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
發表時間:2025-06-032025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必備7篇)。
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使學生形成辨別一定的空間方位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現在,我們就和聰聰、明明一起進入神奇的數學王國吧!
2、揭示課題。
聰聰問我們:“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誰?后面呢?”
同學們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上、下、前、后。(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說一說我們生活中有關上、下、前、后的例子嗎?
2、觀察畫面,體會上、下、前、后的含義。
(1)你們聽說過南京長江大橋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南京長江大橋是什么樣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去南京長江大橋看一看,開開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題圖課件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告訴大家好嗎?
(3)大家發現了這么多東西,真了不起!
誰能說出:汽車下面有什么?輪船上面有什么?大貨車前面是什么?小汽車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師這樣提出問題嗎?
3、看書第9頁,完成書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訂正。
三、活動
1、拍手游戲。
(1)教師發口令,學生上下拍手。
(2)聽反語:教師說“上”學生在下面拍手,教師說“下”學生在上面拍手。
2、小組活動。
小組長發口令,其余的同學動手擺。如,把本子書放在數學書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書上面……
3、做個老鷹抓小雞的小游戲。
小華做老鷹,小林、小東、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著前面一個人的后衣角,開始游戲,老師提問,小東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個面?看圖再說一說,老師找學生起來,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解答。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誰?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五、作業布置
完成書本第11頁的練習二的第1、2、3題。
課后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體驗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
學生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老師請1名學生站講臺前面,自己站講臺后面。(郭老師在講臺后面,小朋友在講臺前面)
(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我們的'位置關系。)
2、我和學生調換位置在讓他們說一說。
(郭老師在講臺前面,小朋友在講臺后面)
你還可以怎么說。
3、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一認前后之間的位置。(板書:前后)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體驗前后的相對性,實際活動初步體驗前后位置關系。)
二、引導探究。
1、你們能舉出生活中有關前后的例子嗎?(學生說。)
2、觀察畫面體會前后含義。
①投影主題圖小朋友,你們看,在坐公交車時著些小朋友多講文明、講秩序呀。他們都在自覺的排隊呢。我們在公共場合下也應該這樣做,只有從小養成好習慣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和諧。
②現在我們就來仔細觀察看一看著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導學生說出:
()同學在()同學前面,在()同學后面,()在前面等較規范的語言來描述。
③現在我們就模仿這些小朋友也來排隊上車你還能說出他們的前后關系嗎?
④如果我把他們的位置換一換你還能說嗎?(把排第一的拉到后,讓學生說,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三、練習反饋。
1、看一看,說一說。
同桌互說:我坐在誰的前面,誰的后面或者說誰在我的前面,誰在我的后面
2、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并能表示前后關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關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園中有關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訴你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后意義和相對性)
四、評價延伸。
(1)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說一說有哪些收獲?
(2)回家仔細觀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說一句話給爸爸、媽媽聽。
(3)和爸爸、媽媽做一做我在媽媽的前面爸爸的后面應該怎么排;三個再換位置又要怎么說。
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 篇3
本節課要讓學生體驗“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能確定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于“上、下”的位置關系,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我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去認識,而“前、后”的位置關系是學生比較薄弱的,也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作為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及形成過程。
??為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我把觀察第一面的主題圖作為新學期的第的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先整體觀察主題圖,然后一邊觀察一邊用”上“或“下”描述圖中汽車、火車、輪船的相對位置,如:汽車在火車的上面,火車在汽車的下面,輪船在火車的下面……通過今天的反饋,我發現學生對于上下的位置關系描述比較到位。而且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感受到:在位置關系不變時,兩個物體上下位置關系是不變的,但對于三個物體,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系也不同。如:火車對于汽車來說,它在汽車的下面,但對于輪船來說,卻在輪船的上面。在引導觀察的過程中,還有的學生說:汽車、火車、輪船都在藍天的下面,輪船、火車、汽車都在水的上面,這些語言的表達,說明一部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對主題圖進行觀察和描述之后,我要求學生用“上、下”說說教室里的物品擺放,90%的學生說得很到位。
??在教學“前、后”的位置關系時,我沒有采用主題圖中的教學資源,而是選了5個學生在講臺上站成一隊,讓學生用“前”或“后”描述這幾個學生的相對位置,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前后的標準一般是面對的方向是前,背對的方向是后,參照物改變了,前后位置也不同。
??城里上學的孩子,大多數是乘公交車上學,學會認站牌也是必需掌握的一項技能。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前、后”的位置關系,而且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主題圖中車站站牌的站名的前后位置順序上,讓學生了解站牌上的一些符號的含義,再要求學生用“前”或“后”對站牌上的站名的的前后位置進行描述,由于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所以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前后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是重點;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按一下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是難點。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數字卡片,四驅賽車。
教學過程:
一、學前預備活動(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室里(活動一)
同學們,在教室里你能說出你座位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嗎?
2、數字卡片(活動二)
請10個同學,每人手里拿著數字卡,按1、2、3……的順序站好,請你說說你前邊的數字是幾,你后邊的數字又是幾?你前邊有幾個數字,你后邊是誰?你后邊的數字又是幾?你前邊有幾個數字,你后邊有幾個數字?
3、排隊(活動三)
請出一組同學站好隊,請你說說你前邊是誰?你前邊有幾個人?你后邊是誰?你后邊有幾個人?
二、引導操作,探究新知。
1、森林運動會——跑步(多媒體課件)
(1)秋天時節,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開始了,我們先來看跑步場上都有誰在比賽?(電腦顯示)誰來說說它們的名次?
(2)請同學們再來說說誰在小鹿后面?小松鼠的前邊是誰?
(3)如果5個小動物繼續賽跑,其前后順序有可能變化,請同學們說說將會怎樣變化?在跑步場上,小兔子接受了上次跑步驕傲失敗的教訓,這次它使了了全身的力氣,它會跑第幾名?大家(小組討論)。
(4)我們也來一個跑步比賽。(賽跑活動)。
2、森林運動場的第二賽場——賽車場。
(1)賽車運動員都有哪幾位呢?
(2)就目前的比賽情況,誰排在前邊?誰排后邊?2號車是第幾名?5號車是第幾名?3號車在幾號車的前面?在幾號車的后面?
3、(1)師:比賽繼續進行,糟糕!排在第一的2號車出現了故障,怎么辦?
師:賽車場上,小貓的汽車突然出了問題,你們猜猜看,誰會是第一,它的后邊又是誰呢?
(2)想一想,你們能提出來什么問題?
4、賽車比賽(準備5輛四驅賽車)
請五名同學進行賽車比賽,5名同學的賽車的名次會不斷變化,請同學們及時說出他們的名次,還要說出這個同學的前邊是誰,后邊是誰?(師生共同活動)。
三、鞏固練習,擴展思維。第63頁的2、3題。
四、思維創造訓練
第63頁的“數學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地編故事)。
請同學們看圖編故事,開始小兔和烏龜誰在前誰在后?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它們的位置有什么變化?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各種活動,體會用前、后來描述物體的位置,并且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前、后來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希望同學們在平時多注意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知識。
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教材P9及練習二第1、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應用于實際生活。
2、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方位感。
【教具準備】教材第9頁例題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書P9的圖,教師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結構,引導學生觀察:
(1)圖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話描述這幅圖嗎?
學生自由發揮,各抒己見。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出:卡車在火車的上面,火車在卡車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兩種相對的位置關系。并讓學生思考:
①卡車在輪船的()面。
②輪船在火車的()面。
③卡車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說,再請個別同學上臺說。
(3)完成書本第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自由操作,擺好后互相說一說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區分上下方位關系。
2、教師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這兩種方位以外還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書P11第1題的圖,請學生觀察:
(1)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圖上畫了什么?
(2)找一找圖上有哪些位置關系?
并回答:
①小兵在小玉的()面,小玉在小兵的()面。
②小東的前面是(),小云在小華的()面。
學生討論并重點敘述小玉的位置關系(教師小結:指出前、后與上、下一樣,都是具有相互關系的方位詞,因此它們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3)完成練習二第2題。讓學生獨立填寫后,教師再進行講評。
二、鞏固練習
1、找一找在你的身邊有哪些物體是處于上下或前后關系的,請你用一句話說一說。
2、完成教科書P11第三題??磮D想一想,填一填。
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學生在生活中辨認方向的基礎,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起始階段。教材首先呈現了一幅江上大橋圖,圖中有豐富的關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對這幅情景圖的觀察和表述中,學生可以根據輪船、火車、汽車三者的位置關系,認識上、下方位,根據轎車、卡車、大客車三者的位置關系,認識前、后方位。
情境圖下的文字分別示范了如何表達物體的上下或前后位置關系,左邊的第三句話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還讓學生“再看圖說一說”,給學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間,加深學生對空間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讓學生把課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關系擺放,加深對上下位置關系的認識。同時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潔有序,也能使學生感受確定的位置關系能夠帶來“秩序”。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對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這些經驗往往與自己的身體部位相聯系:上邊是頭,下邊是腳,前面是臉,后面是背。在教學中,應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可以盡量放手讓學生獨立辨別,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對關系,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置關系的習慣與應用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觀察判斷法,交流互動法;
學法:活動體驗法,嘗試判斷法,溝通補充法。
教學目標:
1、認識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上與下、前與后它們具有相對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在學習活動中,借助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抽象出四個方位詞,使學生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方位在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辨認“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課題
1、游戲: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動——師指生說。
剛才的游戲我們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四個方向位置。(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認識上下
(一)認識“上、下”。
1、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說說誰在誰的上面嗎?反過呢,誰在誰的下面?
個別說-集體說(F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網)
2、課件出示:這是一幅江上大橋圖。
(1)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這樣的詞說一說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嗎?
(3)大家一會兒說火車在上面,一會兒說火車在下面,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說清楚呢?
3、擺一擺:
(二)認識“前、后”。
1、課件出示動畫汽車圖
2、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這樣的詞說一說這些車的位置嗎?車頭開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樣才能說清楚呢?看誰跟誰比,標誰前誰后,然后說清楚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3、練一練。
三、練習
1、練一練:你的前面是誰?你的后面是誰?
請坐在小明前面的同學起立。
請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學把手舉起來。
2、課件:練習三第1題。
(1)說一說: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2)討論:小玉在小兵的前面還是后面呢?你是怎樣想的?
(3)小結: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面”對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課件上下山圖,強化上下位置關系。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你學會了嗎?
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上下、前后。
教學目標:
-
述職報告之家小編精心推薦:
- 一年級數學述職報告?|?一年級數學教師總結?|?一年級數學教師述職報告?|?一年級數學教師年度總結?|?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
1、知識目標:能辨認上、下、前、后這些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力目標: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新課
1、上、下
課件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
練習:課件出示冰箱圖,學生說一說各種物品的位置。
課件出示小樹圖,學生填空。
2、前、后。
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說一說各位同學的前后
完成“做一做”。
三、綜合練習。
1、看圖說一說。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說一說各種物品的位置。
2、說一說,指一指。
說一說,指一指教室里人和物的位置關系。
3、擺一擺。
4、看圖說一說,回答小動物們的問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
-
更多精彩的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歡迎繼續瀏覽:一年級數學《前后》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