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高山流水》教案(精選五篇)

      《高山流水》教案

      發表時間:2025-04-04

      《高山流水》教案(精選五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山流水》優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山流水》教案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下面我向大家談談我對《高山流水》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西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傳說:俞伯牙琴藝高超卻難覓知音,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知音鐘子期,兩人相約來年再聚,不料俞伯牙等來的是鐘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俞伯牙痛失知音,碎琴祭友,后人為了紀念這段“知音”友誼,將伯牙碎琴所在的小山命名為“碎琴山”,并將“高山流水”這個樂曲的名稱固化為成語,象征友誼。這段流傳幾千年的佳話讓我們認識了一對忠貞不二、相互敬重的知己,也明白了“千金易得,知音難覓”的道理,教育我們要珍惜友誼,真心對待身邊的朋友。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是訓練學生快速讀文、概括文章大意的好素材;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細致入微,是抓住這些內容感悟人物內心情感、培養寫作方法的好范文。

      二、說教學目標

      除了常規的自學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個教學目標之外,我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和培養學生珍惜友誼、團結同學作為另一個教學目標。其中,教學重點是體會伯牙的惜友之情;教學難點是理解伯牙碎琴的內涵。

      三、說教學方法

      本文多以人物神態、言行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因此,我準備“以讀代講”,學生做到讀句子,想畫面,用心感受,用情朗讀,邊讀邊思,劃詞句批感悟。

      四、說教學流程

      本文的教學準備分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通過自學完成生字詞掌握、文章整體感知、課文分段、文章大意的概括以及初步實現感情朗讀等目標。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有:自學檢測、導入新課,精讀課文、感悟真情,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第一步自學檢測、導入新課

      此環節準備檢測學生生字、詞的掌握以及熟讀課文的情況。

      1、聽寫“磅礴”、“渺”、“捺”四個字,檢查學生書寫的正確性和規范性;

      2、老師說出詞語的意思,學生說出相應的詞語,設計檢測“一見如故”、“心急如焚”、“如泣如訴”等;

      3、按小節輪流讀文,教師適時幫助學生讀準、讀通課文;也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4、回顧文章大意,并板書文章的四個小標題——難覓知音、偶遇知音、憑吊知音、紀念“知音”。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步驟既檢測了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讀文和整體感知課文的情況,又過渡到本課時的教學,同時基礎知識的落實也為精讀課文、感悟文本奠定了基礎。

      第二步精讀課文、感悟真情

      設計初衷:“偶遇知音”和“憑吊知音”是文章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兩者一個表現出興奮,另一個表現出悲痛,在情感上又形成了對比和反差??紤]到學生學習思路的自然銜接和有意注意的有效利用,我準備在板書小標題后,直奔文章重點。

      (一)偶遇知音激動萬分

      我設計這樣的過渡語導學課文第二部分:一曲《高山流水》架起心靈相通的橋梁,讓伯牙和子期相見恨晚,那么“伯牙為什么說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1、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在文中尋找答案。

      2、師生交流。(擇機板書“激動萬分”)

      ①簡要回答上述問題“伯牙為什么說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②抓住“嘖嘖贊嘆”、“意味深長”以及鐘子期的兩句話,體會鐘子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

      ③抓住俞伯牙聽到鐘子期的評價后的'言行舉動,來體會俞伯牙偶遇知音的興奮;

      ④為什么伯牙遇到能聽得懂自己音樂之人竟如此興奮?引導學生回頭體會課文第二段的內容。指導學生讀出“琴藝高超”的自豪和“始終”的遺憾。

      ⑤抓住“一見如故”進行拓展。什么叫“一見如故”?結識后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在伯牙和子期共處了日子里,他們會做些什么?

      ⑥總結學法: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

      設計意圖:對一見如故的拓展是想加深對“知音”內涵的理解,“知音”不僅是聽懂音樂,更是“知心朋友”;對學法的總結,為下一環節自學提供方法。

      (二)人散曲終重情重義

      俞伯牙琴藝高超,然曲高和寡,知音難覓,滿懷的志向得不到賞識,伯牙的心無人能懂,與子期邂逅自然喜出望外,一見如故。但“月無常圓”,當伯牙第二年如約來到漢陽江邊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子期的墳墓,聽到的是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接下來導學課文第三部分——“憑吊知音”。

      這部分的學習讓學生依據提示自學。

      自學提示:

      1、自讀文章8—12小節,用“——”畫出伯牙的語言,在描寫伯牙神態的詞語下面加上“△”符合,在描寫伯牙動作的詞語下面加上“·”。

      2、想想伯牙得知子期病逝后是什么樣的變現?為什么會這樣?

      1、學生自學匯報……

      2、教師點撥、補充:

      我準備這樣設計,處理伯牙摔琴這個句子:

      ①學生試讀,通過讀好“忽然”、“站”、“摔”、“粉碎”,體會伯牙此刻的心情;

      ②把“摔”字換做“扔”或“丟”行嗎,換一下讀讀看;

      ③加上導語,導讀此句。a、千金易得,知音難求,上天安排給我的知音為什么又不辭而別呢?伯牙——(示意學生齊讀)伯牙彈著彈著,忽然站起來,接著長嘆一聲,把瑤琴朝地上一塊青石摔去,頓時琴被摔得粉碎。b、是呀,去年今日,子期與我彈琴論道,共話人生,如今子期卻舍我而去,伯牙——(示意學生齊讀)……c、從此再也沒有人能聽懂我的琴聲,要琴何用呢?——(示意學生齊讀)……

      ④為什么伯牙在得知子期死訊后會摔碎瑤琴呢?連個反問句道出了其中緣由。請大家齊讀——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間了,我這琴還彈給誰聽呢?有誰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通過改寫成陳述句,對比體驗,并理解伯牙碎琴的原因。

      3、教師小結:從此,伯牙的琴無人能懂,伯牙的心無人能解,伯牙碎琴既是對知音失去的惋惜,又是對知音的敬重。豈止伯牙如此,子期對這段友情也是敬重的。(板書“重情重義”)(指引學生找出相關句子)

      設計意圖:伯牙對子期的敬重和對子期病逝的惋惜之情,在上述的朗讀和交流中學生一定會充分感悟,教學目標也就順利完成。伯牙敬重子期,子期敬重伯牙,二人重情重義,結局雖悲,但友情至真至純,永存人間。

      第三步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1、“珍惜友誼、團結同學、真心待人”是學習本文的首要收獲,為了準確把握這一主旨,我讓學生學文后立即整理、交流自己的收獲;

      2、但是,千百年來,對伯牙摔琴之舉的意義有不同的聲音和觀點,學生會有怎樣的看法呢?我讓學生盡情地發表見解。針對伯牙摔琴,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或批評、或勸慰,既能體現自己對伯牙的理解,又學生情感的完善和情商的培養。

      如上是本文第二課時的主要流程設計,下面說說板書設計。

      《高山流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習10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樂曲。

      學生:搜集有關鐘子期、俞伯牙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直接導入

      1.課前大家預習了《高山流水》這一課,會認課文里的詞語嗎?一起讀讀吧!

      晉國 奉命 抒情 墳墓 友誼

      心急如焚 如泣如訴 風平浪靜

      氣勢磅礴 煙波浩渺 催人淚下

      一見如故 高山流水

      2.師:高山流水,是一個成語,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題(板書)。

      二、題目設疑,初讀課文

      (一)想象畫面,導入課文。

      1.看到題目(課件),你會想到什么樣的畫面。

      2.其實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箏曲,這段音樂中還隱藏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課的重要內容。默讀課文,開始吧。

      (二)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俞伯牙通過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鐘子期。)

      2.師:課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板書)

      3.誰知道知音本來的意思是什么(懂音樂的人、好朋友)。那課文里的意思是什么,俞伯牙和鐘子期是怎樣成為知音的,我們運用邊讀邊想的學習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精讀課文,體會感悟

      (一)學習巧遇知音部分。

      俞伯牙是怎樣一個人,課文哪一段告訴了我們(第1段)。抽生讀。課文里還有一個詞語也告訴了我們他在音樂上成績卓著,找找。(琴藝高超)

      1.作為音樂家要找到懂自己音樂的人,容易嗎?(為什么這樣說)

      2.課文什么地方寫俞伯牙知音難尋。(第2段)

      3.抽生讀。

      4.讀后有什么樣的感受。(一直都沒找到知音)

      5.在第2段中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了音樂家知音難尋。(琴藝高超,始終)

      6.從琴藝高超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始終你有什么體會。

      7.是呀,我們也深深體會到伯牙雖琴藝高超,但始終沒有遇到能聽懂他音樂的人,能用你們的朗讀傳達伯牙這種知音難求的心境嗎?齊讀。

      (二)知音難尋,樂曲無人賞識,作為一位音樂家來說是多大的憾事,就像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伯牙在做官出使的途中,只能面江對月,借曲抒情,彈奏起自己最喜歡的一曲《高山流水》。

      1.課文3、4段中哪些句子描繪了伯牙彈奏曲子時的景象,請用筆勾畫。

      2.讓我們一起走進有美景和琴聲相伴的那個傍晚,可以閉上眼想象當時的畫面。

      3.抽生答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正在伯牙撫琴而奏時,子期來到伯牙的身邊,他聽到《高山流水》又會看到些什么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學習5~7段。

      1.自讀5~7段,勾畫出寫聽了樂曲后鐘子期的神態和語言的句子。

      2.交流,學生匯報,教師相機引導梳理。

      子期嘖嘖贊嘆道:真妙啊,氣勢磅礴,就像挺拔雄偉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長地說:真妙,我看見了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

      3.從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你是從哪些重點詞語體會到的。(嘖嘖贊嘆,意味深長,真妙)

      5.嘖嘖贊嘆說明了什么,意味深長又表示什么?嘖嘖贊嘆是什么意思?贊的是什么?為什么贊嘆?他是怎么贊嘆的?真妙,妙在哪里?

      對,一個妙字就道出了子期聽懂了伯牙的音樂。那意味深長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意味深長地說?從這個詞語你體會到什么?他又是意味深長地說了些什么?子期又一次稱贊伯牙的琴聲,可以說伯牙彈得妙,子期贊得也妙。

      6.抽生讀。(誰來道出子期那發自內心的贊嘆)

      評價,從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們感受到了子期在肯定伯牙的琴聲,誰再來再試試。

      7.齊讀。

      8.聽了子期的贊賞,伯牙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先是看一眼,只覺驚訝,后來再也)

      9.我們能感受到這時的伯牙心情非常激動,哪些詞語讓我們感受到他此時激動不已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站起來)這些詞你體會到了什么。

      為什么會激動?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伯牙和子期就這樣成為知音。此時也許伯牙還會激動萬分地說: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10.是啊,伯牙苦于無法找到知音,卻偶然遇到一個能聽懂自己音樂的人鐘子期,子期這樣的贊賞怎不讓他激動。

      11.教師引讀,把三個句子連起來讀一讀,通過朗讀去體會伯牙激動不已的心情。

      (四)學習憑吊知音部分

      正因為這樣,兩人才會一見如故,有了來年的約定。第二年伯牙如期來到江邊,盼望著子期的到來,而等來的是子期的死訊。

      1.自讀課文8~12段,說一說讓你最感動的地方。

      2.生匯報。

      3.為什么讓你感動。

      4.哪些詞語、句子讓你受到感動,從噙著淚水你想到了什么,從摔得粉碎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唯一的知音讓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5.大家在讀的時候就要通過這些詞語把伯牙此時悲痛傷心的心情表達出來。

      師:誰來讀。

      師:我們聽出來了,子期也許是短暫地離開,不是永別,誰再來讀。

      師:說說哪些地方讀得好。

      生:強調了

      師:為什么要強調。

      師:是呀,通過伯牙的神態語言動作,表現出他此時的痛苦,咱們再讀一讀。

      四、創設情景,強化感悟

      1.自讀理解。

      這樣的偶遇讓人激動,這樣的離別更讓人心碎不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流傳至今,碎琴山、古琴臺也因此得名,成了他們友誼的見證。

      自讀13、14段。

      2.回顧總結。

      在這一節課中,我們通過邊讀邊想知道了伯牙和子期是怎樣成為知音的,同時對知音這個詞語也有了新的理解,知音也成了(生答)讓我們再讀課題,想想學了課文后對高山流水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3.拓展延伸。

      是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俞伯牙和鐘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結為知己的動人傳說,在如泣如訴、催人淚下的故事中,讓我們品味到了友誼的真正含義。孩子們,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們之間深厚的情誼吧!

      《高山流水》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習10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樂曲。

      學生:收集有關鐘子期、俞伯牙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詞,引出課文。

      1、師:課前大家預習了《高山流水》這一課,會認課文里的詞語嗎?一起讀讀吧!

      風平浪靜氣勢磅礴煙波浩渺(讀了這一組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琴聲嗚咽如泣如訴催人淚下(這一組詞讓你體會到什么樣的心情。)

      那我們再來讀讀這組詞

      一見如故琴藝高超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一個成語,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題。(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課吧?。┌鍟x課題。題目設疑,初讀課文。

      (一)想象畫面,導入課文。

      1、看到題目,你會想到什么樣的畫面。

      2、其實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箏曲,這段音樂中還隱藏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課的主要內容。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師:課文講了誰和誰的故事呢?

      2、生:俞伯牙、鐘子期。(板書)

      3、師:兩個主人公之間發生了什么事,用上《高山流水》把主要內容說一說。

      (俞伯牙通過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鐘子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

      (板書:知音)你把長文讀短了,把主要內容抓出來了,真是了不起。

      (板書:知音)知道知音的意思嗎?瀏覽課文最后一段,說說你的理解吧?。ㄖ?、知心朋友的代名詞)

      4.那伯牙、子期是怎樣成為知音的?讓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精讀課文,體會感悟。

      (一)學習巧遇知音部分。

      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一、二段,你對俞伯牙有哪些了解呢?

      2、作為一位琴藝高超的音樂家要想找到一位懂自己音樂的人,容易嗎?

      3、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尋找知音的不容易。請把它找出來作上記號

      4、這一段的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了音樂家知音難尋?遺憾說明俞伯牙的內心怎樣?給始終換一個詞語(一直)說明時間怎樣?(很長)從這個詞語當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5、是呀,我們也深深體會到伯牙雖然“琴藝高超”,但“始終”沒有遇到能聽懂他音樂的人,能用你們的朗讀傳達伯牙這種“知音難求”心情嗎?誰愿意來讀一讀。(抽生讀、齊讀)

      6、師:作為琴藝高超的音樂家他也始終沒有碰到過聽懂他音樂的人,是多么遺憾的事呀!但值得慶幸的是在他奉命出使楚國的途中遇上了知音鐘子期。

      2.巧遇知音

      師:默讀課文57段,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把它勾畫下來吧?

      (1)生默讀勾畫并匯報。

      師:你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

      子期嘖嘖贊嘆道:“真妙啊,氣勢磅礴,就像挺拔雄偉的泰山!”點課件

      子期意味深長地說:“真妙,我看見了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感受到。

      (2)你是從哪些重點詞語體會到的?

      抓住“嘖嘖贊嘆”體會讀。

      嘖嘖贊嘆是什么意思?(不停地贊嘆。)能用它造個句嗎?

      子期為什么嘖嘖贊嘆呢?(因為琴聲美)(琴聲惟妙惟肖,所以會嘖嘖贊嘆.)

      “真妙”妙在哪里?

      品味“感嘆號”讀

      這句話的句末用了“ !”,這個感嘆號飽含著什么,(驚喜)你從感嘆號里體會到了什么?(贊嘆)

      你們會怎樣讀,表達這份驚喜,發出你的贊嘆。你也來嘖嘖贊嘆?。?個)

      想象畫面讀。

      a.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b.你說。(抽2-3個)哪些詞讓你產生這樣的想象。想象著畫面讀一讀。

      c.我們也想象著這樣的畫面一起嘖嘖贊嘆!男生先來,女同學嘖嘖贊嘆道,聽了同學們的贊嘆,老師也想來贊嘆一下,我們一起嘖嘖贊嘆道。

      d.通過大家的品讀,讀出了感嘆號里飽含的驚喜,讀出了語言文字蘊藏的畫面。

      這讓伯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找到了知音。

      (3)過渡:除了這一處,你還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點課件

      師:這里意味深長的意思是什么?(含蓄深遠,耐人尋味、有味道)

      抽讀。你就來有味道地讀讀。

      此時的音樂一定是優美、柔和,舒緩、動人的。同學們,你們看,你看,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被煙霧籠罩的漢陽江面寬廣無邊,猶如仙境一般。(范讀)

      再抽讀。把這種感覺送出來讀。想象著子期此時的表情、神態說。

      我們一起意味深長地說。

      過渡:一曲高山流水讓子期看到了氣勢磅礴、挺拔雄偉的`泰山,讓子期還看到了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

      3、拓展想象

      師:伯牙的音樂多么美妙,多么讓人陶醉。孩子們,閉上眼睛,走進伯牙,咱們來靜靜聹聽他的高山流水。

      當伯牙撫琴而奏,彈到志在高山時,子期嘖嘖贊嘆道:“真妙啊,氣勢磅礴,就像挺拔雄偉的泰山!”

      當伯牙又撫琴而奏,彈到志在流水時,子期意味深長地說:“真妙,我看見了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

      學生聽師巡視

      師:當伯牙彈到“志在高山”時,你仿佛看到什么?

      當伯牙彈到“志在流水”時,你又仿佛看到什么?

      師:仿著句子把它寫下來。(學生邊聽邊寫)

      生:當伯牙再一次撫琴而奏,彈到志在時,子期地說:“ ?!?/p>

      師:你的體會太真切了,你也是伯牙的知音。你懂我。

      師:你懂我,我要為你再彈一曲。

      師:你懂我心聲,我要永遠向你傾訴。

      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來還原音樂中的畫面,聽老師的的提示:

      師:一曲高山流水讓男同學飽含深情地嘖嘖贊嘆道……(接讀)

      讓女同學沉醉其中意味深長地說……(接讀)

      過渡:這是他們一生中一次難忘的巧遇,那他們在何時何地有了這一次巧遇呢?請看課文3、4自然段。

      生:湖北漢陽江口。8月15日中秋節的傍晚,做官出使途中,傍晚時,風平浪靜,清輝落地,景象迷人。

      師:那是一個景色宜人的傍晚,來我們一起齊讀描寫傍晚美景的句子。(讀)

      課件

      師:緩緩地、輕輕地,來感受這樣的傍晚。(讀)

      師:就在這花好月圓之際,景色宜人之時,面對秋江圓月,伯牙借曲抒情,心中有說不出的暢快,更想不到一曲高山流水讓他找到了知音。

      (4)當伯牙聽到子期的兩次贊嘆后,心情和神態有有怎樣的變化。請勾畫出相關的句子。

      伯牙很覺驚訝,看了一眼子期。(當伯牙聽了子期的贊嘆后,為什么覺得驚訝?心里是怎樣想的?為什么看了子期一眼)

      激動

      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猛地站起來,拉著了子期的手……齊讀!點課件

      體會此時伯牙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會如此激動?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激動的心情?自由讀。讓我們在讀中去進一步體會吧!邊讀邊勾畫。生匯報

      師:這一站、一拉、一說,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時此刻伯牙的心中是多么地激動?。?/p>

      引讀。他激動萬分地說“高山流水知音難遇……”

      子期啊,您就是我的知音。

      你就是唯一聽懂我音樂的人!

      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走進當時的情景,通過大家的表演來還原當時的情景,誰愿意來表演。

      4、痛失知音

      師:一次巧遇,卻一見如故,他們兩人成了好朋友,并約定來年在此相會。請大家發揮想象,大膽想一想第二年的相會是如何的情景。

      (轉)第二年,當伯牙如期來到漢陽江口,左等右等,始終不見子期的身影,他心急如焚,等來的卻是誰?(他的父親)是怎樣的消息?……(是因病去世了)

      他失約了嗎?(沒有)

      他留下了什么遺言?(子期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墳墓修在江邊,好好的聽先生的琴聲。)抽生讀課件

      反問。他真的失約了嗎?

      總結:活著信守諾言,而去世了也用這種獨特的方式還要來相會,這是一種何等凄美的相會。這是一種何等深厚的友誼!

      當伯牙得知子期去世這一消息后,心情如何?請找一找文中的相關詞語。

      抓詞語體會

      從哪些詞語可以體現出伯牙心中的悲痛?

      生回答

      是呀,伯牙是含淚而彈,那琴聲是為誰而哭?那他的琴聲里又在訴說什么?

      還有嗎?請同學們邊讀邊找出這一段的動詞。

      師:你從這些動詞體會到了什么。

      生:悲痛欲絕

      師:我們來回憶一下伯牙巧遇知音時的情景,這一站、一嘆、一摔表現了伯牙悲傷的心情,應該怎樣讀?

      (學生讀)

      唯一的知音就這么走了。

      唯一的知音去世后仍要把墳墓葬在江邊聽他彈琴。

      這才是真正的知音。

      總結:這瑤琴曾彈出多少讓人沉醉的音樂,這瑤琴曾一直陪伴在伯牙左右;這瑤琴曾是他的最愛,可是如今知音已去,留琴何用!

      引讀伯牙長嘆道:(出示)修改反問句和詩歌

      同學們,當你來到碎琴山,登上古琴臺,你會說些什么?

      5.體會題目內涵。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聽。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師:好一曲感人至深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蕩氣回腸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刻骨銘心的高山流水

      這就是友誼,這就是知己,這就是知音。

      四、總結延伸,聯系生活。

      總結: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一段段珍貴的友誼就在你我左右,在這里老師把幾句名言送給大家,希望大家珍惜身邊的友誼。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唐白居易)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春秋)孟子

      孩子們,讓高山流水般的情意永遠珍藏在他們心間,也永遠珍藏在我們心間。

      板書

      19高山流水

      知音

      俞伯牙鐘子期

      《高山流水》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高山流水》是一篇文言文,在《呂氏春秋·本味篇》和《列子·湯問》中均有記載。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琴,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回味。行文簡潔、流暢,雖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內容卻令人動容。它是學生學習中華古典文化,感受文言文語言魅力,樹立良好人際關系的佳作。

      同時,作為本組課文的首篇,它也擔負著單元訓練的重要任務。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復述課文。文本中伯牙彈琴、子期聽琴的內容成為復述訓練的好題材。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篇古文之前,學生曾有過學習古文的經歷(如上學期的《古文二則》和本學期的《蝴蝶泉》)。對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朗讀存在的難度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對文言文中的語句如何釋義有了一些淺顯的辦法。基于以上學情,教師可讓學生先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而后通過朗讀、交流、結合書中的注釋疏通文義并感受文章所表達的內涵。

      本課行文簡潔、流暢,雖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內容卻令人動容,人間真摯的情誼需要學生好好體會。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讀深、讀透、讀中悟情;同時,適當地通過情景再現、補充資料,感悟兩人的深情厚誼。

      本課學習中,還要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創造性地復述課文。復述本身對學習困難生來說有難度,更何況是創造性復述。所以,在教學中既要設置好相關練習,又要能夠體現層次性、廣泛性,讓學生的“口”充分動起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學生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學生字新詞,能借助注釋和譯文讀懂課文內容。

      想要讀懂文言文內容,必須先疏通文言文的詞句。本課后面已有注釋和譯文,因此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完成這項目標。

      著重理解的詞有:“鼓”、“方”、“志”、“善哉”、“巍巍”、“少選”、“洋洋”、“破琴”、“絕弦”、“無足”、“復”等

      著重理解的難句有: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目標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中古文教學是一個難點。教師可讓學生對古文反復朗誦及背誦,從中品味古文的語言美,領略古文的節奏美,體會古文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美。從而領略中國語言文字和語言藝術的魅力所在。

      目標三:想象伯牙彈琴、鐘子期聽琴的情景,學習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本單元正好是繼續進行創造性復述的單元,有了前一單元的基礎,作為教師要肯化時間、舍得放時間,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通過聯想(聯系生活實際產生豐富多樣的表象)、想象(想象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情節如何)、轉換人稱等方法說一段話。

      本課的復述是想象伯牙彈琴、鐘子期聽琴的情景,對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為了降低難度,本環節設計了兩個輔助想象題——想象彈琴的內容、想象兩人的心理活動,之后再讓學生完整地進行復述。

      目標四:明白“高山流水”的含義,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體會知音是很難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感人肺腑。在教學中,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等,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引領學生感悟人生中的知音難求,從而珍惜現實生活中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四、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后,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于教案設計部分),著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加強感情朗讀,提升對文本的感悟力。

      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古文更是如此。文言文比現代白話文更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韻美,讀起來瑯瑯上口、抑揚頓挫,給人以非常優美的韻律享受。因此,教學中必須注重朗讀。一是讀準字音。學生自由讀文時,要求讀準每個字音。二是注意節奏停頓。這是文言文朗讀的難點,如何正確停頓,要結合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出示帶有停頓符號的全文。三是讀出韻味。通過教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特別是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心情的理解來進行有感情朗讀。

      同時,朗讀也有助于創設文章情景,再造意境。通過反復朗讀文章精華所在(主要是伯牙鼓琴、鐘子期聽琴時的情景),可以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學生會對文章產生豐富的想象,很快進入到字里行間所創設的情景中去。如果教師善于創設情境來渲染氣氛,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再造意境,那么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視說話訓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項基本功,但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語文教學的影響,沒有把說話訓練擺到應有的位置上,特別是受考試指揮棒——只考筆試、不考口試的制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說的訓練方面都被忽視了,成為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中的薄弱環節,極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單元正好是繼續進行創造性復述單元。作為教師要肯化時間、舍得放時間,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通過聯想(聯系生活實際產生豐富多樣的表象)、想象(想象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情節如何)、轉換人稱等方法說一段話,這樣會留給學生廣闊的想像空間,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會提高。

      本課的復述是想象伯牙彈琴、鐘子期聽琴的情景,對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為了降低難度,本環節設計了兩個輔助想象題。1、想象彈琴的內容。伯牙彈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還會彈奏哪些景色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分角色朗讀,準確地演繹文本中豐富的信息;2、想像伯牙鼓琴、鐘子期聽琴時的心理活動:

      當伯牙的手指熟練地撥弄著琴弦時,鐘子期暗暗贊嘆:

      當鐘子期聽出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伯牙暗暗驚訝:

      當鐘子期聽出伯牙彈琴志在流水時,伯牙暗暗欣喜:

      通過想象這些動人的場景,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心的人。

      最后,再讓學生完整地對內容進行復述。這樣,學生復述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適度拓展延伸,豐富文本的表現力。

      在本設計中,“知音”一詞是主線,圍繞這個詞展開全文的學習。教學開始前,學生對“知音”尚未理解,所以就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請你說說自己的好朋友(學生交流)

      2、“朋友”這兩個字雖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李白的筆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痹谕醪男闹袆t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彼援攦蓚€人成為志同道合、互相欣賞的朋友時,“朋友”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知音”

      此時,學生一定會記住了 “知音”這個詞。在課文行將結束時,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知音”的含義。

      1、千百年來,“高山流水”已成為“知音” 的代名詞了。此時此刻,你對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通過讓學生說說對“知音”的認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對文章的中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如,學習“伯牙破琴絕弦”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破琴絕弦”的原因,特意引用了課外一段內容:(伯牙)盤膝坐于墳前,揮淚兩行,撫琴一操。那些看者,聞琴韻鏗鏘,鼓掌大笑而散。通過聽琴者的對比,來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痛苦絕望的悲涼心情,體會人生中得一知己的珍貴。

      《高山流水》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高山流水》是古箏名曲代表作之一,樂曲表現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雄偉的高山綿延起伏,讓人不禁感嘆江山秀麗,波瀾壯闊;潺潺的流水如安靜的少女期待著它的知音,高山流水知音難覓,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幅絕妙的山水畫面。

      本樂曲共分為三段欣賞,第一段表現了雄偉的高山綿延起伏,樂曲第二段流利美妙表現了潺潺的流水,樂曲第三段表現了山水合一的美麗景色。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非常感興趣。

      二、說目標

      《幼兒園指導綱要》藝術領域中指導要點提到,藝術是幼兒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表達對世界的認識的另一種“語言”。依據《綱要》實施細則和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音樂,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2、了解樂曲所表達的內容,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3、認識民族樂器古箏,知道其音色特有的特點。

      4、感受美的意境,并嘗試用畫筆表達對樂曲的理解。

      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民族樂器古箏

      2、古箏名曲《高山流水》

      3、視頻《高山流水》

      三、說方法

      (一)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不緊親切而且溫和,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法:初步認識民族樂器古箏,與幼兒交談,引出以下的環節。

      2。欣賞法:運用幼兒容易理解,且簡單生動的動畫片和幻燈片,引起幼兒興趣,并引出主題。

      3。繪畫法:談話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樂曲內容并用畫筆表現聽到的景色。

      (二)說學法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與聽說能力貫穿始終。分段傾聽理解樂曲內容。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主動地參與活動,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指導幼兒學習:

      欣賞法:本教學活動主要運用了此方法,依據《綱要》精神,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多數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

      四、說過程

      本節活動課共分為八個步驟,以傾聽為首要目的,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并知道每段樂曲所表達的含義,直到理解樂曲優美的旋律。采用步步相連、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方法來組織活動,流程如下:

      (一)交流談話認識民族樂器古箏

      以談話引題,避免了單一的方式引題形式,做到生動充滿童趣。這一環節加上出示實物?古箏,并引起孩子學習興趣。

      (二)聽音辨聲了解粗細弦音不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讓幼兒認識并對古箏有初步的了解。

      (三)欣賞音樂整體感知高山流水

      此環節通過欣賞音樂,引發幼兒對樂曲的聯想。

      (四)相互交流說說自己內心感受

      根據幼兒年齡段的特點,發展語言表達能力,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五)分段傾聽比較發現各段主題

      本環節是本課的`難點,通過分段傾聽,讓幼兒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六)閉目欣賞想象祖國山河美景

      讓幼兒閉目欣賞樂曲所表達的畫面,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理解的含義。

      (七)邊聽邊看理解樂曲思想感情

      采用動畫片的形式讓幼兒感受對祖國山河喜愛之情,并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說反思

      《高山流水》是幼兒喜歡的一節音樂欣賞活動,本次活動,我緊緊圍繞4個目標,始終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依托,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寬松的語言環境,使幼兒樂于參與欣賞活動,體驗欣賞所帶來的樂趣?;顒又谐浞煮w現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多說、多思考,了解并感受樂曲所表達的內容,較好地完成了預設目標。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我總結自己的不足之處有一下幾點。

      1、當幼兒欣賞傾聽時,我沒有照顧到所有的幼兒,有的幼兒沒有安靜的注意傾聽。

      2、在分段欣賞時,應提醒孩子用連貫簡潔的語言表述每段樂曲的內容,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