師:感覺怎么樣?(學生自由說)
(二)、新課教學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樂。無論你是什么民族,無論你在什么地方,只要聽到蒙古人演唱的長調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濃郁的草原氣息,體味到高度的藝術享受。不信,我們來欣賞一下。在欣賞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紀發源于意大利,是一種聲樂體裁,我國民歌中的“牧歌”屬
于山歌性質,是牧民放牧時唱的歌,內容多為贊美勞動,歌頌家鄉和抒發情感。
1、欣賞男聲獨唱《牧歌》從這首歌曲的欣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聯想到了什么?(速度緩慢、曲調悠揚飄逸、低回婉轉、抒情。它的色彩非常豐富:藍藍的天、潔白的云、碧綠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里。)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理解樂曲和表達的情感。以視、聽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對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為后面欣賞活動想象力的發揮作好鋪墊,積累物質基礎。
2、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1)通過聆聽無伴奏《牧歌》問同學們和我們平時聽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講解無伴奏合唱知識,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種形式中,有一種完全不使用伴奏樂器的純人聲合唱形式,稱為無伴奏合唱。
(3)學生認真聆聽和我們剛才欣賞的獨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請同學們談一談又有什么感受?(相同點:主旋律基本相同,表達的情緒、速度、節奏都差不多。不同點:演唱形式是無伴奏合唱,歌詞也不同。優美、抒情、安靜、草原、牧人、熱愛草原等)
師總結:這是作曲家瞿希賢根據詩人海默的詞,把這首民歌改編而成的無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聲部交替出現,互相呼應,加上濃郁和諧的和聲效果使音樂的內涵更加充實,意境得到升華。使這首優美的民歌形像更加豐滿,色彩更為豐富!
設計意圖: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學習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強。因此,此時的提問不局限思路,讓學生擺脫問題的束縛,自由欣
賞,自由想象,通過比較法讓學生了解蒙古長調的特點,生動直觀、加深印象。
3、復聽無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討論作品特點、結構。進一步感受音樂美。
(1)播放音樂,學生認真聆聽。
提問:
A、你們能聽出那幾個聲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的。師引導學生說:這四個聲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廣闊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潔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B、這首合唱可分為幾個樂段?(引子部分、第一樂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聲部分)
(2)分段欣賞。每個樂段表達了什么內涵?
力度意境出現的聲部與音色特點
引子部分:pp草原由近到遠女低:飽滿柔美舒
男低:渾厚結實緩
第一樂段:f草原的遼闊寬廣女高:明亮華麗
第二部分:mf草原的連綿起伏男高:高亢明亮悠第三部分:f歌唱草原贊美生活四個聲部長
尾聲部分:ppp意猶未盡余音繞梁女高領唱
(3)同學們兩首牧歌對比起來,你更喜歡哪一首呢?為什么?
生:無伴奏合唱。因為更能顯示出草原的寬廣,音色空曠優美!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分散發言,對關于作品特點的分析做個簡單小結,以對作品有個整體性的`了解,可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言作必要的補充,使學生對作品,特別是對“無伴奏合唱”這一獨具特色的聲樂演唱形式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學生實踐與才藝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首歌,現在老師伴隨《牧歌》音樂給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樣?。
設計意圖:經過老師的帶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更加讓學生投入到音樂當中,去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提升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同學們,看你們這么喜歡這首歌曲,我有個提議,為《牧歌》盡上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的一項任務完成。
1、聽賞音樂,劃出音樂的旋律線或音樂使你聯想到的畫面畫下來。
2、隨音樂朗誦歌詞。
3、上臺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師的舞蹈動作或自編動作。
在創作過程中,老師不停地放《牧歌》音樂,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抒發對音樂的感受,表現音樂的形式同樣需要不拘一格,因而這時又一次把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表現方式,既滿足了學生的自己表現欲,也給了學生廣闊的表現空間,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四)拓展延伸
欣賞:無伴奏合唱《小白菜》
設計意圖:拉近我與學生,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從而使學生對無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與掌握。
四、小結
同學們,通過欣賞《牧歌》,我們對蒙古族音樂有了初步感受體驗,通過參與討論和表演,同學們對歌曲有了進一步了解,開闊了視野。不同音樂創作形式帶給了我們不同的音樂美感,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老師相信這優美的旋律深留在你們的腦海里,當然這一切都得感謝我們的民歌,正是這些民歌激發了音樂創作者的靈感,給他們提供了音樂創作的素材,才能使我們欣賞到更美的音樂作品,也讓我們永遠記住我們的民歌吧。
五、課后作業
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無伴奏合唱歌曲試聽、學唱,并自由選則一首歌曲演唱。
六、教學效果
通過學生的聽、唱、看、感受、體驗、創作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音樂的美,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音樂帶來快樂,自豪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根據學生特長讓學生不同形式表現《牧歌》,學生們都樂于參加音樂活動,并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和認識,他們團結協作,在音樂的氛圍里練習了技能,并且促進了各學科間的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藝術氛圍中達到課堂的高潮,同時也達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的教學目的。
欣賞《阿瑪嘞火》《瑪依拉》《森吉德瑪》
蒙古人歌詞 篇3
年級:小學六年級
課時:一課時
課型: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
教材分析:
無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構成的長調民歌,其曲調悠長,連綿起伏,節奏舒展,氣勢寬廣。作者瞿希賢根據海默的詞,把這首民歌改編成無伴奏合唱曲,使優美的民歌形象更加豐滿,色彩更為豐富。不同音色的聲部交替出現,互相呼應,加上濃郁和諧的和聲效果,使音樂的內涵更為充實,意境得到升華。由于這首無伴奏合唱較原民歌更加豐富、優美動聽,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并成為無伴奏合唱的珍品。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運用《音樂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學生的聽、唱、看、感受、體驗、創作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音樂的美,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團結精神,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2、《牧歌》的欣賞,拓展學生對原民歌的理解范圍,使他們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遠流淌在學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內蒙民歌悠揚寬廣的旋律特點,感受無伴奏合唱的人聲美與豐富的和聲效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1、師:我國有多少個民族?(56個)你們知道哪些民族?(學生自由說。)
2、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師請你們來聽聽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有誰能介紹一下這個民族?
4、同學們都說的很好,可眼見為實,還是讓我們去看看吧……
(視屏)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5、師:感覺怎么樣?(學生自由說)
二、欣賞樂曲《牧歌》。要求會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蒙古族真美,不禁讓我想起一首歌(老師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譜和歌詞)
2、你們聽過這首歌嗎?想說點什么嗎?
(曲調悠長、速度慢、抒情、寬廣的旋律)
3、一起跟著老師輕輕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ㄓ肕唱)
4、我們再來念念歌詞怎么樣?
5、比較兩句:誒,你們有沒有發現歌詞與旋律高低之間有著什么關系啊?
師:對啊,同學們非常聰明,這兩句的歌詞與旋律是相互對應的,第一句:藍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綠草羊群音也隨著歌詞變得比較低平。
上句:藍天白云――音高
下句:綠草羊群――音平
內蒙民歌大體可分為長調和短調兩種,這首《牧歌》曲調悠揚,連綿起伏,節奏舒展,氣勢寬廣,是一首典型的長調。
6、就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唱唱歌曲吧!
7、欣賞《牧歌》
1)請你閉上眼睛聽,現在又想告訴我什么?(欣賞無伴奏合唱的《牧歌》)
(無伴奏合唱)恩,(視屏)這種只用人聲歌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聲樂演唱形式,就叫無伴奏合唱。
那你們能聽出那幾個聲部呀?(視屏)女高
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個聲部組成的
師引導生說:這四個聲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廣闊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潔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2)你們更喜歡哪一首《牧歌》呢?為什么?
(更能顯出草原的寬廣、音色空曠優美)
3)老師請你們親自感受一下四個聲部的和聲美。(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詞)
??!真美??!
4)師:咦!你們有沒有發現這首歌曲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特點?
(引子和尾聲)引子意境寬廣、遼闊,音樂慢慢地響起來就好象從遠景拉到了近景。
尾聲慢慢弱下來,而且有一種沒有結束的感覺,給人無盡的遐想。
5)師:通過歌曲的欣賞,你們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師:那你喜歡這個民族嗎?讓我們一起再次來感受一下這種美麗寬廣、幸福自由的感覺。(復聽歌曲)
三、舞蹈片段欣賞《牧歌》,目的是讓學生在欣賞舞蹈的基礎上再次來體會歌曲的意境美。
師: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首歌,還特地去收集了有關這首《牧歌》的舞蹈請大家欣賞。
師:你們還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小結:動聽的音樂加上優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四、小創作:目的是讓學生發揮想象,表達情感。
師:同學們,看你們這么喜歡這首歌曲,我有個提議,為《牧歌》盡上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的一項任務完成。
(視屏)
1、編一段歌詞
2、寫一篇短文
3、畫一幅美圖
在創作過程中,老師不停地放《牧歌》音樂,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五、評展:提高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己的作品中體驗音樂帶來快樂,自豪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相關推薦
更多>- 2025臘八節甜蜜祝福語01-08
- 計劃公文寫作(優選6篇)01-08
- 土木工程認識實習介紹信(匯總十篇)01-08
- 描寫驚恐的句子(模板18句)01-08
- 2025元宵節的情侶說說(集錦22句)01-08
- 就業實訓報告(匯編三篇)01-08
- 送給兄弟的開業禮物祝福語(熱門41句)01-08
- 開在那枝頭作文(優選十一篇)01-08
- 內蒙古課件(匯集三篇)01-08
- 私自休息檢討書(范本十七篇)01-08
- 夢中的額吉歌詞(匯集十五篇)01-08
- 1
協會會員單位合作協議
2025-01-07 - 2中外名人故事讀后感01-04
- 3蘆花蕩教案01-03
- 4小學植物教案01-02
- 5母親節手抄報內容句子01-02
- 6小螞蟻日記01-01
- 7初中數學知識點12-31
- 8迪士尼樂園作文12-31
- 蒙古人歌詞(匯集十五篇)01-08
- 優質總結:作文:軍訓小結作文07-04
- 今日總結:作文:學習小結作文范本06-29
- 大暑作文01-04
- 【總結分享】作文:軍訓小結作文之一07-06
- 網友分享:工作座右銘06-26
- 單篇精選: 工作座右銘范例06-24
- 蒙古人歌詞(匯集十五篇)01-08
- 幼兒園老師可愛座右銘(精品42句)01-03
- 每天進步一點點座右銘(收藏45句)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