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述職報告之家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匯總十篇)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發表時間:2025-01-03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匯總十篇)。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歸納,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1

      南昆鐵路自廣西首府南寧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經過地質條件復雜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復雜,山高谷深,是我國已建成鐵路中技術水平最高的鐵路。是我國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開發當地豐富有色金屬資源和優質旅游資源,改善西南交通,促進經濟發展。

      南疆鐵路東起吐魯番,西至喀什,沿途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我國重要長絨棉生產基地。

      西氣東輸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到我國長江三角洲的`上海。

      對于西部: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本區經濟發展;

      對于東部:

      ①緩解能源緊缺狀況,利于經濟發展

      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大氣環境質量。

      歐洲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

      ①氣候濕潤,水量豐富;

      ②地形平原遼闊,水流平緩,河網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長。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2

      季風水田農業(水稻種植業):

      (1)分布: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區。

      (2)區位條件:

      ①氣候: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利于耕作。

      ③勞動力:(屬勞動密集型農業)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利于精耕細作。

      ④歷史:種植歷史悠久,傳統經驗豐富,也有飲食習慣的影響。

      (3)主要特點及原因:

      ①小農經營。原因:以家庭為單位,生產規模小。

      ②單產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細作;但農村人多,自給為主。

      ③機械化水平低。原因:經濟水平低,體力勞動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風氣候,水旱災害頻繁發生。

      ⑤科技水平低。原因:種植歷史悠久,傳統經驗豐富。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3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干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溫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云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流狀況其它特征與人類關系

      對流層越高越低對流占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天氣現象

      平流層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范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曬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象(用實例說明)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了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溫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實例說明——如霜凍出現時間;日溫差大小的比較)

      保溫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溫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境要素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

      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①山地所處的緯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陽坡、陰坡;

      ④迎風、背風坡。

      4、影響雪

      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

      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ㄓL、背風坡)

      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4

      城市功能分區

      1、功能分區組成區位特點

      中心商務區大商場、公司、大銀行(例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建筑密集,高樓林立

      ②交通便捷,通信發達

      ③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

      ④內部存在明顯分區

      商業區商業街、百貨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

      ②CB外側

      ③街道兩側

      ①交通便捷,多層大廈

      ②人口密度、流量大

      ③人口晝夜差異大

      ④土地利用最集約

      工業區同類工廠:

      ①城市邊緣

      ②交通干線兩側

      ①廠房巨大,煙囪高聳

      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區成片住宅樓和配套服務設施:

      ①企業單位職工住宅

      ②市政統一規劃住宅

      ①環境不好

      ②商品房,環境好

      行政中心區行政機構:

      ①單獨區域

      ②與其他功能區混雜人口晝夜差異大

      文化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圖書館距工業區遠,交通便利,通信發達,自然環境好

      郊區衛星城、農業區、住宅城市外圍為城市服務:

      ①占有空間的是住宅區

      ②最主要的三種是商業區、住宅區和工業區。

      ③城市功能區沒有明顯界線,某一功能區內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種功能為主。

      ④住宅區分類:高級住宅區:面積大,獨立庭院,位于城市邊緣,多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系;低級住宅區:面積。

      小,擁擠,與低地、工業區聯系,擁擠在內城和工業區附近。

      2、形成原因

      (1)歷史因素,功能延續:東京江戶高級住宅區(武士住宅的延續)

      功能改變:北京故宮,原為行政中心,現為文化游覽區。

      (2)經濟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經濟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遠近,通達性高低。

      (3)社會因素:主要影響住宅區的`分化。

      社會地位:高級、低級住宅區

      生活方式:美國紐約唐人街、山東村

      宗教信仰:濟南回民小區

      (4)行政因素:行政規劃,例北京方莊住宅小區

      3、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地域結構的分化越明顯。

      中心地理論:

      ①高級中心位于正六邊形中心,六個低一級中心地分布在六個角上(服務范圍為正六邊形)

      ②嵌套包圍

      ③同級服務范圍相互獨立,不重疊

      ④低級中心地服務功能小,數目多

      ⑤高級中心地是低級中心地面積的3倍

      ⑥假設狀態,現實不存在,但可以指導商業網點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服務功能越強。但不能說:城市規模大小與城市服務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強,其服務區域可達全國)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5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恒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慢各地相等,每小時15o(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x日或9月x日前后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x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x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鐘來算.

      第三步:然后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于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第二單元 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 溫度 大氣運動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 20xx-3000千米 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 50-55千米 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運動 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于高空飛行 對流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 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于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于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于大氣對于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于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6

      農業的分類

      按生產對象分:基本為種植業和畜牧業,同時經營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稱為混合農業。

      按投入多少分:密集農業(發達地區)、粗放農業(落后地區)

      按產品用途分:商品農業(發達國家)和自給農業(發展中國家)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為:

      種植業:熱帶雨林遷移農業:熱帶雨林

      種植園農業:熱帶地區,如東南亞

      水稻種植業:如亞洲水稻

      商品谷物農業:如美國中北部大平原

      畜牧業:游牧業:如中國西部、蒙古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乳畜業:西歐

      混合農業: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7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1)某時刻全球的情況: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于夜,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半球,晝短于夜,緯度越高,晝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現象。

      2)某地全年的情況:夏至日晝最長,冬至日晝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4)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日出、日落時(晨昏線上)時太陽高度=0度,一天中的太陽高度為正午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某時刻全球的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況:北回歸線以北地區,6月22日出現值,12月22日出現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小值,12月22日出現值;回歸線之間地區,值出現在直射點經過該緯度的時候(即太陽直射),最小值出現在冬至日。

      3、季節的形成和劃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陽高度、晝長最長的`季節為夏季,反之為冬季,例如我國傳統的四季)、氣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帶的形成和劃分:以回歸線和極圈來劃分。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8

      1.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運輸和通信

      2. 青藏鐵路的起點和終點

      青海省首府西寧經格爾木至拉薩,是世界上最高,最長的'高原鐵路。沿線經過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3.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于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保護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4. 集裝箱運輸的好處是什么?

      節約包裝材料、簡化包裝手續、提高運輸效率、保證貨物完全、降低運輸成本、改善運輸勞動條件等

      5. 世界比較繁忙的航線哪四條

      ①北大西洋航線;

      ②地中海、蘇伊士運河航線;

      ③北美洲東岸各港口經巴拿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線;

      ④北太平洋航線

      6. 郵政通信和電信通信業務的任務分別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響?

      郵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運輸網絡傳達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礙、臺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電信通信業務主要是利用有線電、無線電、光等傳遞符號、文字、圖像和語言等信息。 受地形障礙、太陽活動等影響。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9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白晝的長短等,獲得太陽輻射的多少。

      緯度低,氣溫高;緯度高,氣溫低。

      (2)地形(高度、地勢):

      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陽坡溫度高,陰坡氣溫低。

      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溫度高。高大山地對冬季風的阻擋,溫度高。

      背風坡,焚風效應,溫度高。

      (3)海陸位置:

      距海近,海洋性越強,與同緯度陸地相比,夏季涼爽,冬季溫和,氣溫年較差??;

      深居內陸,距海遠,大陸性強,與同緯度海洋相比,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氣溫年較差大。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高一上冊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10

      氣象災害

      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臺風災害防御措施:加強臺風監測,及時發布臺風預報或警報,及時組織大家做好抗臺風工作。

      暴雨澇災防御措施: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提高預報正確率,減輕洪澇災害損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或滯洪、蓄洪區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區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旱災防御措施:

      ①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干旱區的生態環境;

      ②種植耐旱作物;

      ③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做好防寒準備。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