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職報告之家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收藏十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制度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制度對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社會公共秩序的維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醫院污水處理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1
為了確保醫療廢水在排放前達到國家及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從而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特制定本醫療污水處理方案。
一、預處理
預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醫療廢水中的固體污染物、調節水質水量,為后續處理過程奠定基礎。
1. 格柵與篩網:通過格柵和篩網去除廢水中的大塊懸浮物和漂浮物,如塑料袋、紗布等,防止這些物質堵塞后續處理設備。
2. 化糞池: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初步降解,同時截留部分懸浮物?;S池分為普通化糞池和沼氣凈化池,后者處理效率更高。
3. 預消毒池:對于傳染病醫院或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廢水,需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前進行預消毒,以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減少后續處理過程中的感染風險。
二、一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質和部分有機物。
1. 混凝沉淀: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使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凝聚成較大的顆粒,通過重力作用沉淀下來。常用的混凝劑有鋁鹽、鐵鹽等。
2. 氣?。簩τ诤休^多油脂和微小懸浮物的廢水,可采用氣浮法。通過向廢水中通入空氣,產生微小氣泡,使懸浮物附著在氣泡上并隨氣泡上浮至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
三、二級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采用生物處理方法,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進一步降解。
1. 活性污泥法:利用懸浮生長的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對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通過曝氣系統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氣,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活動。
2. 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接觸氧化法、曝氣生物濾池等。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附著在固定載體表面形成生物膜,廢水在流經生物膜時與微生物接觸并被降解。生物膜法具有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等優點。
四、深度處理
深度處理旨在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難降解有機物、氮、磷等營養物質以及色度、臭味等感官指標。
1. 高級氧化:利用臭氧、過氧化氫等強氧化劑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和去除難降解有機物的能力。
2. 膜分離技術:如反滲透、超濾等膜技術,可以高效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質、細菌、病毒以及大部分有機物和無機鹽類。
五、消毒處理
消毒是醫療廢水處理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殺滅廢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確保廢水排放的安全性。
1. 氯化消毒:包括液氯法、次氯酸鈉法和二氧化氯法等。氯化消毒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但需注意氯氣的存儲和使用安全。
2. 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高效殺菌能力。臭氧消毒能夠徹底殺滅廢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但設備成本較高且臭氧易分解。
3. 紫外線消毒:利用紫外線的光化學作用破壞病原微生物的DNA結構,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紫外線消毒具有無二次污染、運行成本低等優點。
六、污泥處理
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需進行妥善處理以防止二次污染。
1. 污泥濃縮:通過重力濃縮或機械濃縮等方法減少污泥體積。
2. 污泥穩定化:采用厭氧消化、好氧消化等方法使污泥中的有機物進一步降解并殺滅病原菌。
3. 污泥脫水:通過機械脫水或自然干化等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便于后續處置。
4. 污泥處置:處置方式包括衛生填埋、焚燒、土地利用等。需根據當地環保政策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置方式。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2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統順利通暢,定期對醫院排放系統進行維修。
3、工作人員做好自身防護,采集污水時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4、每日監測污水總余氯2次,并做好登記。
5、每月做好污水糞大腸桿菌檢測,有報告并備查。
6、每年做好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菌)檢測,不得少于2次。
7、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增加污水處理消毒劑的投放量,保證污水處理的余氯含量>6.5mg/L.
8、保持室內空氣流量,環境清潔。
9、污水處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10、專人操作污水處理裝置,污水處理人員經過培訓后持證上崗,并能正確掌握設備操作及相關衛生知識,負責設備的保養、維修,以保證其正常運轉。
11、病人嘔吐物、引流液、手術吸出液、檢驗科液體標本等污染液體消毒后傾倒入廁,進入院內污水處理系統。
12、污水處理設備自動定時定期對污水投放次氯酸鈉進行消毒,污水處理人員每日測余氯含量兩次,符合標準后方可排放,并做好記錄。未經消毒或無害化處理的污水、污泥不得排放,清掏或作農肥。污水池內的.雜物定期打撈后焚燒。
13、處理后的污水、污泥符合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和GB18466-2005《醫療機構污染物排放標準》,定期接受疾控中心和縣環保局的監測,院感科開展自行監測工作。
14、后勤科每月對污水管理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院感科不定期抽查,檢查結果與當月獎金掛鉤,實行獎懲兌現。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3
為落實實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戰略方針,預防嚴重環保事故發生,并能在事故發生后快速高效控制處理,使污水安全工作應急處理具有前瞻性、連續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此污水處理突發事件應急整治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污水處理方針,重點突擊以防為主、防重于搶的實效性。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確保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準備充足、指揮得當、應對有序,確保污水處理作業安全運行。
二、編制說明
該預案在發生以下一般問題的情況下,該預案自然啟動:
1、發現出水水質超標時
2、污水水量超過設計標準時
3、大面積、長時間停電時
三、應急處理原則
1、及時控制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總量
2、加強運行控制,保證運行正常
3、加強設備運行維護
四、指揮和協調
1、指揮和協調機制
設立醫院污水處理領導小組,負責污水處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協調工作。在污水處理警報期間,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全部上崗,統籌指揮。根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情況通知有關部門及其應急機構、救援隊伍。各應急機構接到事故信息通報后,應立即派出有關人員趕赴事發現場,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按照預案和處置規程,相互協同,密切配合,共同實施環境應急和緊急處置行動,嚴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發生。
2、指揮協調主要內容
應急領導小組協調的主要內容包括:
(1)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
(2)提請市排水監管中心派出有關專家和人員參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應急指揮工作;
(3)協調各級、各專業應急力量實施應急支援行動;
(4)協調受威脅的周邊地區危險源的監控工作;
(5)協調建立現場警戒區和交通管制區域,確定重點防護區域;
(6)根據現場監測結果,確定被轉移、疏散群眾返回時間;
(7)及時向當地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應急行動的進展情況。
五、事故預防措施
1、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防止因檢查不周或失誤造成事故。
2、及時合理的調節運行狀況,嚴禁超負荷運行。
3、加強設備管理,認真做好設備,管道,閥門的檢查工作,對存在的安全隱患的設備、管道、閥門及時進行整改、修理或更換。
六、事故應急措施及注意事項
緊急事故的.處理流程:
1、發現后當班人員立即向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匯報,并在事故處理過程中隨時保持與領導小組的聯系。
2、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及時向當地環保部門和行業主管匯報,并在事故處理過程中隨時保持與當地環保部門和行業主管的聯系。
3、當班人員及時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①發現進水超出設計標準
a立即向領導匯報,減少進水量。
b立即對進水水質,工藝運行參數,出水水質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化驗數據對相關工藝流程進行及時調整。
②突發暴雨
a根據天氣預報,預先對各設備進行檢查,確保完好,組織力量對廠區雨水管線進行疏通,確保暢通。
b各崗位將門窗關緊,防止雨水流入,影響設備運行。
c隨時觀察調節池的水位并向領導匯報。
d外出巡視,必須兩人一組,注意防滑等自身保護。
③水量超過生化系統設計處理能力
及時與領導匯報,并取水樣化驗COD。及時向上級請示,部分污水或外運處置,或投加適量氧化劑后與正常流程的出水混合排放,或按上級的指示處理。
④突然停電
a將現場設備退出運行狀態。
b如長時間停電超過6小時,則請求上級主管部門及時送電。
c來電后,按操作規程及時開啟設備,恢復運行
七、事故后的恢復和重新進入
由事故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狀態結束,恢復到正常運行狀態。開始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進行事故損失評估和總結,組織力量進行污染區的清消,恢復。
八、安全防護
1、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環境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
2、受災群眾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指揮小組負責組織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根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
(2)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群眾疏散的方式,指定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
(3)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九、應急終止
應急終止的條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降低的水平。
應急終止的程序
(1)現場救援指揮小組確認終止時機,或事件責任單位提出,經現場救援應急小組報上級批準;
(2)現場救援指揮小組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3)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
應急終止后的行動
⑴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⑵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并提出對應急預案的補充及修改意見。
⑶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負責組織、指導環境應急隊伍維護、保養應急儀器設備,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宣傳、培訓與演練
應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防范能力。
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十、預案管理與更新
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新的情況,應及時修訂完善預案。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4
為了確保醫院排放的廢水達到國家及地方環保標準,防止疾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以下是醫療污水處理方案。
一、污水處理的必要性
醫療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蟲卵、病毒以及有機和無機污染物,如藥物、消毒劑、診斷用劑、洗滌劑等。這些污染物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將嚴重污染環境,傳播疾病,危害人類健康。因此,醫療污水處理是醫院環境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環節。
二、污水處理流程
醫療污水處理流程通常包括預處理、一級處理、二級處理、深度處理、消毒和出水等步驟。
1. 預處理
預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體污染物,調節水質水量,為后續處理創造良好條件。
格柵:在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設置格柵,去除污水中的軟性纖維物及大顆粒雜質,防止堵塞水泵、閥門和管道。格柵應選用自動機械格柵,殘渣定期清理外運。
化糞池:用于截留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普通化糞池和沼氣凈化池均可使用,后者處理效率更高。
預消毒池:對于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或醫院傳染病污水,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前需進行預消毒,以降低病原微生物含量。預消毒池的'接觸時間不宜小于規定時間,消毒劑可選用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
2. 一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和漂浮物,進一步調節水質。
混凝沉淀:采用混凝劑使污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聚集成較大顆粒,通過重力作用沉淀下來。沉淀池可采用豎流式或斜板沉淀池等形式,根據處理量選擇合適的池型和結構。
氣浮:對于含有較多油脂和輕質懸浮物的污水,可采用氣浮工藝進行處理。通過向污水中通入空氣或純氧產生微小氣泡,使懸浮物附著在氣泡上隨氣泡上浮至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
3. 二級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采用生物處理方法,通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質。
活性污泥法:利用懸浮生長的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該方法技術成熟、處理效果好,但污泥產量較大。
生物接觸氧化法:采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為微生物的載體,微生物附著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通過曝氣系統為微生物供氧,使其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該方法占地面積小、運行方便、處理效果好。
曝氣生物濾池:一種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采用粗糙多孔的粒狀濾料作為微生物的載體,通過曝氣系統為微生物供氧,使其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該方法具有占地少、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等優點。
4. 深度處理
深度處理主要針對二級處理后的出水進行進一步凈化,以滿足更高的排放標準或回用要求。
膜生物反應器(MBR):將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污水處理工藝。通過膜組件的高效截留作用去除出水中的懸浮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大分子有機物等污染物,同時利用生物處理單元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質。該方法出水水質好、占地面積小、運行穩定可靠。
5. 消毒
消毒是醫療污水處理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殺滅出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防止疾病傳播。
氯化消毒法:包括次氯酸鈉法、液氯法和二氧化氯法等。次氯酸鈉和二氧化氯都是常用的消毒劑,具有廣譜殺菌作用且使用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氯氣具有強刺激性有毒氣體,應采用專門的存儲設備并嚴格控制投加量以防止二次污染。
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種高效的消毒劑具有強氧化性能夠破壞細菌病毒的細胞結構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但臭氧本身不穩定且設備昂貴需要嚴格控制投加量和處理時間以防止臭氧泄漏和浪費。
紫外線消毒法:利用紫外線光子的能量破壞水中病原微生物的DNA結構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該方法操作簡單、費用低且不會產生二次污染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線穿透力較弱且易受水質影響因此需要定期清洗和維護紫外線燈管以確保其正常運行和消毒效果。
三、運行管理與維護
醫療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與維護是保證其正常運行和出水水質穩定的關鍵環節。應建立健全的運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明確各崗位職責和操作流程;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和檢修確保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加強水質監測和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做好污泥處理和處置工作防止二次污染和環境污染。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5
為了確保醫院排放的廢水達到國家環保標準和相關法規要求,特制定本醫療污水處理方案。
一、預處理
目的: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沉淀物和污泥等,為后續處理減輕負擔。
方法:
格柵:在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設置格柵,用以去除污水中的軟性纖維物及大顆粒雜質,防止堵塞水泵、閥門、管道,確保處理設備的正常運行。格柵可選用不銹鋼回轉式機械格柵,殘渣需定期清理、外運。
化糞池:用于進一步截留固體污染物,并通過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有機物降解。對于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需進行預消毒后再排入化糞池。
預消毒池:對于傳染病污水,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前需進行預消毒,以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減少操作人員感染的風險。預消毒池的接觸時間不宜小于規定時間,消毒劑可選用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
二、一級處理
目的: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去除廢水中的部分懸浮物和有機物。
方法:
混凝沉淀:利用混凝劑使廢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凝聚成較大的顆粒,然后通過重力作用沉淀下來。沉淀池可采用豎流式或斜板沉淀池,以提高沉淀效率。
氣?。簩τ诤休^多油脂和懸浮物的廢水,可采用氣浮法進行處理。通過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微小氣泡附著在懸浮物上,形成浮渣,從而實現固液分離。
三、二級處理
目的: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質。
方法:
生物處理: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觸氧化法、膜生物反應器等工藝進行處理。這些工藝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同時去除氮、磷等營養物質。
活性污泥法:以懸浮生長的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
生物接觸氧化法:采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為微生物的載體,微生物附著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通過曝氣系統為微生物供氧,實現對廢水的處理。
膜生物反應器(MBR):將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相結合,利用膜組件的高效截留作用,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物質截留,實現泥水分離和清水回用。
四、深度處理
目的: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難降解有機物、色度、臭味等,提高出水水質。
方法: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和色度。
臭氧氧化: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殺滅病原微生物。
紫外線消毒:利用紫外線的光化學作用破壞病原微生物的DNA結構,達到消毒的目的。
五、消毒
目的:殺滅廢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確保出水安全。
方法:
氯化消毒:包括次氯酸鈉法、液氯法和二氧化氯法等。這些方法通過在水中投加含氯消毒劑,產生次氯酸根離子等強氧化性物質,殺滅病原微生物。
臭氧消毒:利用臭氧的高效氧化性進行消毒,但需注意臭氧的不穩定性和易分解性。
紫外線消毒:利用紫外線光子的能量破壞病原微生物的DNA結構,達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線消毒具有費用低、投資小、時間短的優點。
六、出水排放
經過上述處理流程后,醫療廢水應達到國家環保標準和相關法規要求的排放標準,方可安全排放至環境中。同時,需對處理過程中的污泥、柵渣等廢棄物進行妥善處理,防止二次污染。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6
1、污水處理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關于《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的要求執行。
2、醫院污水處理設施的操作人員應該培訓并健全崗位操作規程及相應的規章制度。
3、醫院污水采用一級處理流程氯消毒工藝流程。嚴格按照加氯池內水容量計算氯量保證氯、水充分接觸一定時間后方能排放使處理后的污水經防疫站化驗合格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4、污水處理站應有必要的計量、安全及報警等裝置。
5、做好日常監測工作污水處理的`生物監測總余氯應每日監測糞大腸菌每月一次。每日測定水質水量、并做好記錄。
6、服從環保、防疫部門管理指導協助采樣檢驗。
7、工作人員應當注重個人衛生應配備有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清洗的設施洗手液、溫水而且應對工作人員進行個人衛生方面的知識培訓。
醫院污水的排放標準
為了防止到有病原體的污水污染環境和危害人民健康會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污水排放標準》 根據國家經濟委員
醫院污水經處理與消毒后應達到下列標準
1、連續3次各取樣500ml進行檢修不得檢出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總大腸菌群數不得大于500個/L。
2、當采用氯化法消毒時接觸時間和接觸池水中的余氯含量見表
醫院污水類別打仗時間H總余氯mg/L 綜合醫院污水不少于1 4—5 含腸道致病菌污水不少于1 4—5 含結核桿菌污水不少于1.5 6—8
3、污水處理修建物中污泥,必須經過有害化處理,污泥排入時應達到下列標準蛔蟲卵死亡率大于95糞大腸菌值不少于10-;10g污泥原檢樣中不得檢出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當污泥采用高溫堆肥法進行有害處處理修建物的醫院對有傳染性的糞便必須進行單獨消毒或其他有害化處理醫院污水經處理和消毒后其所含的污染物資與有害物資的含量應符合現行的有關標準的要求。
污水處理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如下:工藝中的主體為臭氧消毒,其殺菌機理是破壞和氧化微生物的細胞膜、細胞質、酶系統和核酸,從而使細菌和病毒迅速滅活。經過深度消毒系統處理的廢水提升至過濾系統達到進一步的過濾凈化,然后排放。對醫療機構污水中含有的病源性微生物、細菌、病毒等殺滅率在99%以上。并且對周圍環境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可長時間連續工作。
操作說明
操作前準備
(1)檢查電源是否接觸正確、牢固。
(2)檢查進、出水、排污管是否正確。
(3)搜檢市電是否一般
(4)各個開關狀態是否復位。 操作的方法
以上系統安裝完畢并搜檢無誤后,設備試運轉。
(1)合上電源開關此時綠色電源指示燈亮;
(2)按下水泵按鈕,對應的指示燈亮,水泵開始工作。
(3)確定“水泵運行指示燈”亮后按下臭氧、風機按鈕,對應的指示燈亮,臭氧、風機開始工作,輸送臭氧。
(4)需要停機時,按一下水泵按鈕、臭氧按鈕任一按鈕,設備停止工作。
(5)拉下電源開關,操作過程結束。
留意:儲水箱儲存水必須達到一定的水位,設備方能啟動保養維護:醫療污水處理設備與其他機械設備一樣,也需要平常的保養與維戶,即使設備未產生故障,仍需依照維護標準定期對設備進行保養。常規維護工作有:設備泄電和漏氣檢測、漏液檢測、電氣控制系統檢測、設備內外衛生搜檢。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7
污水處理管理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核心內容:
1.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
2.污水處理工藝的監控與優化
3.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規定
4.員工培訓與績效考核
5.應急處理預案與事故報告機制
內容概述:
1.設施管理:包括設備日常檢查、定期保養、故障修復及升級更新等。
2.工藝控制:涵蓋進水水質監測、處理過程參數調整、出水質量保證等環節。
3.安環制度:制定安全生產規程,執行環保法規,確保無污染泄漏事件發生。
4.培訓考核: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設立績效指標,提升團隊專業技能和責任心。
5.應急響應: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應對突發情況,減少環境影響。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8
一、醫院污水必須經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方能排入城市污水管網。
二、醫院污水處理設施應定期保養維修,保證正常運轉。
三、操作人員要加強責任感,巡視設備運轉情況,24小時對醫院污水排放進行監控。
四、非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五、必須對污水、污泥嚴加管理,未經消毒,不準任意排放。
六、應對每天污水的處理情況進行登記。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9
一、應急機構的設置
組長:
成員:
二、應急機構的責任
為有效的預防及時控制和清除醫療污水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
三、每個人的職責
醫療污水廢物管理員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
醫療廢水廢物管理員發現醫療污水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醫院。
總務處主任、院感辦主任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污水醫療污水廢物泄露、擴散的`現場處理。
發生醫療污水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總務處、院感辦主任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48小時內上報市衛生局和市環保局等有關上級部門。
四、應急程序。
1、確定流失、泄露、擴散的醫療污水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污水醫療污水廢物泄露、擴散的現場處理。
3、對被醫療污水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他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再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7、對引起事件的責任人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 篇10
一、醫院的污水都必須經過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經消毒、沉淀,達到外排標準后,方可排放。
二、污水專職處理員每周二次對醫院的污水處理的二氧化氯等有關設備進行日常維護保養,保證污水處理設備正常運轉,決不將未達標的污水外排。
三、由專職污水處理員對每天的污水處理量及無機鹽和鹽酸的投放量進行登記,并對ph值進行測試,對污水泵運行情況進行記錄。
四、專職污水處理員在發現污水處理設備出現異常或故障應立即向總務科匯報,并要求在12小時之內將設備進行修復,保證正常運行。
五、醫院一次性醫療垃圾和醫學標本要求存放在指定的密封的.容器內,并采用日積晶清,存放容器必須有明顯標志。
六、一次性醫療垃圾及醫學標本在運輸前必須經二層密封包裝,在運輸過程中應小心謹慎,不得將垃圾遺漏或失落,并每日送達指定單位進行焚燒處理。
七、合理使用鍋爐的除塵設備,控制鍋爐所產生的煙塵,定期對鍋爐的煙塵進行清除。
相關推薦
更多>-
工廠搬遷協議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廠搬遷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工廠搬遷方案 篇1辦公樓搬遷時間緊而任務重,為了公司的全局利益,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員工能順利地...
-
優化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員管理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崗位優化方案 篇1人力資源管理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模式,把人上升到資源的角度進行配置和管理,如何實現對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和配...
- 清明節公園踏青文案(匯集18句)01-17
- 給孩子準備軍訓的心情句子(通用64句)01-17
- 適合想結婚發的句子(匯集60句)01-17
- 講誠信道德演講稿(經典14篇)01-17
- 2025聲樂比賽作文(匯編十三篇)01-17
- 幼兒園園務年終工作總結(推薦8篇)01-17
- 2025銷售實習周總結01-17
- 農村網格員年終述職報告01-17
- 最新歲末元旦的詩句唯美句子(精華66句)01-17
-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收藏十篇)01-17
- 最新總結: 污水處理廠個人述職報告1篇09-22
- 早戀處理教育想法10-21
- 醫院應急處理預案(精選13篇)01-01
- 綠色活動方案01-07
- 醫院污水處理方案(收藏十篇)01-17
- 最新總結: 污水處理廠個人述職報告1篇09-22
- 早戀處理教育想法10-21
- 醫院應急處理預案(精選13篇)01-01
- 綠色活動方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