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有關孟子的哲言(熱門十四篇)

      有關孟子的哲言

      發表時間:2025-02-28

      有關孟子的哲言(熱門十四篇)。

      有關孟子的哲言 篇1

      1、盡信書,不如無書。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幫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幫助。?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反對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都歸順他。

      9、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1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467.COm.CN 大學生范文網】

      12、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13、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14、其進銳者,其退速?!咀g文】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15、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16、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譯文】孟子說:“孝子孝的極點,沒有超過尊敬他的父母的;尊敬父母的極點,沒有超過拿天下來奉養父母的?!?/p>

      1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1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譯: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

      19、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20、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21、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23、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24、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2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吃的;?如果兩者不能都吃的話,我便丟掉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者不能并有,我便舍棄生命而取義。

      27、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有預料不到的贊揚,也有過份苛刻的詆毀?!?/p>

      28、(孟子)曰:“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蝕,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下》)

      【譯文】(孟子)說:“古時的君子,犯了過失,如天上的日蝕月蝕一樣,人們都能看得見。到他們改正錯誤以后,人們也都抬頭看得很清楚?!?/p>

      29、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譯文】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30、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譯文】(孟子)說:“我善于養我(這種至大至剛、塞于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p>

      31、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p>

      譯文:能成就大事的人物,總會有善良,純樸,率直,熱愛生命的人格品質、

      32、養心莫善于寡欲。

      【譯文】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欲望。

      33、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34、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譯文】現在你的廚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馬欄里有健壯的駿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尸體,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領著禽獸來吃人。

      35、人皆可以為堯舜。

      【譯文】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3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37、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38、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譯文】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39、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p>

      40、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涂卻硬要叫人明白。

      41、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譯文】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

      42、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譯文】解說詩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于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43、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保ā睹献印るx婁上》)

      【譯文】孟子說:“天下的基礎是國,一個國的基礎是家,家的基礎是每一個人?!?/p>

      44、孟子曰:“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保ā睹献印るx婁上》)

      【譯文】孟子說:“服從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滅亡?!?/p>

      4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譯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46、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保ā睹献印るx婁上》)

      【譯文】孟子說:“恭敬別人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儉的人不會掠奪別人?!?/p>

      47、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保ā睹献印るx婁上》)

      【譯文】孟子說:“人的毛病在于喜歡當別人的老師(即不謙虛)?!?/p>

      48、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上》)

      【譯文】孟子說:“做一項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棄,便會失掉。這是有益于收獲的探求,因為所探求的對象是在我本身之內(即強調發揮善性,注重修養)。”

      49、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一個人不能沒有羞恥之心。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是最無恥的?!?/p>

      50、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保ā睹献印けM心上》)

      【譯文】孟子說:“君子親愛親人,因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因而愛惜萬物?!?/p>

      有關孟子的哲言 篇2

      孟子

      (約公元前372 ——前289)名軻,自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睹献印肥敲献优c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等七篇。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p>

      食色,性也。

      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誰也不可避免,所以說是人的本性。雖然有時人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業追求,可以從意志上壓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這并不說明人本身沒有這種需求。我們可以用這兩句闡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還可以用來引申說明社會應該創造條件,遵循一定的原則,合理地滿足人的這種本性要求,還可以用來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堅強,能夠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這種本性的'需求。

      《孟子·告子上》

      國人皆曰可殺。孟子經典語錄

      戰國·孟軻《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國所有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該殺。這句多用于斥責,詛咒那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危害,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叛徒、內奸以及那些嚴重威脅人民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

      有關孟子的哲言 篇3

      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6.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sha人之罪。

      7.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8.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9.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10.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有關孟子的哲言 篇4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軻(戰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滕文公下》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滕文公下》

      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

      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睹献印?/p>

      5、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p>

      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ㄏ惹兀睹献与x婁上》

      7、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睹献与墓稀?/p>

      8、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币馑际敲献诱f“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薄鲎裕ù呵铮睹献印ち夯萃跎稀贰?/p>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2、為民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薄鲎裕ù呵铮睹献印るx婁上》。

      14、第部《孟子》孟子(戰國約公元前-前)

      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p>

      16、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17、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8、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睹献印?/p>

      19、君子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樂也。君子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0、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先秦《孟子》)

      我們精彩推薦有關孟子的哲言專題,靜候訪問專題:有關孟子的哲言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