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匯集十四篇)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發表時間:2025-04-30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匯集十四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芒種節氣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芒種節氣的含義、時間和特點。

      2、學習芒種節氣的習俗和傳統活動。

      3、認識芒種節氣對農事活動的影響。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內容

      1、芒種節氣的含義: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歷每年6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芒種的含義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

      2、芒種節氣的特點:氣溫升高,雨水增多,進入典型的夏季。此時正值小麥、稻谷等農作物的成熟收獲期,也是播種玉米、豆類等作物的關鍵時期。

      3、芒種節氣的習俗:在芒種節氣,人們會舉行各種慶祝豐收的儀式和活動,如祭神、祭祖、祈福等。同時,人們也會利用這個時節進行農事活動,如收割小麥、稻谷等。

      4、芒種節氣對農事活動的影響:芒種節氣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時期,也是農事活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農民們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合理安排農事活動,確保農作物的順利生長和收獲。

      三、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通過講解芒種節氣的含義、特點和習俗,讓學生全面了解芒種節氣。

      2、互動討論法:引導學生討論芒種節氣對農事活動的影響,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3、實踐觀察法:組織學生到農田進行實地觀察,了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和農事活動的實際情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通過播放一段關于芒種節氣的視頻或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2、講解芒種節氣的含義、特點和習俗:通過PPT或黑板展示,詳細講解芒種節氣的含義、特點和習俗,讓學生全面了解芒種節氣。

      3、互動討論:引導學生討論芒種節氣對農事活動的影響,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4、實踐觀察:組織學生到農田進行實地觀察,了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和農事活動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提前聯系當地的農民或農業合作社,安排學生參觀農田和農事活動現場。

      5、總結歸納:在實地觀察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芒種節氣對農事活動的重要性,并提醒學生關注天氣變化和農事活動的安排。

      五、作業布置

      1、讓學生回家后向家長介紹芒種節氣的含義、特點和習俗,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傳承意識。

      2、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芒種節氣對農事活動影響的作文,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在情境表演中理解故事內容,并能與同伴大膽想象故事情節。

      2、引導幼兒學說句式:大象,我的小花傘借給你,給你的×××擋擋雨。同時體驗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同伴的討論。

      活動流程:

      創設“雨中散步”的情境——討論“為什么大象不出來”——發散思維幫助大象想辦法——各種形式練說對話——延伸活動、自由表演。

      活動準備:

      實物小花傘若干把、動物手飾若干、輕音樂、故事磁帶、實物投影儀、故事圖片5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兩兩撐一把小花傘,創設“雨中散步”的情境。

      1、師:春天到了,下起了小雨,讓我們撐著小花傘一起到雨中去散步吧!(播放輕音樂)

      2、打開實物投影儀。

      師:看,森林里的小動物也撐著小花傘出來散步了,我們一起跟它們打個招呼吧。咦!我的好朋友大象怎么沒有出來?誰看見大象了?

      二、觀察故事圖片(一):

      1、師:哎呀,大象為什么不出來玩呢?

      (請幼兒大膽講述理由)

      2、師:這個小秘密藏在一個故事里面,大家一起來聽一聽。

      (故事的名字“送你一把傘”貼在電視機上)

      3、提問: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以多請幾位幼兒回答)

      三、幼兒與同伴相互交流、發散思維。

      1、師:大家快幫大象想個辦法吧!

      2、幼兒自由討論時,教師可以巡回指導、傾聽。

      3、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

      4、教師小結,出示“笑臉”的大象。

      師:看,小朋友幫助了大象,現在它的`表情是怎樣的?你幫助了大象,心里也感到怎樣?

      四、觀察故事圖片(二):

      1、師:現在大象出來玩了嗎?它有沒有雨傘呢?

      假如你是小動物,會對大象說些什么?會怎么做?

      2、準備一把小花傘,幼兒輪流撐傘、輪流說,教師扮演大象。(邊表演邊播放輕音樂,讓幼兒感受一種“關愛”的美。)

      3、師:那故事里的小動物會怎么說呢?我們繼續來聽。

      五、利用動物紙偶,學說句式“大象,我的小花傘借給你,給你的×××擋擋雨”。

      1、幼兒個別說、集體說。

      2、討論:為什么小烏龜的雨傘給腳趾頭擋擋雨?而小熊的雨傘可以給大耳朵擋擋雨呢?

      3、幼兒把椅子下的動物紙偶戴上,分成四組,圍成一個個小圈進行小組交流。引導幼兒想一想:自己扮演的動物,雨傘適合給大象的哪里擋擋雨?(提醒幼兒可以交換紙偶)

      4、討論:為什么大象不愿意接受小動物的幫助呢?大象在雨中淋著雨,時間長了會怎么樣呢?

      六、觀察故事圖片(三)、(四):

      1、師:幸虧現在是春天,而且下得是小雨,大象還可以在大樹下避避雨??赡銈兛?,大樹還在漏雨呀,該怎么辦呢?

      2、幼兒自由討論、出主意。

      七、觀察故事圖片(五):

      1、師:那故事里會有誰來幫忙呢?結尾究竟是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靜靜地聽一聽。

      2、幼兒簡述故事的結尾。

      3、故事主題小結。

      八、結束活動:

      師:來,我們一起撐著小花傘,也到幼兒園的院子里去做一把大樹傘吧?。úシ拧靶』▊恪钡目鞓芬魳?,幼兒兩兩撐著小花傘走出活動室。)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3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起始。芒種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人們在此時會忙碌地耕種,故民間也稱其為“忙種”。兒童們將在本節課中一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親身動手實踐,體驗芒種的“忙碌”。

      一、教學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芒種的地理知識特點;

      (二)與兒童一起賞析有關芒種的經典古詩:《時雨》;

      (三)帶領兒童了解芒種時典型的農事活動;

      (四)引領兒童學習芒種的代表傳統民俗活動。

      二、教學內容

      (一)地理知識

      小朋友們,你們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來越頻繁了嗎?那是因為我們即將進入多雨的梅雨季節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我們就來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一個典型的反映農業耕種的節氣。除了中國最北邊的地區和高原,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真正進入夏季了,隨著氣溫的顯著升高,我們可以直接體驗到初夏的炎熱。小朋友都知道上海處在哪里嗎?沒錯,那就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因為梅雨季的緣故,日照時數有所減少,雨量明顯增加,導致空氣濕度較大,所以小朋友們是不是經常會感覺又悶又熱的呀?不要擔心,請小朋友們跟隨本節課的腳步,一定會收獲夏日的第一份清涼。

      (二)文學知識

      北京今年2月舉辦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是什么?。繉Φ木褪嵌瑠W會。開幕式倒計時巧妙地運用了二十四節氣進行倒數,不知道小朋友有沒有注意到芒種時出現的詩句呢?“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边@句詩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時雨》,交代了芒種時節的美食,描繪了家家戶戶吃著麥粒和豆煮的飯,處處都飄蕩著采菱女采菱的歌聲的忙碌又祥和的場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卻寫出了節氣時令、物候現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時的繁忙與歡暢。不僅只有這兩句描寫芒種哦,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時雨》(節選)吧!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一、二句:應時的雨水在芒種時節紛紛而至,田野里處處都有農人在忙著插秧。這兩句交代了芒種時節的大忙情景。芒種,正是從起起伏伏的勞動身影里開始的。

      五、六句:我已經漸漸衰老成了不耕作的農人,從早到晚在竹床上打發時間。這兩句交代了芒種時節的自己,已經衰老懈怠,很多時光只能在竹床上度過。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種“乘涼”的方式,在當時是農人們的消暑神器。陸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說自己年邁,同時也說明芒種時節的天氣已經炎熱起來。

      七、八句:白發變短一天天減少無法束發,卻還是喜愛眼前夏雨送來的陣陣清涼。這兩句交代了芒種的天氣。老去的詩人,并沒有頹廢不振,相反,當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發著幽香,精神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靜謐,將原本忙碌的芒種節氣驅散開去。經過這樣的描繪,一切雨后的生靈,仿佛都變得更加可愛。

      (三)農事活動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事活動是國人生存根本。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芒種是農事最為繁忙的節氣之一。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種下的棉花等作物進入生長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種,所以芒種也被稱為“忙種”。各種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種為界,凡在芒種以前種植的成活率高、長得快,而過了芒種時節,農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長速度會越來越低。此時,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晌”,江西地區“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后三日秧不出”,貴州地區“芒種不種,再種無用”,收、種、管交叉,全國各地一片農忙景象。

      (四)芒種傳統

      1.送花神:芒種時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4

      1.栽秧割麥兩頭忙,芒種打火夜插秧

      2.芒種日晴熱,夏天多大水。(浙)

      3.芒種夏至,芒果落蒂。(桂)

      4.芒種雨漣漣,夏至要旱田。

      5.麥熟一晌,虎口奪糧。

      6.芒種現蕾,帶桃入伏。

      7.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

      8.小麥不進場,不敢說短長;小麥進了場,也難說短長。

      9.芒種西南風,夏至雨連天(皖)

      10.大旱小旱,不過五月十三。

      11.芒種節氣其他氣象諺語還有:

      12.田里看年景,場里看收成,倉里定輸贏。

      13.過了芒種不種稻,過了夏至不栽田。

      14.麥子割倒還未運,遇雨種豆不用問。

      15.芒種不下,犁耙高掛(蘇)

      16.芒種晴天,夏至有雨。(豫)

      17.麥子入場晝夜忙,快打、快揚、快入倉。

      18.棉花灌在麥收時,十年就有九適宜。

      19.芒種打雷是旱年(湘、豫)

      20.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21.芒種前扁豆開花,主水(蘇)

      22.把式把式,離不開家什。

      23.芒種聞雷好種田(湘)

      24.關于芒種的氣象諺語有。

      25.麥收無大小,一人一鐮刀。

      26.麥子夾生割,谷子要熟妥。

      27.芒種地里無青苗。

      28.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緊劃摟莫懈怠。

      29.芒種北風多,六月大風多(桂)

      30.芒種笑哈哈,四十二天梅可成河(鄂)

      31.芒種節日霧,井水全喝完(魯)

      32.豆不讓宿,麥不讓晌。

      33.雷打芒種,谷子滿倉送(桂)

      34.芒種一聲雷,一晴九雨(湘)

      35.芒種一聲雷,符里三日雨(蘇)

      36.春爭日,夏爭時。

      37.麥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38.若要種子選得好,稈粗、穗大、籽粒飽。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芒種節氣,我在這里給大家分享關于芒種時節知識。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節氣的到來標志著氣溫逐漸升高,農作物進入生長旺盛期。在這個時候,農民們要開始進行田間管理,保證莊稼的順利生長,為豐收做好準備。

      芒種這個節氣的名稱來源于古代農民的耕作習慣。在這個時候,農民們要開始插秧,也就是將稻苗種植到水田里。而插秧的時候,需要用到一種叫做“芒”的工具,用來在泥土中開溝,方便插秧。因此,這個節氣被稱為芒種。

      在芒種這個節氣里,我們也要注意保護環境,珍惜糧食資源。我們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要愛護土壤,防止土地退化;要保護植被,促進生態平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農作物的'生長,保障糧食安全。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芒種這個節氣里,能夠關注農民的辛勤勞作,珍惜糧食資源,共同努力,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謝謝大家!祝愿大家在芒種節氣里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6

      大雪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濉溪經濟開發區中心幼兒園老師們抓住教育契機,開展了以“大雪——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活動中,老師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幼兒介紹二十四節氣中大雪的主要特點,大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會增多,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強冷空氣往往形成大范圍的降雪或局部暴雪。接下來,老師通過講解讓幼兒了解節氣與天氣、農事的關系,以及大雪的習俗。感大雪之美,孩子們用五顏六色的`彩泥捏出了自己心中雪花的樣子,用不同材料“堆”出了各不相同的雪人。

      此次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知道了節氣及其氣候特征的關系,對中國的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全體師生能注意保暖,多鍛煉身體,溫暖的度過寒冷的冬天。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7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對本單元《世界無煙日》、《能源短缺體驗日》兩個主題活動的學習,已經知道設置特殊節日的意義,這時,恰逢植樹節來臨了,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知道植樹種花的價值所在,培養學生要從我做起,愛護花草樹木,做“保護環境小衛士”的意識就是十分必要的?;ú輼淠揪褪侨祟惖呐笥?,愛護花草樹木就是每個人的責任,教育學生從小愛護花草樹木,遵守社會公德就是十分重要的。

      活動目標:

      1.了解植樹節的來歷和意義,樹木對環境的作用

      2.了解保護樹木的途徑、愛惜樹木。。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愛國情懷。

      活動準備:

      1.請搜集樹的資料或圖片。

      2.關于我國林木資源缺乏或森林火災的新聞片斷。

      活動過程:

      一、欣賞和理解兒歌《留住小鳥》。

      1、教師朗誦兒歌《留住小鳥》。

      2、討論:小貓和小狗用什么辦法留小鳥?為什么沒有留住小鳥?小兔子用什么辦法留小鳥?為什么留住小鳥了?小鳥為什么喜歡樹?

      3.教師:你喜歡樹嗎?你為什么喜歡樹?你喜歡什么樹?

      二、分享和討論植樹節的資料

      1、教師請小朋友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樹的資料或圖片。

      2、學生討論樹的作用、好處。

      3、教師介紹植樹節的來歷,意義,分享林木資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災的新聞片斷。

      植樹節的由來

      植樹節就是由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就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那里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滿天黃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領先生的生日4 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樣驚人的綠化規模同值樹節就是分不開的。

      4、教師請小朋友討論保護樹木的辦法。

      三、表演:我愛花,我愛草

      請幾名分別當花朵、小樹和小草進行情境表演。

      四、以植樹為主題分組繪畫

      1、教師請一組學生把討論的保護樹木的辦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教師請一組學生設計宣傳植樹節、植樹造林的宣傳畫。 實踐活動:做一件愛護花草樹木的事情

      附:兒歌:留住小鳥

      小鳥飛進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小鳥,為它搭了一間漂亮的積木房子。

      小鳥看見了,撲扇著翅膀飛走了。

      小鳥飛進小貓的院子里,

      小貓想留住小鳥,為它編了一只精美的小籠子。

      小鳥看見了,撲扇著翅膀又飛走了。

      小鳥飛進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小鳥,為它栽了一棵小樹苗。

      小樹苗慢慢的長大了,長出了許多綠葉。

      小鳥撲扇著翅膀說:“謝謝!謝謝!”

      小狗和小貓明白了:樹就是鳥兒的家,有樹才能留住小鳥。 瞧,他們拿起鐵鍬去種樹啦!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xxx,今天,我與大家分享關于芒種節氣的知識和感悟。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它代表著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預示著稻谷、麥子等作物即將迎來豐收的季節。

      芒種時節,大自然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田野里,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翠綠的稻田波光粼粼,仿佛是大自然繪制的一幅美麗畫卷。這個時節,農民們忙碌于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為了秋天的豐收而揮灑汗水。

      芒種不僅是一個關于農事活動的節氣,更是一個蘊含著深刻文化內涵的節氣。它告訴我們,要珍惜糧食,尊重勞動。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背后都蘊含著農民們的辛勤付出。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感恩,珍惜每一粒糧食,不浪費食物。

      同時,芒種也提醒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個時節,我們要注意防暑降溫,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持身體健康。同時,我們也要關注環境保護,減少污染,讓大自然更加美麗宜居。

      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傳承和弘揚芒種節氣的文化內涵。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農業知識,了解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和種植技術,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我們也可以積極參與學校的勞動實踐活動,體驗農事活動的艱辛和樂趣,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古詩來結束我的演講:“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弊屛覀冊诿⒎N時節,珍惜每一粒糧食,尊重每一份勞動,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9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為了讓幼兒感受中華文化,了解大雪傳統習俗。12月7日,秀洲區王店鎮中心幼兒園螞橋園區開展了大雪節氣主題系列活動,孩子們在觀察中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變化,在動腦動手探索中感受到濃濃的節氣文化。

      一、集中了解——認識節氣

      老師們根據幼兒年齡和認知特點,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圖片、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們認識大雪節氣的特點,了解節氣與天氣的關系,了解了大雪三候:“一候鹖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知道了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腌制“咸貨”和腌肉,喝香甜軟糯的紅薯粥、進補等活動。

      二、個性創作——美麗的雪

      大雪節氣的來臨,少不了雪娃娃的陪伴,螞幼的孩子們動用心靈手巧的手指開始了“雪”的藝術創作。小班的孩子們用小蠟筆、小刷子畫出他們對雪花落下的小小渴望。中大班的孩子們興奮地用美工材料畫出一個個可愛的小雪人,布置出大雪紛飛的背景圖,裝點了大雪節氣里班級里的各個角落。

      三、自主體鍛——冬天不怕冷

      一大早,在老師的看護下,孩子們在寒冷的`溫度下進行跳繩、爬梯、投擲、跳格子等各種活動。玩的樂火朝天,在體育鍛煉中感受到運動能幫助自己戰勝寒冷,發現運動的樂趣,萌發樂于運動、堅持體育鍛煉的意愿以及冬天不怕冷的堅毅精神。

      在寒冷的冬天里,王店鎮中心幼兒園螞橋園區通過大雪節氣主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們感知自然的更替,時節的變化,習俗的來源起始以及節日帶來的溫暖和快樂!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每個幼小心靈中源遠傳承!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了解植樹節的來歷和意義,樹木對環境的作用。

      在活動中激發幼兒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活動準備

      請幼兒搜集樹的資料或圖片。

      關于我國林木資源缺乏或森林火災的新聞片斷。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視頻短片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請幼兒觀看風沙的危害及林木資源缺乏的新聞片斷。

      2、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如何來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

      二、我知道的樹木

      分組討論:你喜歡樹嗎?為什么喜歡樹?喜歡什么樹?

      幼兒可以用搜集到的樹木圖片資料介紹自己喜歡的樹木。

      運用多媒體課件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認識了解常見樹木的名稱及種類,進一步激發幼兒了解樹木的欲望。

      三、我喜歡樹木

      1、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樹的作用及好處。(凈化空氣、調節氣溫、防風降噪、防止火災……)

      2、教師介紹植樹節的由來及意義,認識植樹節節徽。

      3、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保護樹木的辦法。

      四、我保護樹木

      請幼兒把討論保護樹木的辦法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創造性的設計宣傳植樹節、植樹造林的宣傳畫報等。

      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去園內的種植角觀察春天的樹木或參與到種植樹木的活動中,感受植樹的樂趣。

      拓展:

      3月12日是我國自己的植樹節,同時這一天也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在他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就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79年2月,根據國務院提議,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11

      一、活動內容:高高山上一條藤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發準"藤、停、銅、鈴"等音,學習快速、準確地念繞口令。

      2、學習與同伴合作游戲。

      三、活動重點:學習快速、準確地念繞口令。

      活動難點:發準"藤、停、銅、鈴"等音。

      四、活動準備:

      平時讓幼兒練習一些簡短的繞口令,培養學習繞口令的興趣以及發音的敏感性。

      五、活動過程:

      1、把繞口令編成一個簡單的故事,引導幼兒理解繞口令中的`內容。

      2、教師放慢速度念一遍繞口令。

      3、讓幼兒在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下由慢到快地練習繞口令,重點練習發好后鼻音:"eng、 ing、ong"。

      4、創設游戲情景。

      游戲由2~4人進行,幼兒以輪流方式一人念一句繞口令,一邊念,一邊將右手伸出去,用拇指和食指往前一小朋友的手背,依次爬上去,若右手不夠,可用左手接上去。

      輪流念繞口令做動作,注意傾聽同伴的語言,自己也要快速接念,不使游戲中斷。

      由教師扮"風爺爺",發出"風吹了"和"風停了"的指令,讓幼兒做銅鈴搖擺等動作,并念該句的繞口令,反復練習幾次,讓幼兒感到繞口令的樂趣。

      5、活動延伸:

      請幼兒的家長組織家庭"繞口令晚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語音的敏感性。利用晨間或午間活動時間做繞口令游戲活動。

      附兒歌:

      高高山上一條藤,藤條上頭掛銅鈴。

      風吹藤動銅鈴動,風停藤停銅鈴停。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12

      (一)導入(2分鐘)

      同學們,每當上課鈴聲響,大家都知道應該回教室上課,而我們的爸爸媽媽瞧看鐘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時間,也不會遲到,可古代的人們呢?難道他們不上班,不上學?沒鈴聲和鐘表,他們靠什么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你知道嗎?(請同學來回答)

      對于古代沒鈴聲,沒鐘表這些可難不倒我們智慧的老祖先,他們?。榱藴蚀_的把握好時間和季節變化特意設定了二十四節氣,大部分地區四季變化明顯,節氣就是表示季節更換的時間點,日歷上寫的幾時幾分交節就是這個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個這樣的節氣,大家想認識這些節氣、了解這些節氣嗎?由于節氣比較多,人們為了方便記住這些節氣,把它編成了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

      (二)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制定了《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肮潥狻焙汀爸袣狻苯惶娉霈F,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三)二十四節氣含義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征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蘇,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四)二十四節氣的命名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五)二十四節氣的概括

      立春春季的.開始。雨水開始降雨的意思。驚蟄是說天氣轉暖,漸有春雷驚響,冬眠的昆蟲(蟄(zhl)蟲)開始活動了。春分春季晝夜長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氣晴朗明潔,草木復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從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長。立夏夏季的開始。小滿表示冬小麥籽粒逐漸飽滿,快要成熟了。芒種表示帶芒的農作物進入夏收夏種時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晝最長、夜最短的一天。小暑進入暑熱的時期。大暑夏季最炎熱的時期。立秋秋季的開始。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從此以后,暑天將終止。自露表示露色發白,天氣漸涼了。秋分秋季晝夜長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氣溫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變寒。霜降開始降霜的時候。立冬冬季的開始。小雪開始降小雪的時候。大雪降大雪的時候。冬至冬季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小寒進入冬季寒冷的時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時期。

      (六)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節氣的作用

      就是每個節氣的氣候不同,二十四節氣主要是為農民服務。因為農民種地節氣很重要,這決定著農作物的生長如何,收獲的優良。因為農作物生長溫度等因素比較重要,而每個節氣的這些因素不同。于是農民在適當的節氣種適當的農作物。所以二十四節氣主要對農民的種植起重要作用。

      (八)評比

      欣賞二十四節氣歌(歌曲),顯示第27張幻燈片,點擊音樂鈕。讀背節氣歌

      1、學生自由讀、背。

      2、指名背誦。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

      (九)課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都很出色,既記住了二十四節氣歌,又學到了很多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其實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學們課后的時候能主動去搜集,你一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理解童謠內容,學會朗誦童謠。

      2、知道春天是植樹的好季節,了解3月12號是植樹節。

      3、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系,教育幼兒要愛護樹苗。

      活動準備:

      栽樹的vcd、以及栽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看vcd,了解有關植樹的知識。

      1、看完后提問:電視里面的叔叔阿姨在做什么?(栽樹)學習詞語:栽樹。

      2、你們平時有沒有看見過栽樹?是不是和電視里的叔叔阿姨一樣栽樹的?他們是怎么樣栽樹的?(先在地上挖一個坑,然后把樹苗放進坑里,然后在把土蓋上,最后澆上水。)學習詞語:挖樹坑、栽樹苗。

      3、你們知道什么時候栽樹最好?(春天)3月12號是植樹節,每個人都要植樹,到那天你們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空地上栽樹,好嗎?

      4、出示栽樹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我們種好了小樹苗,再來和小樹苗比比看,誰高誰矮?(一樣高)小樹苗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會長高,那怎么讓小樹苗長大長高呢?(要愛護它,保護它,多給它澆水施肥捉害蟲)

      5、栽好樹,爸爸媽媽的臉上什么表情呀?(爸爸樂,媽媽笑)我愛爸爸媽媽也愛小樹苗。小樹苗長大后就成為大樹,可以美化我們的環境,制造出清新的空氣,讓我們生活的更好,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二、幼兒欣賞童謠,初步了解童謠中的'童趣,知道栽樹帶來的樂趣,

      三、師有感情地朗誦童謠,幼兒跟著輕聲的讀。

      四、請幼兒給童謠起個好聽的名字。(栽樹)

      五、分組朗誦童謠,表揚聲音響亮的幼兒。

      六、小結:

      栽樹造福于人類,我們應從小愛護小樹苗,小樹苗就象我們的小寶寶不僅爸爸媽媽要保護他們,我們小朋友更要愛護它。

      中班節氣芒種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①學會欣賞繪本故事,喜歡色彩鮮艷的圖片故事。

      ②能夠初步理解繪本故事內容,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完整講述整個故事。

      【活動重點】培養繪本閱讀欣賞能力,喜歡上繪本故事。

      【活動難點】能夠清楚、完整的表達繪本展示的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繪本教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主角“耗子”

      師:寶貝們早上好,今天老師要來考考小朋友,看看誰最先答對!‘兩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齒,賊頭又賊腦,夜晚干壞事?!?/p>

      幼:老鼠

      師: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猜出來啦!小老鼠還有一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耗子……

      對小老鼠展開討論,談談小朋友眼中的'小老鼠,把小老鼠的形象自然的呈現在孩子們的頭腦中(這是已有的經驗,孩子們很快就可以回憶起來)

      二、繪本教學

      開始《粗心的小耗子》繪本教學,從封面到尾頁,一頁一頁認圖,故事講解。

      繪本故事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仔細觀察,語言教學要以孩子們“說”為主,教師要學會設計有效的問題幫助幼兒學習繪本故事。

      繪本故事教學的順序可以是:教師引導下,幼兒逐頁理解故事——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為主,教師幫助復述故事

      三、故事再讀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當當小老師,由你們來給大家講講《粗心的小耗子》的故事(請坐的端正,安安靜靜舉手的小朋友來當小老師)

      故事再讀是對文本的再認,加深印象,表演也是孩子們語言發展、表揚的機會

      四、給爸爸媽媽講故事

      讓小朋友回到家后給爸爸媽媽講這個故事,既是對教學內容的復習,再記憶,也是加強親子交流的一種手段。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