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rnn99"></nav><nav id="rnn99"></nav>

      述職報告之家

      你的位置: 述職報告之家 > 述職范文 > 導航 > 最新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系列4篇)

      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發表時間:2024-12-30

      最新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系列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單位;

      (2)理解歐姆定律,能進行歐姆定律公式的變形,理解應用公式時要注意“同體性”和“同時性”,會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應用歐姆定律進行解釋、推斷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的實驗研究過程,從而能較熟練地運用圖像處理實驗數據,了解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正比、反比關系。

      (2)初步學會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交流討論,互相合作。

      (3)學習用數學公式來表達物理規律的方法,體會這樣做的優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歐姆當年研究電流、電壓和電阻三者關系的簡史,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讓學生在自我實現中增強成功體會。

      二、教學重點

      歐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義及其數學表達式;

      三、教學難點

      歐姆定律的實驗設計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以及結論的得出。

      四、教學器材

      調光燈、小燈泡、電池組、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阻值分別為5Ω、10Ω、15Ω的電阻各一個、導線數根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物理情境進行討論,提出問題。

      如圖的電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小燈泡的亮度?小組內討論,然后進行交流。

      學生的方法:

      ①改變電源的電壓

      ②改變定值電阻的阻值

      ③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等。

      實驗驗證,學生觀察燈的亮度的變化

      師:燈時亮時暗說明什么?

      生:電路中的電流有大有小。

      師:電路中電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決定?

      (二)大膽猜想,激活思維。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你猜電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當提示。學生聯系已學內容以及剛才的實驗現象,猜想:電流與電壓的大小有關,因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關,因為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最后,根據猜想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兩者有關:

      過渡: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猜想”這兩步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問題的解決,產生主動探索的動機,

      (三)設計實驗

      1、課件出示思考題

      (1)根據研究電阻大小影響因素的方法,這個問題應采用什么方法研究?

      (2)選擇使用哪些器材?

      (3)該實驗應分幾步,具體步驟怎樣?

      2、學生激烈討論,明確本問題的研究方法:必須設法控制其中一個量不變,才能研究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即控制變量法。

      學生討論,提出本實驗必須分兩步來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變(確定應該用定值電阻而不用燈泡),研究I與U的關系;第二步,保持U不變,研究I與R的關系。對于第一步,改變U(用電壓表測),觀察I(用電流表測量),且電壓的調節可通過:改變電池節數來實現(阻值為R的電阻直接接在電源兩端),或者通過電阻與滑動變阻器串聯,移動變阻器滑片來實現。

      師生共同討論: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比通過改變電池節數方案要好。

      3、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學生個人設計,然后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幾個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分析方案的好處和不足。

      4、學生進一步討論:對于第二步,要研究I與R的關系,首先要改變圖中R的值,可用5Ω、10Ω、15Ω的電阻。要保持U不變,可調節滑片P的位置,使電壓表示數不變。

      5、師生共同討論:要完成以上實驗,還必須測量相關數據,需要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四)分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像科學家那樣興趣盎然地開始按擬定的方案實驗,邊做邊想邊記。教師巡視,注意他們的設計是否合理,儀器使用是否得當,數據記錄是否正確,作個別輔導。

      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重要定律之一,它在物理學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這個定律是歐姆發現的,所以叫歐姆定律。歐姆1787年出生在德國埃爾蘭根。他的父親是個工人,但愛好哲學和數學。在他父親的教育下,歐姆從小喜愛數學。

      歐姆中學畢業后,上了大學,但因為家庭困難中途休學。為籌集學費,歐姆離家到外地當了家庭教師,這年他才17歲。五年后,他重返大學學習,學習非??炭啵〉昧瞬┦繉W位。之后歐姆一直在大學和中學里當教師,教數學和物理并出版了許多著作。

      在歐姆那個時代,實驗設備非常簡陋,歐姆為發現這個定律,創制了電池、電流表、電壓 表等實驗儀器,經過10年艱苦的實驗研究才獲得成功。因此我們在學習歐姆定律的同時,還要學習歐姆刻苦學習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指點迷津】

      (一)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1.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

      按圖8-2連接電路,閉合開關S后,調節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使定值電阻R兩端電壓成倍數的增加,如2伏、4伏、8伏等,并把與之對應的電流填進表中。現在表中所記錄的實驗數據是在R=5歐時得到的。

      由上表的實驗數據可知,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電壓增大到幾倍,電流也增大到幾倍,即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保持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

      還用上面的電路。調節滑動變阻器,使R兩端電壓總保持2伏,并使R成倍的`增大,如5歐、由上表可知,在電阻增大到5歐的2倍、4倍時,電流0.4安就減小到原來的1/2、1/4。即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歐姆定律:

      把前面的實驗結果綜合起來,可以得出結論,這個結論就是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是:

      歐姆定律可以用來解決哪些問題?

      第一:可以用來求導體中的電流強度。

      第二:可以計算導體兩端應該加多大電壓。

      第三:可以用伏安法測定導體的電阻。

      二、學海導航

      【思維基礎】

      例題1:電路里串聯著一個3歐的定值電阻和一個電流表。電流表的示數是1.2安。能不能用量程是3伏的電壓表來測量這個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

      分析:定值電阻里的電流強度和定值電阻的阻值為已知,那么根據歐姆定律就可求出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拿這個電壓與電壓表的量程進行比較,即能判斷出這電壓表是否可用了。 解: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

      答:量程是3伏的電壓表不能用。

      例題2:一個定值電阻,兩端電壓是2伏,通過的電流是0.5安。如果兩端的電壓是6伏,要測量流過的電流,電流表的量程可選用( )

      (A)0.5安 (B)1安 (c)2安 (D)10安

      分析: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發生變化時,不會影響導體的電阻。根據歐姆定律

      當兩端電壓為6伏時,電流

      答:此題應選(c)。

      【學法指要】 電流表的量程應選比1.5安略大的。

      例: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要學習用伏安法測一只電阻的阻值。如果這個電阻是阻值約20歐的小燈泡,所用實驗器材畫在圖8-3中。請你在左邊方框中畫出自己設計的實驗電路圖。然后在右邊用畫線的辦法代替導線連接電路。要注意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要選擇正確。

      正確的實驗電路圖和實物連接圖如圖8-4所示。

      根據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哪么小燈泡的電阻是多大?

      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量程是根據什么選定的?

      答案:電流表的示數為0.20安,電壓表的示數為4.0伏,小燈泡L的電阻。

      因新的干電池電壓比1.5伏略高,所以電壓表量程選0?/FonT>15伏為宜。又因小燈泡電阻大約是20歐,電路里可能出現的最大電流。

      所以,電流表量程選了0—0.6安。

      【思維體操】

      歐姆定律是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分析得到的。歸納是指歸納推理。

      人們在解決問題時的邏輯思維就是推理。推理又可分為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什么是歸納推理呢?例如在通常氣壓下討論熔化和凝固現象:

      冰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

      萘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

      金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

      銀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

      銅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

      鐵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

      冰、萘、金、銀……都是晶體

      所以,一切晶體都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由此可知,歸納推理就是根據事物中某些事物具有的共同屬性,推出整體事物都具有這種共同屬性的推理。

      物理學的研究上運用完全歸納推理是有困難的,因為有時不可能完全窮舉全部的研究對象,這樣也就不能保證在沒有考察的對象中出現意外。歐姆定律是依據實驗運用歸納推理得到的。這使它也就出現了這類問題。在隨后的研究中,人們發現歐姆定律只能在一定條件下才成立。

      ①金屬導電或電解液導電時歐姆定律適用,而在氣體導電時歐姆定律不適用。

      ②導體電阻會隨溫度而變化,所以金屬導電只有在它的電阻可以認為不隨電流、電壓變化時,歐姆定律才成立。

      為了彌補歸納推理之不足,物理學研究上常采用科學歸納法。這種思維方法,以后再介紹。

      三、智能顯示

      【動腦動手】

      (1)一個電阻所加電壓增大為原來的二倍時,通過它的電流強度是原來的 倍。

      (2)在電阻是10歐的小燈泡兩端加上2.5伏的電壓,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 安,在1分40秒內通過的電量為 庫。

      (3)某金屬導體兩端電壓是6伏,通過它的電流是0.2安,該導體的電阻是 歐。若加在它兩端的電壓增加到12伏。這個導體的電阻是 歐。

      (4)一條電阻線,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2安。給它加36伏電壓,電流為0.5安。這條電阻線若把它直接接在220伏電路中,則電阻線中通過的電流為 安。所以, 使用。

      (5)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小燈炮電阻的實驗中,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如圖8-5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是 伏。通過燈絲的電流是 安。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阻是 歐。

      (6)測小燈泡的電阻

      ①如圖8-6所示,是用電壓表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電路圖。閉合開關S時,變阻器滑片P應放在變阻器的 端。(填“a”或“b”)

      ②當電壓表示數為2.4伏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8-7所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是 安,這時小燈泡的電阻是 歐。

      參考答案:

      (1)2. (2)0.25,25. (3)30,30。 (4)3.04,不能使用。

      (5)2.5,0.5,5. (6)①b ②0.24,10.

      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歐姆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歐姆定律,能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并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溫故舊知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請同學一起回憶兩個實驗結論。

      生答:分別是當R一定,通過導體的電流I正比于導體兩端電壓U;當U一定時,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電阻R成反比。

      這兩個結論是普遍的規律,當我們綜合一下兩個結論,得到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用公式表達出來就是I=U/R。這個公式就是19世紀時德國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歐姆做了大量的實驗得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歐姆定律。導入課題。

      (二)、探究學習

      介紹歐姆定律的內容即是: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的表達式:I=U/R,請同學分別介紹三個字母的含義:U—電壓,國際單位是伏特,用V表示;R—電阻,國際單位是歐姆,用Ω表示;I—電流,國際單位是安培,用A表示。

      歐姆定律是電學的核心定律,有兩條需要重點注意,分別是:

      1.歐姆定律有兩個變形公式:U=IR, R=U/I(不是決定式)。

      2.在I=U/R表達式中的三個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導體”的“同一狀態”;分別用實際電路圖來感受理解。

      (三)、鞏固提升

      科學家介紹:請同學小組輪流上臺分享課前搜集的有關歐姆的事跡資料。

      教師簡單總結:歐姆是一名優秀的科學探究者。他在研究電流與電源和導線長度關系時,歐姆就自己動手設計了電流扭秤解決了電流測量的難題。他的代表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電路:數學研究》。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非常重要,我們用一個題目來加深理解并運用歐姆定律來解決問題。

      例:一段導體的兩端加2V電壓時,通過他的電流是5mA;如果在它兩端加3V電壓,通過他的電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段導體,但是給出了這個導體的兩個狀態。在計算題的計算中,要有規范的步驟:我們先要畫出等效電路圖,要有計算表達式,接著帶入數據(單位),算得結果(單位)。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說一說歐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項。

      作業: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好好理解體會歐姆定律,并整合好搜集到的歐姆資料,編入班級的科學家手冊中。

      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歐姆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歐姆定律,能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并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溫故舊知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請同學一起回憶兩個實驗結論。

      生答:分別是當R一定,通過導體的電流I正比于導體兩端電壓U;當U一定時,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電阻R成反比。

      這兩個結論是普遍的規律,當我們綜合一下兩個結論,得到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用公式表達出來就是I=U/R。這個公式就是19世紀時德國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歐姆做了大量的實驗得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歐姆定律。導入課題。

      (二)探究學習

      介紹歐姆定律的內容即是: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的表達式:I=U/R,請同學分別介紹三個字母的含義:U—電壓,國際單位是伏特,用V表示;R—電阻,國際單位是歐姆,用Ω表示;I—電流,國際單位是安培,用A表示。

      歐姆定律是電學的核心定律,有兩條需要重點注意,分別是:

      1、歐姆定律有兩個變形公式:U=IR,R=U/I(不是決定式)。

      2、在I=U/R表達式中的三個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導體”的“同一狀態”;分別用實際電路圖來感受理解。

      (三)鞏固提升

      科學家介紹:請同學小組輪流上臺分享課前搜集的有關歐姆的事跡資料。

      教師簡單總結:歐姆是一名優秀的科學探究者。他在研究電流與電源和導線長度關系時,歐姆就自己動手設計了電流扭秤解決了電流測量的難題。他的代表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電路:數學研究》。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非常重要,我們用一個題目來加深理解并運用歐姆定律來解決問題。

      例:一段導體的兩端加2V電壓時,通過他的電流是5mA;如果在它兩端加3V電壓,通過他的電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段導體,但是給出了這個導體的兩個狀態。在計算題的計算中,要有規范的步驟:我們先要畫出等效電路圖,要有計算表達式,接著帶入數據(單位),算得結果(單位)。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說一說歐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項。

      作業: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好好理解體會歐姆定律,并整合好搜集到的歐姆資料,編入班級的科學家手冊中。

      最新男女啪啪资源